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2020-12-14 凝子汐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

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或許是這部電影題材太過沉重讓當時的觀眾一時間難以接受,又或許是導演認為,2018年是第一批「千禧一代」成年的年份,此時上映時機已經成熟,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狗十三》電影海報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凝子個人認為還不錯,暗含了很多成長的故事,也反映出了當代父母對孩子的很多教育問題。

好啦,話不多說,下面就由凝子來講講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觀影體會吧。

影片介紹:

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後來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著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為逼迫女兒學習自己不喜歡的英語而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來哄勸女兒。

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是在一次意外中,小狗走丟,李玩為此傷心不止,家人為此事也不得安寧。

為了安撫李玩,家人用另一隻品種相同的狗代替愛因斯坦,並告訴李玩,這隻狗就是走丟的愛因斯坦。一開始,李玩並不能接受家人的做法,變得也越來越叛逆。

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變得越來越沉默,繼母和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越來越像這個家的外人。

最後,在一系列「中國式教育」裡,李玩漸漸長成了大人眼中那個「懂事、聽話」的女孩,完成了她的成長之路。

經典臺詞: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在這個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著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這樣一想心裡就會好受些了。爸打你,是因為愛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不應該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另一個謊言。做人啊,要低調,出風頭的事情留給別人去做。

凝子影評:

整部電影節奏比較緩慢,情節卻絲毫不單薄。從開頭李玩被父親強行換興趣班到後來丟狗、換狗、弟弟降生、參加飯局、新狗被送走等一系列事件,描繪了李玩與家人的衝突、李玩與同齡人的互動、家庭新成員(狗和弟弟)的加入和離去帶來的變化等,可謂一波三折。

然而這部電影並不僅僅局限於刻畫所謂的青少年成長之中的狀態轉變,還通過細緻的角色設定觸及了很多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成長和教育問題。

1. 「重男輕女」的時代烙印

很多人說李玩是一個矯情、任性、叛逆的女孩,出生在如此富裕的家庭,有爺爺奶奶的疼愛卻仍不知足。但是,如果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算幸福的話,或許李玩的確是幸福的。

但是從整部電影看下來,卻沒有一個人是真正了解她的。爺爺奶奶和爸爸都不知道孩子喜歡的是什麼,從來不以一個對待孩子的方式來對待李玩。

爸爸娶了後媽以後又生了個男孩,爺爺為給這個男孩取名思考了很久,而且說到:

「當初玩玩的名字就是隨便取的,這個孩子的名字可不能再隨便取了」

這句話的時候便可以看出,雖然現在的重男輕女觀念已經沒有過去那麼明顯,但是在一些時候,這種老一輩的觀念還是會在無形之中影射出來。

另一件事便是,一家人瞞著李玩不告訴她新弟弟的出生,但是又在弟弟滿月酒的那天突然告知李玩這個消息,當一家人都在為新弟弟的生日慶祝的時候,一旁的李玩很明顯被家人忽視了,顯得格格不入。

2. 隔代教育和言行暴力

影片中的李玩,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而爸爸常年工作在外,很少和李玩交流,這就造成了李玩從小就生長在兩種極端的教育環境之下。

一方面是爺爺奶奶的溺愛,一方面是父親和孩子之間溝通的貧乏,對孩子成長教育的缺失。

影片中,當李玩丟狗後做出的一系列叛逆事件便可以看出。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爺爺奶奶選擇了縱容,而爸爸選擇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對李玩大打出手。

也許李玩在這件事情中確實有錯,但是我認為,這個錯不能僅僅只歸咎於她。或者說,把這個錯歸咎於任何一方都是不準確的。只能說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和孩子本身的性格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教育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如果選擇迎接好一個孩子的到來的時候,請選擇適當的方式,把握好孩子成長教育之中的平衡,而不是甩手扔給上一輩的人,也不是用言行暴力來教育下一輩的人。

3. 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強行逼迫他們學習不喜歡的東西

影片中,李玩是一名熱愛物理的女孩,但是為了讓李玩能夠把英語成績提高,爸爸強行更改了李玩的興趣班,逼迫孩子學習自己不喜歡的英語,迫於壓力的李玩不得不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我做的這一切全都是為了你好」這是很多家長口中的一句話。或許有些人認為,李玩父親的做法並沒有錯,讓李玩學習英語是為了她的成績和將來的前途著想。

但是,面對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這種強行逼迫的方式是否真的妥當?或許還應該再三思考。

除此之外,影片涉及到的家庭教育和成長話題還有太多太多,比如大人的言而無信,比如過早地帶孩子接觸酒局學會阿諛奉承,假意逢迎等等。

白巖松曾經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而在這部影片中,「懂事」和「成長」就是影片的中心點,人的成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動物被人類馴化,我們被社會馴化......

最後的最後,當李玩得了物理獎被保送重點高中,慶功宴上,當爸爸的朋友給李玩夾給她並不喜歡吃的狗肉時,李玩也只是猶豫片刻,一口吃下去,並笑著說了句:「謝謝叔叔」

傳統的教育似乎永遠都是這樣,忽視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逼迫孩子們必須成為他們眼中的「好孩子」。

當然孩子們最終都會長大,可是大人們從來不會去想關注他們長大的外表下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委屈和悲傷。而影片中暴露的這些問題,恰恰是我們這一代人將來為人父母時,不容忽視也不能忽視的問題。

圖源百度,侵刪

我是凝子汐,喜歡追劇,愛看電影。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吶~

相關焦點

  • 《狗十三》一段關於成長的回憶
    狗十三,一個奇特的文字組合,不說它是一部電影的名字,倒是會讓人以為這是一句罵人的髒話,究竟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對於我來說,也沒甚興趣去查找,不抱期待,不想參與。描述青春的電影很多,與懵懂深刻的校園愛情片相比,《狗十三》就顯得清新脫俗多了,恰如廣告宣傳那樣,不是所有的青春都是悽美婉轉的愛情與激情放肆的衝動。
  • 《狗十三》很真實,描述成長的無奈,對人物刻畫很到位
    《狗十三》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了,這是目前看過最好的,從這部電影裡,感覺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成長帶來的無奈,希望大家珍惜當下吧,電影的情節以及對人物刻畫也都很到位,讓人感受到了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無奈,然後,真的很感謝爸爸媽媽。
  • 狗十三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成長,就是懂得接受痛苦,而不是放大痛苦。這種悲傷更加殘忍,但也更加無形,這也是《狗十三》五年都被人所記憶的核心。因為對於成長的展現是平實中帶著殘忍,這種不漏聲色的悲傷卻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備。作為一部青春片,《狗十三》的身上不僅僅講述了一個高度濃縮,具有強烈共鳴的成長故事。而是藉助著少女和狗,去洞察了成人世界的殘忍和虛偽。相比同類關於少年成長的青春片,《狗十三》的切口小,但足夠深。它所表達的核心,是窺探中國傳統教育背後的虛偽和殘忍。
  • 5年才過審的電影《狗十三》講述:最真實的青春少女成長故事!
    看到這個影片名字,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叫狗十三?女主人公,李玩,13歲,影片中有狗狗出演,所以叫狗十三?很多看過的人還給出一種解釋,就是狗十三裡的13和字母B很形象,連起來是一種戲虐性的片名。也許這樣的片名更能體現出此電影的內涵和諷刺韻味。
  • ...大連市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影視教育線上第四期:銀河補習班、狗十三
    而在我們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中,父親如母親一樣重要,無可替代。可遺憾的是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參與度還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作為父母,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陪伴和尊重?本周六、周日,線上直播第四期家長專場,特為大家帶來兩部聚焦當下家庭教育的影片《銀河補習班》和《狗十三》。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 《狗十三》成長的痛,失去的不僅僅是愛寵,還有青春和天真
    父母往往以自我價值觀去主導孩子,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學習班,當孩子和父母意志發生衝突時,父母又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強行為孩子做主。電影《狗十三》則講述了青春少女李玩,在生活學業當中,所遇到的點點滴滴,以及成長的痛苦經歷。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劇情方面有哪些獨特。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背後,是中國式教育和孩子叛逆期的縮影
    《狗十三》這部影片的名字並不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影片名字就不去看這個電影,那一定會非常可惜!這個故事非常優秀,不管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都可圈可點,並且也可以將它看成是青春期成長以及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一、主線簡單這一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13歲的女孩從叛逆到成長的故事。但是這一個電影的時長卻有兩個小時,在看完之後會覺得整個故事非常充實,也沒有那些灌水現場,這一則電影更接近大部分人的青春,沒有狗血的愛情,也沒有什麼異地戀,只有平靜生活下的內心和情感。
  • 影評|《狗十三》
    單純地去品評《狗十三》自然顯得薄弱和淺薄,於是就繞不開曹保平,就像動漫電影中繞不開宮崎駿,喜劇電影中繞不開周星馳一樣,畢竟導演的個人傾向賦予電影太多的涵義。深入去看,《狗十三》的劇情設定、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也非常值得把玩、品味。最後便是《狗十三》的主題涵義與表達的中心內容了。總而言之,我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狗十三》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藝術魅力。
  • 教育為解答孩子成長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生
    育鄰夢教育為解答孩子成長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生。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人點亮人,是老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老師和兄長】以自身的言行示範為孩子的成長領路,讓他們通過模仿、借鑑獲取適應社會生活的本領,教育就是為解答孩子們在學習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千奇百怪」的問題而生。所謂教育就是老師以自身所擁有的認知經驗、喜好、情緒為孩子的人生成長引路,為他們解答各類成長難題、為他們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 《狗十三》當初為什麼被禁?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狗十三》將於2018年12月7日正式上映,這部原定2013年上映的影片5年之後才上映。影片所反映的中國式教育讓人深省。劇情介紹電影講述了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因為父母離異,從小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後來因為父親再婚,家庭中多了弟弟這個角色,讓她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在「要聽話」式的中國教育裡,李玩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十三是指少女李玩的年齡,而狗是李玩在劇中養的一條金毛,《狗十三》這樣的表達更具諷刺性。
  • 《狗十三》—孤獨,堅強,知識,成長中的一堂課
    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世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宮崎駿影片簡介: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呢,跟爺爺奶奶在一起長大,正屬於青春期的她渴望被理解,被關愛,因為父親的教育實在讓自己無法接受,展開了一系列的叛逆行為,一條狗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 評《狗十三》:劇情簡單但故事技巧很高級,反諷象徵發出無聲質問
    《狗十三》,這是個第一眼不吸引人的片名。但若因片名而不想看這個電影,那將會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狗十三》的故事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處理,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並且它可以看作是青春期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狗十三》。
  • 電影《狗十三》很真實,把李玩的內心變化過程描述的細緻入微
    空閒時間把《狗十三》這個電影看完了,看完心裡還算平靜,能在某個片段中能找到自己青春時候的影子。電影很真實,把再組家庭裡孩子的內心變化過程描述的細緻入微,從發洩到無奈再到隱忍,是成長的過程,就像電影裡所說的,這樣的事以後還會有很多,長大了,懂事了,其實也是麻木了習慣了。
  • 《狗十三》比《海王》更好看,為何票房差這麼多,原因是?
    電影《海王》和《狗十三》,口碑都不錯,為什麼我要選擇看後者?好萊塢科幻大片《海王》於12月7日登陸中國電影院,該片首映當天就破億,兩天破四億,八天破十億,這個速度也是驚人了,在它沒有上映之前,《無名之輩》一直是處在電影票房榜首的位置,但是它上映一個月了,票房累計才只有7.7億,估計最終票房很難破八億了。
  • 《狗十三》青春期的3種親子衝突,處理不好就是以愛之名的傷害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家庭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較為嚴重的親子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猶如城牆般堅不可摧。這種狀態到底應該如何打破呢?面對不夠親近的家庭關係,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呢?2018年上映的青春教育類型電影《狗十三》就刻畫了一個充滿矛盾、親子關係疏離的家庭。
  • 看電影《狗十三》,青春期叛逆女孩最艱難的蛻變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和果靜霖主演的反映青春成長的電影。曹保平作為知名導演,執導過多部獲獎影片,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周迅、鄧超主演的《李米的傳說》、《追兇者》《烈日灼心》等,其中在《烈日灼心》裡把鄧超、段奕宏、郭濤推上了影帝的寶座。
  • 《狗十三》:青春才是最大的懸疑,因為沒有人會知道答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塵封五年後於2018年播出,在他一堆涉及犯罪、懸疑的作品中,當《狗十三》要播出時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是卻沒有人覺得它在片名中就透露著一股狠勁。
  • 狗十三:比較不錯的家庭類型電影,題材立意值得思考!
    2020-11-30 10:29:05 來源: 顧晴說娛樂 舉報   《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