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期,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大江南北,豪取50億票房,觀眾們期待「封神宇宙」的呼聲甚高,甚至還有有新的網友杜撰了一個封神宇宙電影片單,彩條屋也趁熱打鐵,時隔半年便推出彩條屋神話系列第二部作品《姜子牙》,可惜由於疫情影響,未能如期在春節檔上映。不過從之前放出的一些物料也能看出一些端倪,那麼這兩部被寄予厚望的「封神宇宙」作品和《封神演義》的世界觀和設定有哪些異同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一列舉一下。
由於兩部動漫的劇情整體上已經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我們這裡只談一些細節。
1.「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靈寶天尊一起閉關編纂封神榜」這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借那朵可愛的小云云之口說出的。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實際上交代了封神這一大背景,也能夠看出餃子導演的一點野心,作品可以不局限於哪吒,而向整個《封神演義》的故事去發展。
這裡和原著中既有對應又有些出入,《封神演義》中封神榜是由由元始天尊等三位師兄弟編纂而成,但沒有靈寶天尊,而是通天教主。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合稱三清。而《封神演義》只出現了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兩位,第三位則是通天教主。在筆者看來,靈寶天尊只是通天教主的部分原型, 並不能完全等同。通天教主這一形象除三清之一外夾雜了很多明朝時期民間宗教的產物,如通天教主門下無當聖母就是以明代「羅教」中無生老母為原型。而且通天教主在《封神演義》中是並不是正面人物,作者不使用靈寶天尊而使用通天教主這一名稱或許也出於對道教的尊重。
2.「在封神大戰中建功立業,封神登天」這是魔童哪吒中申公豹對敖丙的期待。實際上,在《封神演義》修仙之人是不會盼望自己被封神,且只有死了的才會被封神。因為在《封神演義》修行者被分為仙神人三等,只有根性最佳的才能成仙,根性不足的則會被殺死墮落為神。封神榜的目的之一就是淘汰出沒有資格成仙的修行者。
同樣,《姜子牙》預告片中姜子牙說自己原追隨崑崙,成為一個守護蒼生的神,這種說法也是違背原著精神的,而且姜子牙最終只是代替元始天尊封神,自己並沒有獲得神位,而是被封為齊國這一諸侯,享受人間富貴。後世小說中還曾轉世為孫武、孫臏等人,成為軍事家的代名詞。
3.「十二金仙」,《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元始天尊曾說我崑崙十二金仙已有十一,細心的觀眾也可以在《姜子牙》的預告片中發現向元始天尊施禮的仙人除去姜子牙恰好有十二位。
《封神演義》中確實存在「崑崙十二仙」這一設定,但不是叫「金仙」,十二位仙人也不是一個編制,恰好要招滿十二位。「崑崙十二仙」指的是元始天尊門下十二位犯了殺劫(大概意思就是修行遇到阻礙,必須下山到紅塵中擾攘一番)的仙人。除了這十二位仙人,元始天尊門下還有李靖的師傅燃燈道人,雷震子的師傅雲中子這樣厲害的仙人,也有鄧華、蕭臻這樣鮮為人知的被送上封神榜的炮灰角色。還有就是「金仙」這一稱謂只出現在形容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教主時,都被稱為「混元大羅金仙」,其它場合併沒有出現過。「十二金仙「這一稱呼可能來源於當代的洪荒流小說,流傳甚廣,也逐漸被現代作品所接受而成為主流。
以上就是筆者發現的一些細節,與原著進行對比並不是說這些作品一定要對著原著照本宣科,文化也是要不斷創新,合理改編,《封神演義》本身也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加上作者的創新而完成的。對於中國動漫的「封神宇宙」,筆者也是十分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