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2020-12-22 中國警察網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探月第三步 中國航天一大步

  「5、4、3、2、1,點火!」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閃爍著多彩的光芒映透整個夜空。山坡上、海岸邊,人們歡呼、慶祝,目送長徵五號全力託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主動減速、快速調整、迅速接近、精準選點、穩步著陸……15分鐘內,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自主完成一系列複雜高難度動作,猶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關注。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挖土」模式,這臺中國「最強挖掘機」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月面起飛」載入史冊。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壯舉。

  ——「旗開月表」振奮人心。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五星紅旗月球閃耀,自豪激動溢於言表。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太空擁吻」驚險浪漫。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這份中國最遠的「宇宙快遞」,在21秒內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稱「教科書式的對接」,順利完成了月球樣品的轉移和接力,讓歷經千難萬險採集到的月球樣品,一氣呵成踏上來地球的路。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與月亮相約 我們是認真的

  早在20世紀初,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夢想乘坐火箭去其他行星,甚至去恆星旅遊,由此創立了著名的火箭理論。此後,曾經遙不可及的穹頂再也無法阻止人類的腳步。

  從50年前中國成功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50年後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穹頂之上,中國人用一道道壯麗的航跡標註著創新的坐標。

  就在嫦娥五號踏上歸途之際,細心的網友通過對比發現,原來10多年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國家都紛紛出臺了自己的探月規劃:有的想發射探測器到月球、有的想載人登月、有的想去月球建科研站……

  時至今日,能夠實現自己當年定下的探月目標的,並不在多數。月亮雖然高高掛在月空當中,但真的要去探索和接近它,絕非易事。

  在一份份宏大絢麗的規劃面前,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而是選擇用「繞、落、回」三步走的方案,穩紮穩打地實現自己的探月目標。

  經過16年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在月球探測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與月亮相約,我們無疑是認真的!」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說,中國探月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為了兌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都是一棒接著一棒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逐夢之旅。

  「整個嫦娥五號的研製可謂『十年磨一劍』,其間遭遇過挫折、更經歷過失敗,我們始終秉持『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次次苦盡甘來、一次次闖關奪隘,終於將嫦娥『五姑娘』順利嫁了出去。」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說。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說,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無疑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體現了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

  「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16年來,我們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使我們國家在深空探測領域進入到能夠從月球返回的一個先進國家的行列。」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傑說。

  牧星耕宇追夢人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一個個中國探測器成功到訪月球所勾勒描繪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逐夢足跡。

  探月逐夢的背後,當然少不了一群牧星耕宇的追夢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從大山深處到大海之濱,一路追隨、永不言棄;從翩翩少年到白髮院士,他們矢志奮鬥、不勝不休……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真實的內心寫照。此刻,抬頭仰望夜空中的那輪明月,真的已經觸手可及。

  「那一刻,我仿佛和『嫦娥』化身為了一體,在太空中轉啊轉、轉啊轉……」當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回憶起嫦娥一號被月球引力捕獲時的場景,他形容自己快樂得「就像忘掉了身邊的一切」。

  當嫦娥五號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已經80多歲的歐陽自遠,最牽掛的還是科研。他說:「嫦娥五號肩負著對月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任務,我們將搞清楚更多關於月球演化歷史的問題。」

  歌嬋娟之圓缺,嘆宇宙之無窮。

  半個世紀前,蘇聯月球16號將101克月壤樣本帶回地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現月球無人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的探測器。整整50年後,在地球的東方,一群追月逐夢的華夏兒女,上演了一出「月宮取寶、月軌對接、太空投遞」的壯舉。

  所謂壯舉,皆因奮鬥。自嫦娥五號軌道器立項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張玉花就帶領團隊「白手起家」,展開了攻堅研製之旅。

  嫦娥五號軌道器是張玉花探月之路上經歷時間最長、研製最為艱苦的一個太空飛行器。如今,歷經七年研製、三年貯存,終於一朝成功夢圓。

  小名「秋月」的張玉花,仿佛註定與月亮有緣。她在載人航天領域幹了18年,一紙調令來到探月,從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再到嫦娥五號,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她帶領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向月球。

  「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從探月出發,我們還將走得更遠。」張玉花說。

  「十年妝成始出閣,駕金車,過天河,寂寥蟾宮,新影更婀娜。玉鏡為臺舒秀臂,擷仙土,回故國。」網絡上,一闋航天人所作的《江城子》刷屏了。

  「中國人是不是離登月不遠了?」刷屏後,一位網友留下這樣一行問題。

  正如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所言:「人類在地球、太陽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們註定難以為繼。」

  展望未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繼續開展科學探測試驗外,還將進行關鍵技術的驗證。

  「步入快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十年,我們將向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探索浩瀚宇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的思想跨過恆星的距離,遙望未來的美麗家園,牧星耕宇。」吳偉仁說。

相關焦點

  • 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陳凱姿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 九天雲外攬月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2020年12月1日晚23時11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央視也曾以《嫦娥攬月》為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直播。繼「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月衛星相繼發射成功並完成既定任務後,近日,國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號」將在2018年發射,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著落。《嫦娥攬月》一書正是聚焦探月工程的文學作品,描寫了「嫦娥」號衛星奔月前後的故事。陳新介紹道,該書除了揭秘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還塑造了以「吳偉仁」為核心的中國探月科學家形象。
  •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安普忠 郭文彬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2-19 06:49摘要: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豔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 視頻|攬月而歸,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12月17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原標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人民日報:上九天嫦娥攬月 穿星河逐夢無垠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模擬圖。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亓 創攝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攬月|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是今年最具「分量」的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騰空而起,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太空水漂」、「霓裳羽衣」……深度揭秘嫦娥五號攬月之旅的難點...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實現多個「首次」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歐空局助力中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
    未來,它們將全方位支持各項探月項目,探月工程也將常態化。 歐空局地面站能夠實現太空飛行器與地面的通訊; 這些分布式地面站網絡裝備著獨特的先進設備,並擁有地理分布上的優勢; 近期,它們為中國航天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提供了必要支持:在兩個關鍵任務階段提供追蹤和信號中繼服務; 它們是未來歐空局雄心勃勃的探月工程的重要基礎之一,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監測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都是從西昌發射場奔赴月球的。如今,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收官大幕,「嫦娥五號」,將從文昌發射場升空,因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人,都對探月工程有特殊的感情。「特別是我們文昌發射場,」李智斌說:「『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可以說就是我們中心建設文昌發射場的初心使命之一。」然而,重大工程項目取得的成就,並非一帆風順。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國際輿論熱議中國探月任務圓滿成功,「這是...
    國際輿論和各國網友發出一系列感嘆,並稱讚這代表了勇於探索的探月精神,認為將進一步推動人類對月球的相關科學研究,對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的樣本將填補關鍵空白」
  • 俄專家評價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真太棒了
    資料圖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環球網綜合報導】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多名俄羅斯航天工程師,了解他們對中國探月工程的看法。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他的第一反應是:「真太棒了!」澤林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任務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月球上軟著陸,將土壤樣品帶入軌道。他說,這表明中國不想留下太空垃圾。他說:「美國在川普時期,原本可以成為航天領袖。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_博覽...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30日,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消息,經過兩次制動,「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實現組合體成功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任務仍在進行中。此上九天,「嫦娥五號」不僅要登陸月球,還要採集約2000克月球樣品送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回家,開啟探月工程新紀元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