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生微信群發敲打表情被批#登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已達3.6億。原來,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微信群裡問老師作業時,發送了兩個敲打表情,老師看到後覺得這個表情不禮貌責令其寫檢討。
該話題引來許多網友們對微信表情的正確用法「科普」,而記者採訪了多位市民發現,很多人對一些熱門表情存在「誤會」。
發「敲打」表情 老師認為學生想打她
據媒體報導,事發於一個名為「物理作業答疑群」,當班主任老師催作業時,一名學生提問稱:「老師,中考易63頁第10題怎麼做?」並附上了兩個 表情。
隨後,老師立馬質疑:「提問題這麼沒禮貌?」該校副校長回應此事時表示,老師認為學生發這個表情是想敲打她,事後已消除誤會。
網友們紛紛為學生叫屈,有人認為老師太敏感,表示雖然這個表情表面是「敲打」的意思,但實際上是「自我敲打」的意思;還有網友分析,該學生可能是想發與「敲打」臨近「奮鬥」的,結果手抖發錯了。
部分熱門表情揭秘
連日來,記者詢問了多位市民,其中不少人也曾因為用錯表情發生了一些囧事和尷尬事。
被客戶投訴陰陽怪氣
去年11月,本報曾以《客服發微笑表情被投訴》為名,報導了23歲的張鵬經歷:他在五裡店一家裝飾公司做客戶對接工作,一次,他為客戶陳小姐提供在線諮詢服務時,因他每個回復後面都會加一個「微笑」表情,直接被陳小姐投訴稱「陰陽怪氣」。
對於這個表情,家住石橋鋪老街印象的沈燕告訴記者,這個表情確實讓人不爽,皮笑肉不笑,「但老一輩很喜歡用它,比如我媽,他們認為這是慈祥的微笑」。
揭秘:
官方釋義:微笑
年輕人的理解:與「呵呵」同義,帶有諷刺的假笑。
老人的理解:慈祥的微笑
爸媽以為她心情不好
「哎,我不過來吃飯啦,今天又是被加班摧殘的一天 。」25歲的劉佑芹在光電園工作,她告訴記者,有一天,她在「一家三口」群裡發了這句話後,爸媽以為那是個哭臉,覺得劉佑芹可能受到了打擊,專門開車送飯到單位來。
揭秘:
官方釋義:破涕為笑
年輕人的理解:笑到流眼淚或是好笑中帶有一絲尷尬
老人的理解:傷心,哭
甲方發來後忐忑半天
不少受訪市民告訴記者,除了「微笑」表情以外,「再見」這個表情可以排在反感第二位。
28歲的張程欣在一家新媒體運營公司上班,一次,她打算和甲方的一位領導約面談時間,但對方說這幾天太忙,接著又發來了一個「再見」的表情,「我當時和小組同事看到以後都絕望了,以為這個事情黃了,但後來發現只是該領導的用語習慣。」
揭秘:
官方意義:再見
年輕人的理解:友盡,再也不見
老人的理解:有禮貌的再見
市民跟帖
@琦琦:還有 表情,你以為只是一個狗頭?它對於喜歡逛論壇、微博的網友來說太過重要,這個就是「保命利器」,在結尾處加上這個表情,大家就會瞬間明白你是「抖機靈」的「友軍」。
@就是蔣胖娃: ,真不是曖昧的意思,只是「獻花」的意思。
@阿雅: 表情,不是真的擁抱的意思,是指給人安慰、鼓勵。
專家
不同聊天對象
選不同的表情
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譚剛強說,在這個網絡社交火熱的時代,可謂是無表情不聊天,但不少表情卻被不同年齡段的人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因此,建議根據對話人的年齡段和身份斟酌使用表情。
對長輩:儘量發一些簡單、易懂的表情,對於長輩「用錯」表情也不必指責,站在他們的理解上看待這個表情即可。
對領導、老師:儘量用簡潔、明了的文字聊天,如果要添加表情,最好選用一些勵志、奮鬥的表情。
對同齡人:既然年輕人之間有一套專屬的表情理解方式,可以按照年輕人的規則來聊天。
都市熱報記者 王薇
原標題:學生發「敲打」表情被批上熱搜 微信表情是個坑 發送最好先看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