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女孩為什麼要讀書?父母看完這部電影就能找到答案

2020-12-14 如穎隨行育兒經

The life I want, there’s no shortcut.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成長教育》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常言道:女孩富養,男孩窮養。

家有女孩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什麼?為了讓女兒考上名牌大學有個好工作,還是嫁給有錢男人一輩子生活無憂?

英國這部名叫《成長教育》的電影,引出這個話題供父母討論。

這部電影是根據一位女記者少女時代的真實經歷改編,是一部自傳性質的電影。講述了一位16歲的女孩珍妮,她漂亮、聰明、有品味。在高考那年,遇到了一位成熟、年長、富有的中年大叔大衛的「冒險」經歷,大衛滿足了青春女孩對愛情的一切幻想,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並且還贏得了珍妮父母的支持。

當大衛向珍妮求婚時,原本一心想考牛津大學的學霸珍妮迷茫了,在和父母商量之後,他們決定讓珍妮退學結婚。

一家人都覺得既然遇到了「闊男」,孩子為什麼還要辛苦的讀書?

當老師和校長為她感到惋惜時,珍妮質問道:「老師,你也很聰明美麗,去了劍橋讀書,但是如今卻在這裡過著將死的生活。讀書這麼枯燥,我為什麼不能和我富有的丈夫早點去享受人生呢?」

常有美麗年輕的女孩容易迷茫:讀書是枯燥的,不用讀書就能獲得想要的「生活」,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的奮鬥呢?

看這個電影時,想到如果將來我的女兒也這樣質問我,作為父母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回答呢?

女孩擁有足夠的知識,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當珍妮一家準備高高興興地一起去慶祝訂婚的時候,珍妮無意間在車上發現了大衛原來是有婦之夫,原來所謂的「金龜婿」不過是一個專門騙年輕女孩子的情場高手,大衛的妻子已經見慣不怪了。

珍妮氣得萬箭穿心,她才知道自己被虛榮迷失了,可是她的父母也落井下石,她氣憤地質問父母:

「愚蠢的女學生容易被光鮮年長的男人吸引,你們為什麼都不拉拉我呢?」

珍妮的父母也慚愧地低下了懊惱的頭,功利的教育觀在這個家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

我們常說要富養女孩,那到底如何才是富養呢?

社會上總有一種俗氣的說法:女孩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這個觀點根深地固地隱藏在很多家長心裡,他們覺得女孩子讀這麼多書沒有用或者讀書也是為了找個好人家嫁掉。

在電影的片尾,當珍妮看到被她認定是生活枯燥的單身女教師的公寓裡,竟然布置得如此雅致而有藝術氣息時,她為之動容了,這不正是她所夢想的。

女孩最需要的不是富養,而是如何讓她意識到她有力量,意識到她不用「賣掉」自己也能過上想要的生活。

古人常言: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是古代男人給女性故意披上的一件「枷鎖」,經過這麼多年的奮鬥,終於讓更多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可是總有家庭想讓孩子走捷徑,以為嫁入豪門就是女子最好的歸屬。

我們應該清晰地讓孩子知道:財富不是唯一的權威,所有的財富都忌憚知識,一個人有沒有知識是裝不來的。

讀書雖然是辛苦的,也比較枯燥,但讀書讓更多女孩有了尊嚴,有了安全感。人只有在奮鬥的過程中才能建立自尊,肯定自我的價值,只有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去體會自我實現的快樂,去尋找和獲得超越自身以外的意義。

如果女兒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對她說:「學習讓女孩更有尊嚴,知識為女孩帶來安全感,在你年輕的時候,請先去好好讀書。如果是真愛你的人,一定會在遠方等你,等你學成歸來。」

世間的人或事,容易得到的,也最容易失去。只有靠自己雙手掙來的,才是最踏實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女孩如何選擇,決定著自己的幸福

讀書對女孩來說不僅有尊嚴,還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選擇。

亦舒小說裡的《喜寶》和珍妮有些相似,一樣都是高智商的學霸,只不過喜寶已經是考上英國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在讀大學期間遇上了闊男勖存姿,這是一個可以當喜寶父親的一位老男人,但是他非常有錢。

喜寶本來想著接受勖存姿的供養完成學業後再離開他,剛開始她還很認真地學習,可是漸漸就放鬆了,因為她慢慢覺得沒意義,既然她已經什麼都有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去讀書呢?

喜寶其實完全可以過不一樣的人生,勖存姿曾多次跟喜寶說過不要耽誤學業,也曾給過她離開的機會,而喜寶都沒有選擇。

《喜寶》劇照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個選擇都有歸途,若選擇捷徑,那就得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雖然最終才26歲的喜寶實現了她有很多很多錢的夢想,可是卻年紀輕輕地就再也不會愛了。

聖經裡有一句話:「請給我力量,接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改變那些我可以選擇的。」

其實世間無論多麼殘忍,只要自己選擇不認慫,生活就沒有辦法撂倒你。

有人選擇腳踏實地,也有人選擇尋找捷徑。

卻不知道每條捷徑,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俞飛鴻是我喜歡的一位演員,她美麗、自信,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意願精彩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俞飛鴻這樣被稱為「剩女」的女性,她們是有著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的女性,結不結婚,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完全是女性自我的選擇,她們願意選擇靠自己,不受事俗眼光的評價。

如果女兒問我,我想對她說:女人選擇男人不是嫁給他的容貌、不是他的權勢,更不是他的金錢,而是嫁給真正給能帶給自己幸福的人,因為一切選擇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女孩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寶最初也是有夢想的,夢想能成為大律師,擁有自己的律所,可是最終她連劍橋大學的學業都沒有完成。

她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取想要的人生,可她卻像寄生蟲一樣依附於闊男勖存姿。

這個老男人能滿足她所有的物資需求,安逸的生活逐漸讓她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嚴,成為闊男圈養的一隻「金絲雀」,而且被折斷了翅膀,再也飛不起來了。

幸好,《成長教育》中的珍妮及時發現了大衛的騙局,她向老師表達了悔改之心,還是想去上大學,並且得到老師在學業上的幫助,重新開始向牛津大學衝刺,最終成功考上理想的大學。

《成長教育》劇照

女孩要想活得漂亮,就要獨立。什麼都唾手可得,不需要努力奮鬥的日子是索然無味的;靠別人施捨,不是自己拼來的東西,享受得並不心安理得。

還記得當年名牌大學畢業的'奶茶妹」章澤天,畢業後就傍上京東老大劉強東,一晃成了500億身價的女人,最初也一樣遭到所有人的嘲笑,笑她是網紅傍大款,以為她不過是另一個「金絲雀」。

可實際上,章澤天卻並不一樣。本身出生富裕家庭的她,從小就是一枚妥妥的學霸,從14歲開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考最好的中學,去國內頂尖大學,國外留學深造,做一個像楊瀾那樣的成功女性」。

高中時只因一張手捧奶茶的照片而突然在網絡上爆紅,同時也被大導演張藝謀看中,邀請她出演《山楂樹之戀》,當每個女孩都夢想當謀女郎的時候,章澤天卻很不在乎,她直接拒絕了張藝謀:

首先我不是學這個的,而且我也高三了,我想以我的能力,完全可以衝一個好學校。

當2018年劉強東出軌事件被全世界鋪天蓋地的報導時,所有人都覺得章澤天會選擇離婚,沒想到她又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遠赴劍橋大學深造讀書,不斷擴展自己的人脈圈,延伸事業版圖,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和影響力。

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規劃不同,決定著在關鍵時刻的選擇不同,結局自然有著天壤之別。

當有記者問章澤天:你難道想靠自己的實力拼出一片天嗎?

她很坦然且自信地說:

老劉在幫我,我也在幫他我沒必要非去證明不靠你老劉我也可以做成,我們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成就。

曾經想成為楊瀾的章澤天,經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楊瀾身邊,走上富豪榜,走進自己掌控的生活。

最右邊章澤天

堅定執著的女孩可以不受任何幹擾,一直沿著自己內心既定的軌道,即使不被外人理解,也能披荊斬棘,不斷前行。

那些能掌控自己人生的女孩,要釣的那條大魚,不是別人,是更好的自己。

章天澤給年輕女生的5條建議

結語

女孩為什麼要讀書?為的是讓自己擁有安全感,擁有更多的選擇,擁有能掌控自己想要的人生。能自己掌控的人生,才能活出精彩的模樣。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孩子可能會失足,可能會走彎路,甚至父母也會有著同樣的迷茫,但這就是成長與教育的意義。

生活沒有捷徑,只有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父母和孩子同樣適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提名電影《成長教育》:致女孩,你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
    當你看到周圍那些美麗的女孩,擁有一個大叔類型的多金男友,看到她們用著你買不起的名牌四處旅遊享受,過著你夢寐以求的生活,認真學習和工作的你是否感到不平和失落呢?這部豆瓣評分7.7並獲奧斯卡提名的英國電影《成長教育》,講述了一個涉世未深的高中女孩陷入中年大叔的圈套,最後幡然醒悟的故事。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到最精彩的答案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相信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曾經有這樣問過我的媽媽,結果媽媽不知道怎麼回答。現在可以確定了,如果父母沒有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到時候孩子讀書時沒用心、困惑的、很敷衍,照著這樣情況下,孩子是很難有很好的成績。
  • 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豆瓣9.0,看完這部電影你們都給我哭!
    隨著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的熱映豆瓣評分一路高漲目前有23.6萬人給出了評分評分鎖定在9.0並且一舉殺進了豆瓣Top排行榜131名。這部電影的導演納迪·拉巴基在採訪中解釋了片名在法文和英文中「迦百農」都解釋為亂和不規則的意思她坦言大家看完這部影片後就會知道它的意義其實迦百農還是聖經中的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今日已成為廢墟傳說是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曾經遷居此地看完電影觀眾的確會看到貧民窟裡的混亂與不安但是大陸上映的影片片名為
  • 讓他看這部影片:讀書才是逆襲最好的出路!
    「我為什麼要上學?」這是很多孩子內心的困惑,大部分父母會說「不上學以後就找不到工作」,也有人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上學,你不上學幹什麼?」。不同的回答,孩子對學習和讀書的理解也會不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注意,因為很有可能一句話就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 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欣賞的5部教育題材電影,父母必看
    下面我就分享6部關於教育題材,適合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的電影,供大家思考。第一部《馭風男孩》,教給孩子知識的力量。這是一部2019年才上映的電影,由非裔英國人,切瓦特、埃加福自編自導的一部關於教育、勵志題材電影。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這個答案其實就是在敷衍孩子,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會讓他們更討厭學習。對兒童提出的「為什麼要讀書」的疑問,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父母的回答,也考驗著家長的水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熟悉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自己的回答,在我看來,董卿的回答是我聽到過的最好的回答。「媽媽,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次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小U老師的小侄子自從收到延期開學的通知就表現得極其亢奮,一直念叨著:「在家多好啊,終於不用那麼緊張地讀書學習了。」當我反駁他時,小侄子梗著小腦袋反問道:「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不好書就不能生活嗎?」的確,作為家長,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好好讀書就能考上好大學,畢業後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這樣生活才會更容易更富足一些。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無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的孩子們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父母一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但你的回答,是否能夠讓孩子滿意或信服呢?
  • 關於『死亡』這個話題,這部電影解釋的恰到好處,一定要陪孩子看
    為什麼前幾天那麼多人來看她。媽媽什麼叫死亡?死亡很可怕嘛?」來自小寶突然提問。看著孩子天真的臉,我竟然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孩子。對於死亡這個話題,作為媽媽我還沒有『備好課』。 這個話題太過沉重,想換一種方式和孩子平和,輕鬆地聊這個話題。「——來自彤媽的自述。關於「死亡教育」,似乎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繞不開的一課。
  • 父母逼17歲女兒結婚,並反對她讀書,父母究竟是為什麼生孩子
    看看你會選擇第幾個答案?以上選擇題,你會選哪個答案呢?(讀者們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裡寫出你的答案哦!)無論父母是抱著怎樣的目的把孩子生下來,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想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怎麼逼婚,就怎麼逼婚!不過,有的父母就是把孩子當成了私有財產。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不妨引用龍應臺《目送》中的這段話
    一:孩子為什麼抗拒讀書1、孩子對於讀書沒有深刻認識孩子之所以會去看去讀書,是因為孩子對於讀書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意識到讀書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有多重要,孩子總是錯誤的,認為讀書只是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學歷,讓自己能夠去上好的學校,讓自己能夠有一個接受教育的證明。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帶孩子看電影《八佰》,看完就忘?觀影前後做好這3點有不同效果
    看一部電影要提前了解是什麼題材的電影,大概的歷史背景和講述的內容。首先:了解這部電影發生的年代,發生了什麼大事、發生的地方和具體事件、人物,對整部電影的背景有初步了解。所以,有的家長在看完《八佰》後在微博上發文,稱這部電影完全不適合小孩子去看:「友情提示各位父母,這部片子戰爭場面比較殘忍、血腥、寫實,還有特寫鏡頭,完全不適合小朋友觀看。完全不懂昨天帶幼兒去看這部片子的家長怎麼想的。」
  • 看完花木蘭,華裔女孩痛哭:為何我不會說中文?這就是父母的問題
    導讀: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失聲痛哭: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教育是個大問題,教育要從小抓起,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問心無愧呢!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他們的父母是怎麼樣的人,孩子的身上必然有他們的影子。當今世界正在往全球化的局勢發展,英語成為了孩子從小必須學習的語言,父母教小孩子學外語當然沒有錯,但是為了學習英語忘記了自己的祖宗就不對了。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對於現在孩子來說,簡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讀書學習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順,媽媽也是格外的慈愛。一旦開始讀書寫字學習了,那家裡就是雞飛狗跳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我們小時候,還尚未經歷過社會,職場的殘酷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知道讀書學習的好處。
  • 被忽視的電影《念書的孩子》看完只剩一聲嘆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很多電影都真實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問題,其中有一部《念書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是從頭哭到尾。《念書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開開這個兒童為線索,講述了九歲的他在老家時和爺爺、一隻小狗相依為命的一系列故事,這次著重描述第一部的內容。
  • 《第39號案件》:鬼娃系電影,再也不喜歡看可愛的皮囊了!
    故事的開始是一名忙於工作的社工,她的工作是每天和不同的家庭打交道,去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子女身上的種種問題,其實與其說是解決孩子的問題,倒不如說應該解決家庭中具有主導地位的父母的問題,因為孩子更多是父母教育結果的客觀存在,沒有哪一個孩子會自覺成長為健康的模樣,也不會有哪一個孩子會任性的非要成長為叛逆的性格,這一切都取決於外部因素。
  • 日本動漫《怪物之子》:這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值得你看
    怪物之子》,這是繼《跳躍吧時空少女》、《狼的孩子雨和雪》、《夏日大作戰》之後,細田守傾力打造的第四部動畫電影。意外之下突然從怪物世界返回人類澀谷,九太邂逅了漂亮的高中女孩楓,善良耐心的楓教會九太讀書寫字,九太開始了不同於妖怪世界的另一種「修行」,同時也將九太的心,一步步帶回了人類世界。此時的九太漸漸迎來了人生重大的抉擇: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 孩子:爸爸,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家長在言語中總是會透露出讀書無用的想法,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態就很容易出現問題,讓孩子懷疑讀書的意義何在?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個問題:「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這個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考一所好大學?
  • 看完這部紅色動畫電影告訴你答案
    這部影片以兩條故事主線呈現,既反映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為確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數以萬計的紅軍將士在阻擊戰中不怕犧牲、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偉大壯舉,又生動刻畫了紅軍小戰士黃玉長生和壯族放牛娃韋二牛兩個少年在戰火硝煙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