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天總是喜歡給漂亮的女孩兒一些選擇題,就像許多人會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女孩子那麼努力工作有什麼用,嫁一個有錢的男人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當你看到周圍那些美麗的女孩,擁有一個大叔類型的多金男友,看到她們用著你買不起的名牌四處旅遊享受,過著你夢寐以求的生活,認真學習和工作的你是否感到不平和失落呢?
這部豆瓣評分7.7並獲奧斯卡提名的英國電影《成長教育》,講述了一個涉世未深的高中女孩陷入中年大叔的圈套,最後幡然醒悟的故事。
16歲的珍妮是個喜歡拉大提琴的高中女生,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她的父母是虛榮的投機主義者,對珍妮的期盼就是希望她考上牛津大學,並嫁給一個上流社會的有錢男人。
有一天,珍妮提著笨重的大提琴在車站躲雨,突然一輛豪車停在她旁邊,車窗搖下,是個叫大衛的男人,他對珍妮說: 「我知道你不會隨便坐陌生人的車,但我也是個音樂愛好者,我只是怕你的大提琴被淋壞。你可以把琴放在我車上,跟著我的車走。」雨越下越大,珍妮也放下防備,坐上大衛的車,兩人一路相談甚歡。
和周圍那些稍顯幼稚的同齡男生相比,大叔的成熟更顯魅力。大叔細緻溫柔高情商,更懂女生。
但是女孩你要知道,大叔之所以如此成熟,是因為他經歷了很多。他現在的樣子是歲月打磨出來的,而成熟的反面也許意味著有心機。他的一言一行深得你心,但是他是出於真心,還是套路?這是懵懂的女孩難以看透的。
02.
在珍妮的眼中,大衛談吐大方自然,是個有禮貌又熱心的紳士。在電影中大衛投其所好邀請珍妮去聽音樂會,珍妮擔心父母不同意。但當大衛站在珍妮家時,大衛表現優雅有分寸,說可以邀請珍妮父母一起去音樂會,同行的還有自己的姑姑海倫(實際上是朋友的女伴),甚至騙取了珍妮父母的信任。
隨後,大衛就像為珍妮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從前珍妮是個普通的女高中生,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讀書寫作業,為難懂的拉丁文課程發愁。而認識了大衛之後,大衛帶她去高級餐廳吃飯,去名畫拍賣會,看賽馬,去巴黎遊玩。
不久,她的事情被傳達到老師和校長的耳朵裡。看著曾經的好學生誤入歧途,老師和校長都勸說了她。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珍妮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嘲諷她的老師:「就算我上了大學又能如何?畢業後還不是像劍橋大學畢業的你一樣,教無聊的課程,批改一堆無聊的作文。」
一意孤行的珍妮退了學要嫁給大衛,但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晚上,珍妮無意間發現大衛致富靠的竟然是低價騙取藝術品再轉手高價賣出的勾當。更讓人吃驚的是他已經有了妻兒,並且不打算離婚。
這時珍妮才後悔不迭,找到了校長,提出想重回校園,復讀一年參加高考。她說:「我那時候很笨,其實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這句話,在她說出來是如此沉重。
在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至上的今天,女孩通過找有錢男人來滿足自己想要買名牌包包、化妝品和旅行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比用功讀書和努力工作要舒服和有趣多了。其實追求想要的生活無可厚非,但也要想清楚依附於男人這條捷徑的背後是什麼。
03.
茨威格說:「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漂亮和青春是命運贈送的禮物,有些女孩用此去交換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應該奮鬥的時候,選擇了安逸,沒有學到本事,得到歷練,而把改變命運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
甚至還有人突破道德底線,最後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模樣,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珍妮浪費了一年時間,而有些女孩付出的代價遠不止如此,甚至名譽受損,身心受傷。
和那些秉持著「女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觀點的人一樣,珍妮虛榮又功利心強的父母也推波助瀾。在她父親看來,珍妮考上牛津大學是為了以後讓女兒嫁得更好更高貴,讓一家人都過上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生活。現在既然已經釣得金龜婿,所以當珍妮提出要放棄學業嫁給大衛時,父母也準許了。
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想要坐享其成的人不明白,一個成熟多金的大叔,他需要的是和自己一起分擔生活的伴侶,而不是一個懵懂孩子氣的女兒。
為什麼結婚?不就是因為生活不易,需要找個隊友同舟共濟麼。攀援在樹上的凌霄花,只能成為生活的裝點。而一個比肩而站,拿著船槳的隊友,才是人格獨立的伴侶。
04.
在女孩成長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誘惑,當女孩鬆懈時,有人會說,去走捷徑吧。殊不知,有些捷徑的盡頭就是深淵。
每個女孩誰不希望自己都能一生順遂,像公主一樣過無憂無慮的日子。但人生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做一個獨立自強的人,才是保障自己人生過得好的不二選擇。這個世界上最靠得住的是你自己。你的學識,你的能力和努力,永遠不會背叛你。
女孩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所謂的富養,而是讓她們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人生就要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一個勇敢的女王,她不需要等待王子來拯救,而是自己拿起劍,一路披荊斬棘。
自己每走過一步,都會離目的地近一步,踏踏實實去努力,就像電影裡所說的你想要的生活從來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