5月5日上午9時許,成都郫都區安靖鎮卡碧藍灣小區內,一名年輕男子從小區6號住宅樓樓頂墜下身亡。來自紅星新聞
世界上最悲慘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現場男子的母親痛哭不已,自殺男子是一名二十一二歲的大學生,不知道畢業沒有,不過鄰居紛紛嘆息,有死的勇氣為何怕生?
鄰居說小夥長得很高、很帥氣,有過多次照面,看上去也很陽光,不知道為何自殺。老人家處於悲痛中,記者也是不好採訪,警方也封鎖了現場。但確實讓人心痛,畢竟正值青春年華,選擇輕生,不免讓人唏噓。
有句俗語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聽起來沒有什麼志氣,但道理確實顯而易見的。我們不想責怪誰,只想提醒生者重視生命而已。
這裡同樣可以看出,對於家庭給予孩子的不僅僅就是讓他有條件讀書,有條件生活就夠了。物質條件很重要,但絕不是全部,做人的道理同樣重要。
對於孩子,很多人都是願意傾其所有,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讀好書,為此自己省吃儉用也沒有怨言。但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沒有抗挫折能力,受到挫折就選擇自殺,那麼所有的付出都成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其實,對於孩子也是需要進行心理供給的,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畢竟心理需求隱藏於內,同時複雜多變,對於一般人意識不到也是正常的,而目前學校教育同樣以成績論英雄,心理教育就只是照本宣科,教的一本書而已。
如此一來,家庭和學校對於一部分人心理教育缺失了,那麼就只能靠他們自己的悟性了。有些人過了那道坎,有些卻一輩子想不通,當然有人甚至選擇了自殺。
在疫情期間,國家除了排技術專家,也安排了心理專家對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進行了疏導,這傳遞的信號就是,人的心理出現問題時需要幹預。
目前,我國也在完善心理諮詢師考試制度,在心理諮詢上投入大量經濟和物質支持,正在建設中,所以還需要全社會努力,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教育。
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物質基本都有了保障,那麼心理需求就會日益增多,這一點需要全社會轉變思路,大魚大肉供給了,心理教育也要大量供給,讓悲劇儘可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