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戰六捷!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慶祝任務圓滿成功。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供圖

  「攬月追星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

  「嫦娥奔月」的神話,是中國人在孩童時期便埋在心底的印記,如今這一神話已經成為科學探索的事實。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

  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說,「從2011年1月立項,到現在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按照我們的計劃12月返回,整整十年,不容易。」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葉培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供圖

  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探月三期工程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2020年7月,探測器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

  2020年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築起了中國航天史上「九天攬月」新的裡程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告訴記者,十年時間裡,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確保各項方案成熟,各項技術最優。

  「僅僅採樣封裝的各個環節,整個試驗隊伍就已經做了將近500次的試驗,我們對產品的性能全面摸查,才能做到全面放心。」史偉說。

  據他介紹,過去這十年,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多個環節的技術難題,確保嫦娥五號在23天內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迄今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告訴記者,嫦娥五號經歷了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11個階段,歷時23天。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場景。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供圖

  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嫦娥五號探測器多次刷新了中國深空探測技術的高度,還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

  「不僅如此,嫦娥五號完成的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動作,更是世界首次,增添了世界探月歷史的新紀錄。」彭兢說,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高,從探月歷史上來看,只有阿波羅載人登月在月球軌道上執行過交會對接,但此次無人交會對接,之前從未有過。

  「只有起點高、跨度大,我們才能追得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表示,回首過往,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精準落實,在月球探測強者並存的賽道上行穩致遠,步步登高——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踏實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她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

  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

  2014年11月1日,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作為「探路先鋒」,完成了地球軌道以外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的返回驗證任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中繼星「鵲橋」的幫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如今,嫦娥五號「太空歸來」,則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我們既然要探月,就不能和外國人走的道路一樣,只有起點高、跨度大,我們才能追得上。」 葉培建說。時至今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為探月工程「繞、落、回」完美收官。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探月的腳步不曾停歇。

  張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相關焦點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說。「中國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 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 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未來月球探測還有哪些看點?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多位負責人一一解答。經過16載不懈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
  • 光明日報發表李東東《滿江紅》賀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為此創作《滿江紅——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並於18日在光明日報發表,以傳統詩詞形式祝賀並謳歌中國探月工程的卓越成就。據了解,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 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 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原標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回家,開啟探月工程新紀元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
  •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將接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也已安排上了!
    過去的23天,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滿江紅——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古韻新詠】  作者:李東東(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一握清輝,空寂寥,蟾光照夜。  衝霄去,歲逢庚子,嫦娥奔月。  百代夢回天易老,幾多雄雋情難卻。  攜月壤,萬裡似徵鴻,歸心切。  繞落回,三步略。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一文看懂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虎嗅網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已進入收官之戰。而今晨的順利著陸,宣告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權威訪談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
    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帶您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記者: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九天雲外攬月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