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黃廷元(1860—1936),原名熙農,號復初,出生於今翔安區馬巷鎮西爐社區。早年參加同盟會,曾是光復廈門及收回海後灘等鬥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獲「光復一等勳章」。黃廷元是廈門報界元老,畢生致力于振興實業,興辦教育、衛生事業。
在翔安馬巷鎮西爐社區崎頭山,有一處名曰「明新堂」的陵墓,長眠於此的便是清末反帝反封建的先鋒革命者黃廷元。黃廷元一生為國為民,振興實業、興辦教育,更將自己的人生哲學和家訓刻於陵墓兩側,以告誡後人。
赴臺學醫以牙醫起家
「黃廷元小時候家裡窮,書都讀不起。」據馬巷西爐社區老人協會會長黃查某回憶,黃廷元的祖上曾是農民,有一年臨近春節鬧饑荒,田裡收成不好,他們家人便撿些有錢人不要的地瓜碎末吃。因此,從黃廷元的先祖輩起,就養成了「簡樸勤謹」的優良品質,並以此來訓誡子孫後代。
在這樣的家風影響下,黃廷元發奮讀書。雖然只讀了2年私塾便出外打工,但他白天工作,晚上自學,一有餘暇,手不釋卷。這般兢兢業業,讓黃廷元有些積蓄,便和友人赴臺學醫,學成後回到廈門自開診所營業,以牙醫起家。
創辦閩最早罐頭企業
1908年,黃廷元與楊子暉、陳天恩等人創辦了廈門淘化食品罐頭公司,該公司是福建省最早的罐頭食品企業。不久後,廈門淘化食品罐頭公司與廈門大同公司合併為廈門淘化大同罐頭公司。
自此,「黃醫生」成了興辦實業的「黃董」,持續了20多年。在廈門總商會任職期間,黃廷元還兼任廈漳一帶自來水公司、電燈公司、福建藥房等多家企業董事。
黃廷元不僅辦實業,還心繫國家實業振興之事。1924年,由丹麥人創辦、華洋合資的廈門船塢公司因經營失敗,面臨被轉賣別國他人之手時,黃廷元挺身而出,主動聯合其他企業家朋友,聚攏資金將其買下,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告誡子孫多讀聖賢書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沒錢讀書,致富後,黃廷元對教育很捨得花錢。」黃查某告訴記者,黃廷元是個熱心興學的實業家,他曾極力興辦教育。
據介紹,黃廷元先後創辦了大同中學和廈門女子師範學校,任兩校董事長,同時捐資廈門公立中學、鼓浪嶼的普育學校和崇德女校。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林巧稚1919年畢業於廈門女子師範學院。
「欲成家國事,須讀聖賢書。」記者在黃廷元陵墓兩側的石碑上,赫然看到這樣一句話。「黃廷元的子孫後代雖分布在馬來西亞、美國,以及北京、香港等各地生活,但每年清明節都有子孫回來祭拜他。」黃查某說,其七子黃琢齊、子孫黃章誼等均為熟讀聖賢書的有用之材。(通訊員 陳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