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2020-12-14 小舞聊電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主線簡單

這部電影主要的劇情簡單概括就是,一個13歲的女孩從叛逆期到成長的故事。這部電影整整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但看完之後會覺得整個故事非常的充實感,沒有一點灌水的場景,而這一部電影青春的成長更接近很多人的青春,沒有狗血的愛情也沒有分手,只是非常平靜的生活下的內心和情感。

從景象到劇情還有人物,整部電影都帶著生活氣息,也沒有任何起伏的情節轉折,主角也沒有那種好萊塢式的強烈欲望和很大的改變。可能看這樣的電影是因為繁瑣的生活拼接,但是故事和心緊緊抓住主角少女成長的經歷。

整個故事因為心理變化,非常細膩又有主觀性,如果劇情處理不好,就會顯得劇情有點鬆散,在走流水帳,如果加入旁白來解鎖,人物心理的變化會顯得非常生硬,畢竟很多人都說不清自己的心理變化過程。

這樣的主線劇情很難給出富有力量的讓人感覺滿意的結局,不過這部電影採用了很多種的方式來推進故事最後的高潮結局也是處理的很好。這部電影有著抽離特別簡單的故事,就連一波三折都不是特別明顯。

成長升華

在這部電影當中主角只是一個13歲的普通少女,幹不出很大的事情影響周圍的人,她人生閱歷又比較少,讓她沒有太過複雜的人物深刻,所以這部電影才採用了象徵升華,並且加入了狗的元素。

其實所謂的象徵升華就是把故事的象徵複合,從各個區面進行發展顯得特別普遍,在這部電影當中,一開始是用狗來象徵女主角少女的新情感,也就是用狗的遭遇寫成少女內心的寫照,一開始少女是特別孤單的,而小狗也是孤單的,這兩者直接形成了彼此的呼應。

電影最後發生的故事就是小狗丟掉,象徵著少女變得特別迷茫,在迷茫過程中出現了恐懼,憤怒,激動等一些情緒,而少女的家人只能用新的小狗來代替,並且讓少女把她當成原來的狗,相比之前的狗,新的小狗張牙舞爪非常憤怒,也在表現著少女恐懼的自己。

現在的小狗象徵著少女變得越來越叛逆,並且新的自我以一個叛逆的姿態出現在她的人格當中,慢慢的開始接受新的小狗,也象徵少女接受新的人格,當小狗被拋棄時,也代表著少女會被家人拋棄。

到了故事結尾的時候,少女直接把小狗殺死,吃掉了狗肉,並且見到之前救的小狗也不相認,獨自回家的路上自己痛哭起來。這在代表少女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自己,她已經發生了改變,但是他不喜歡這種改變,她為這才感到難受,而這種變化很難堅定地說是成長。

故事設計

用狗的元素來代表少女內心的變化,同時又進一步象徵著所有意義。狗象徵著一種需要被關懷的生命,又象徵著被公化,死亡也象徵著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從個體到普遍的過程當中,整個故事都在推薦,表現了進度,也可以說這整部電影最出色的就是故事設計。

隨著之後少女希望家人可以真正理解她的內心,但卻不知不覺使用了背道而馳的做法,是因為他把狗狗看得太不重要,最後傷害了自己的家人,讓家人更加沒有辦法理解他的內心,這是一個諷刺似的,轉折推進。

到最後少女的英語得到了進步獲得了父親的認可,當父親答應帶他去看最喜歡的天王展覽時,但最可惜的是中途參加晚上的飯局時間太少,少女得不到這樣的獎勵,這一轉折又有微妙的反諷刺意義。

可以說整部電影在象徵升華的時候,採用多次反諷刺的轉折來推進整個故事,這樣一來,故事顯得特別充實,原本只是少女的經歷,簡單劇情表現了豐富的進展過程,也看著簡單的劇情,在兩個小時的時間當中並沒感覺到乏味或者是在走流水。

總結

有一部電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它是通過象徵反諷刺等一些升華,把故事從小見大反映一些廣泛的普遍意義,同時又是中國家庭的縮影,象徵著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縮影。可能讓我們看起來主角有一點不懂事,但是家人也只是表面的關愛,並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個人覺得整部電影就在反映教育方式,充滿諷刺的這部電影,給我們觀眾留下的就是很多的質問。現在很多大人一直要求孩子長大必須要懂事,在某種程度上要求孩子要變得和自己一樣,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相關焦點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背後,是中國式教育和孩子叛逆期的縮影
    《狗十三》這部影片的名字並不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影片名字就不去看這個電影,那一定會非常可惜!這個故事非常優秀,不管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都可圈可點,並且也可以將它看成是青春期成長以及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一、主線簡單這一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13歲的女孩從叛逆到成長的故事。但是這一個電影的時長卻有兩個小時,在看完之後會覺得整個故事非常充實,也沒有那些灌水現場,這一則電影更接近大部分人的青春,沒有狗血的愛情,也沒有什麼異地戀,只有平靜生活下的內心和情感。
  • 評《狗十三》:劇情簡單但故事技巧很高級,反諷象徵發出無聲質問
    《狗十三》,這是個第一眼不吸引人的片名。但若因片名而不想看這個電影,那將會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狗十三》的故事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處理,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並且它可以看作是青春期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狗十三》。
  • 看電影《狗十三》,青春期叛逆女孩最艱難的蛻變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和果靜霖主演的反映青春成長的電影。曹保平作為知名導演,執導過多部獲獎影片,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周迅、鄧超主演的《李米的傳說》、《追兇者》《烈日灼心》等,其中在《烈日灼心》裡把鄧超、段奕宏、郭濤推上了影帝的寶座。
  • ...大連市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影視教育線上第四期:銀河補習班、狗十三
    可遺憾的是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參與度還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作為父母,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陪伴和尊重?本周六、周日,線上直播第四期家長專場,特為大家帶來兩部聚焦當下家庭教育的影片《銀河補習班》和《狗十三》。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 狗十三:比較不錯的家庭類型電影,題材立意值得思考!
    2020-11-30 10:29:05 來源: 顧晴說娛樂 舉報   《狗十三
  • 影評|《狗十三》
    單純地去品評《狗十三》自然顯得薄弱和淺薄,於是就繞不開曹保平,就像動漫電影中繞不開宮崎駿,喜劇電影中繞不開周星馳一樣,畢竟導演的個人傾向賦予電影太多的涵義。深入去看,《狗十三》的劇情設定、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也非常值得把玩、品味。最後便是《狗十三》的主題涵義與表達的中心內容了。總而言之,我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狗十三》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藝術魅力。
  • 從易烊千璽的成長經歷,反觀中國式家庭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既能塑造孩子,也能改變孩子。在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們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時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土壤是「貧瘠的」。它集中體現在教育物質上的富足和親子互動時間上的匱乏之間的矛盾。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狗十三》一段關於成長的回憶
    狗十三,一個奇特的文字組合,不說它是一部電影的名字,倒是會讓人以為這是一句罵人的髒話,究竟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對於我來說,也沒甚興趣去查找,不抱期待,不想參與。描述青春的電影很多,與懵懂深刻的校園愛情片相比,《狗十三》就顯得清新脫俗多了,恰如廣告宣傳那樣,不是所有的青春都是悽美婉轉的愛情與激情放肆的衝動。
  • 狗十三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但當年的最佳影片卻被《狗十三》拿走了。這部最不像「青春片」的青春片,拿獎後儘管迎來了「被偷走的那五年」,但一直被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青春片。很難想像,如果國產青春片2013年有《狗十三》的烙印,那麼青春片發展是否還會和後來的劇情那樣「離奇」?
  • 《狗十三》,十三歲那年丟失的狗找到了嗎
    李玩因為爸爸的強硬態度而生氣,爸爸為了討好李玩,送來一隻小狗,從一開始的抗拒到一點點地互相靠近,這隻狗成了李玩最好的玩伴,並給它取名叫愛因斯坦。以興趣小組體現的家長權威對孩子成長的幹涉為基調,圍繞著愛因斯坦走失又「找到」的事件,這部電影講述了李玩如何在「為了你好」的氛圍中告別青春期的「叛逆」,變成爸爸口中長大了的孩子。
  • 《狗十三》比《海王》更好看,為何票房差這麼多,原因是?
    其實,《海王》這部片子拍的是很不錯,但是真的沒有捧得那麼好,中國的觀眾就喜歡看這種特效電影,其實這部片子的劇情真的很簡單,無外乎就是好萊塢英雄電影的經典套路,超級英雄,復仇,大決鬥,超級英雄,漫畫改編。但是電影真的沒有什麼深度,讓人看了就忘,說不出哪裡好,就是看著一個樂呵,反正人家看了都說好,我也跟著就說個好就行了,真的要讓所哪裡好,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 《狗十三》很真實,描述成長的無奈,對人物刻畫很到位
    《狗十三》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了,這是目前看過最好的,從這部電影裡,感覺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成長帶來的無奈,希望大家珍惜當下吧,電影的情節以及對人物刻畫也都很到位,讓人感受到了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無奈,然後,真的很感謝爸爸媽媽。
  •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是求救的吶喊
    在電影《狗十三》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學校組建了學習興趣小組,少女李玩酷愛物理,尤其是天文,但爸爸卻覺得英語成績的提高更有利於未來的升學,便搶過她手中的筆,強行改成了英語興趣小組
  • 密封五年,依然是國產最佳青春片——《狗十三》
    ,這個稍微敏感的名字,五年被密封了但是也過分「真實」的,因此,5年後上映的狗十,鏡頭前的觀眾可以打動了狗狗十以前的我們看了所有的不足,但完全不同青春期式的現實心靈之雞,什麼少男少女的青春強行扭捏地吹……那是簡單地談了李玩的女孩,從初中高中的過程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處於青春期的13歲女孩李玩,因為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從最初的叛逆執拗,到失望妥協,直至最後麻木地成長為大人眼裡的好學生,看似懂事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青春期叛逆的隱痛和折磨。而這樣一個掙紮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在意李玩的痛苦,甚至沒有一個大人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沒有人陪她走過那片荊棘叢。
  • 淺談中國式教育的利弊,家庭教育分量有多重?
    中國式教育就是「尊師重教」式的教學模式,以考試分數為中心,這種教育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上課時比較專注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可以把海量的課本知識灌輸到學生腦子裡面,課後布置很多作業,用題海戰術對課堂知識加以鞏固,再以考試加以驗證,這樣對學生掌握知識無疑是一種好的策略。
  • 《狗十三》:青春才是最大的懸疑,因為沒有人會知道答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塵封五年後於2018年播出,在他一堆涉及犯罪、懸疑的作品中,當《狗十三》要播出時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是卻沒有人覺得它在片名中就透露著一股狠勁。
  • 走進「青春期」,做有擔當之人——淄博高新區第一中學開展「青春期...
    為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揭開青春期的神秘面紗,從而根據自身身心特點做好應對措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度過青春期,2020年12月10日下午,我校初二、初三男生在學校報告廳舉辦了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講座特別邀請了「中國高級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導師」張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