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就業選擇,而不是工會,才是勞動者議價能力的真正來源!
文丨Donald J. Boudreaux
譯丨禪心雲起
來源丨私產公號
在市場經濟當中,勞動者是否需要工會來確保他們得到公平報酬——也就是說,確保其薪資所得反映其產品市場價值呢?許多人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來,給出肯定答案者隊伍越來越壯大,民粹保守派比如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佛州參議員)和保守派經濟智庫「美國指南針」創建者奧倫·卡斯(Oren Cass)及成員也加入其中。
支持工會的一系列推理鏈條流於簡單化。它的起點居於一個隱含假設,實際保證了這樣一個結論,即非工會成員的勞動者工資水平往往「過低」。這一假設是,迫切想被僱傭的員工總太多,以至於僱主不需要為爭奪勞動力而展開競爭。因急於找到工作,大多數人寧願接受低報酬工作也不願失業。
由於僱主之間對勞動力的爭奪不溫不火,「勞工」相對於「資本家」來說是虛弱無力的。沒有哪一個勞動者有討價還價的能力。推理繼續——解決辦法就是讓眾多勞動者團結起來,一致行動,成立工會,以集體的力量和僱主討價還價。如果大批勞動者都能言必信、行必果,以不向資本家的企業提供服務相要挾,那麼這些企業的所有者就將別無選擇,只能將勞動者薪酬提高到公平的水準。
多麼動聽的故事!那些善良但作為個體缺乏力量的男男女女,一旦被無情的資本家所欺負,就應該在工作場所中放棄單打獨鬥,像兄弟姐妹一樣團結起來,從壞傢伙那裡爭取應得的報酬。
這種對工資決定的解釋是經濟學家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所稱 「律師式」經濟學方法的一個例子——意味著那些兜售這種方法的人沒有充分理解競爭性市場力量的現實、作用範圍和細微差別。難怪現在熱衷於工會的保守派民粹主義者和經濟民族主義者大多是律師而不是經濟學家。
美國勞動力市場上
你爭我奪十分激烈
經濟學家對勞動力市場的理解截然不同。他們認識到,在市場經濟中,工資定價過低的勞動者,就像躺在人行道上的 100 美元鈔票:當這樣的人存在時,很快就會有人把他們撿起來。每個僱主也許都只願付給勞動者遠低於其生產力價值的工資,但每個僱主也都渴望通過收購定價過低的資產來儘可能賺取利潤。如果 A 公司冥頑不化,拒絕支付給勞動者反映其生產力的工資,就將很快發現本公司僱員被 B 公司和 C 公司用高薪挖角了。為了避免這種悲慘命運,A 公司將開始公平地向其僱員支付工資。
但經驗證據是怎樣的呢?對勞動者的競爭真的像經濟學家理論上的那樣白熱化嗎?還是像律師們所想像的那樣不溫不火?
拷問數據,使之為幾乎任何一樁罪行招供,都特別容易。所以在收集、處理和解釋經濟統計數據時,都要務求小心。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數據相當令人信服地表明了,美國工人工資往往如實反映了其生產力,就像經濟理論所說的競爭性市場中的情況。
幾年前,我和莉亞·帕拉加什維利(Liya Palagashvili)調查了所謂勞動者報酬與勞動者生產力「脫鉤」(decoupling)的數據。我們發現不存在這種脫鉤。正如幾年前我們在《華爾街日報》上寫的那樣,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 馬丁·費爾德斯坦和其他一些謹慎的經濟學家——包括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理察·安德森和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愛德華·拉齊爾——採用持續通貨膨脹調整——比較了勞動者報酬(包括附加福利的價值)和生產力。這兩者步調一致。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倫敦經濟學院的若昂·佩索阿和約翰·范·雷恩比較了美、英兩國從 1972 年到 2010 年的勞動者報酬和生產率。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發生『脫鉤』。」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企業研究院的經濟學家麥可·斯特林(Michael Strain)在《美國夢沒有破滅(但民粹主義會殺死它)》一書中得出結論:
「這些證據支持教科書微觀經濟學的預測。與老生常談相矛盾。這一遊戲對普通勞動者而言不是欺詐性操縱。勞動者確實享受到了勞動的成果。」
如果勞動者工資實際反映其生產力——事實如此——那麼勞動力市場就是充分競爭性質的。不僅政府沒必要人為將權力賦予工會,而且工會在推動勞動者報酬提高方面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徹底有害的。強制工資高於競爭性市場的工資水平,會令一些勞動者陷入失業或就業不足的境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工會替一些勞動者爭取到的加薪,必然會以犧牲其他勞動者為代價。這種結果不僅在經濟上是有害的,也是不公平的。
經濟學家一般都明白這個事實。律師通常都不明白。
再問一遍:如果你真
那麼聰明的話…
當然,律師們會堅持認為,經濟理論是不可靠的,支持這一理論的數據不如他們為工會辯護時提供的相反數據有力。我們會陷入僵局嗎?
不會。
如果這些律師和其他民粹主義者認為大量美國勞動者工資過低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他們就大可以通過創建新公司僱傭這些勞動者來證明他們信念的真心實意和合理性。無論對這些律師還是對勞動者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法子呢?
支付反映勞動者生產力的工資,這些新公司就能夠吸引到大量的勞動者(據說他們現在的工資太低)。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新公司也會使那些「剝削成性」的老公司破產,從而在市場上為這些新公司騰出空間來賺取可觀利潤。除了「固執而貪婪」的資本家,人人都是贏家。
結論
工會支持者堅持認為,勞動者需要討價還價的能力,以確保他們得到公平報酬,這不能說不對。但這些支持者認為,單個勞動者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這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在幾乎所有情況下,每個勞動者辭職、尋找和接受另一份工作的自由——加上僱主僱用自己所選擇的任何人的自由,都會帶給每個勞動者討價還價的能力,保證其(他或她)工資趨向於其生產力的價值。
簡而言之,對勞動者來說,議價能力的最可靠來源,不是集體議價,而是存在其他更好的就業選擇機會。因此,如果美國真的充斥著低薪勞動者,表達這種觀點的政客和專家,大可以拿自己的錢(而不是別人的錢)去加以實踐,創辦新企業,僱傭當前的低薪勞動者,之後實現盈利。
如果這些政客和專家是正確的,他們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這無論對於他們還是美國勞動者——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