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初,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一次北美洲的生殖學術會議上公布的一篇論文引起了業內軒然大波:一位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宣布他們的團隊成功地將人體胚胎進行了無性繁殖,這一成果預示著「複製人」的誕生似乎並不遙遠了。而正如15年前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一樣,人體胚胎無性繁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但除了生物學界和醫學界外,其他人關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倫理道德層面的問題。
歷史上的今天,1997年3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對「複製人」說不,似乎要將這一話題做了個了斷。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複製人」的來龍去脈吧。
陷入風波的實驗
在「人體胚胎無性繁殖」成功這個重磅消息發布後,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電話幾乎被打爆,而與之比起來更熱鬧的是外界關於「複製人」或「克隆器官」倫理上的辯論。人們擔憂一旦這個技術發展起來,人類將受到巨大的道德和倫理挑戰:雖然從科學的本質上來說,研究無性繁殖是為了突破人體健康的極限。但是從人文角度來說,首先是關於無性繁殖的複製人身份歸屬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質疑,而如果將重點放在人體器官的克隆上,這樣做勢必會產生複製人器官販賣而帶來的隱患。
這項成果在經歷了早期的「驚喜」之後,逐漸被批評的聲音所淹沒:法國有專家表示「這是邪門歪道,沒有現實感,對人不尊重!」,而德國更是反應迅速,將人體胚胎無性繁殖實驗視為違法行為。美國《時代周刊》和CNN在此後做了一個民意調查,有近3/4的受訪觀眾認為這樣的實驗有悖人類道德,應該儘快終止實驗,甚至是取締這些實驗室的資格,並定性為犯罪。
在風波之下,關於人體胚胎無性繁殖的熱度迅速冷卻下來,而再次激活它的則是4年後,第一隻「克隆羊」多利的誕生。1996年7月5日,人類通過無性繁殖生產出了第一隻「克隆羊」-多利。這則消息激活了人們沉靜已久的腎上腺素,關於「克隆」的話題再次喧囂直上。
柯林頓總統發布禁令
美國一直以來在生物科技領域保持著世界領先,而當之前的人體胚胎無性繁殖的風波剛剛過去後的第4年,隨著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再次引起了世人對於「複製人」的暢想。但是同4年前一樣,醫學倫理和道德依然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1997年的3月4日,經過智囊團隊的深思熟慮,美國總統柯林頓終於站出來發話了。這位花邊新聞和政績一樣精彩的總統在這件事情上三觀倒是擺的很正:他發布命令,禁止政府資金用於人體無性繁殖試驗,對複製人說不。
不過由於這項禁令只針對於政府買單的研究,其他科學組織似乎並不怎麼感冒。但即便這樣,作為科技大國、強國的總統發表的言論還是讓很多人對於這倫理的「禁區」望而卻步。而真正終結話題的,可能是後來克隆羊多利出現的「早衰」事件吧。
聯合國建議終止人類克隆研究
世界首隻克隆哺乳類動物羊多利誕生於1996年的春天,但僅僅在7年之後,它就患上了老年羊常見的肺腺瘤病。而在它因此手術時,因為麻醉量過大,草草地離開了塵世。羊多利的提前死亡警醒了人們,人類試圖通過克隆來解決醫學問題,但這樣的「早衰」讓這項工程變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靠譜。而此後關於克隆動物的研究也一直進展的不太理想。
與此同時,全世界關於倫理道德的爭論如10年前一樣的激烈。在各種壓力和權衡之下,2004年2月18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以71票贊成、35票反對、43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克隆禁令宣言。宣言要求各國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人類克隆,而中國在項決議時投出了反對票。
事後有人分析,我國投反對票並不是表示中國贊同複製人,而是因為考慮到克隆技術在醫學的領域價值巨大,所以我們依然對治療性克隆抱以厚望。而大家普遍抵制的是生殖性克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複製人。其他投出反對票的國家還有比利時、英國、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國。
寫在後面
現如今克隆技術早已擺脫了喧譁,走向了實用。拋開在農業、植物業被廣泛應用外,在現代醫學領域,單克隆抗體等分子生物學治療或檢測手段解決了大量難題。但我們人類仍然需要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在克隆技術發展道路上的謹慎,克隆技術幾經沉浮,現在似乎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柯林頓在發布複製人研究禁令後,一次接受採訪時說道:
「鑑於我們最為珍視的信仰和人性的觀念,我自己的看法是,「克隆」人必然將引起人們深深的憂慮。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是誕生在實驗室以外的奇蹟。」「我們必須尊重這種深奧的禮物,拒絕複製我們自己的誘惑」「我們有責任謹慎、小心從事,來利用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以便我們能夠獲得好處,而與此同時把可能有的危險縮小到最低限度。「
最後吳醫生補充一句:技術無罪,但唯有善用才能造福人類。
(End)
參考文獻
吳心海. 是對還是錯,誰能告訴我?——人體胚胎無性繁殖在美引發軒然大波[J]. 國際新聞界, 1994(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