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塵封五年後於2018年播出,在他一堆涉及犯罪、懸疑的作品中,當《狗十三》要播出時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是卻沒有人覺得它在片名中就透露著一股狠勁。
這是一部我經常被人安利的電影,沒看之前真的認為這片名太俗氣了,根本不懂,看過之後就覺得這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文藝片,這部電影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了,但是倘若在看到片名,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2018年最好的電影,看完之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不舒服,因為它真的太過真實,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
看完《狗十三》,我突然想起賈樟柯點評《風櫃來的人》的一句話:「電影拍的是一群臺灣青年,但總覺得是在講我山西老家的那群朋友。」並且他從第一個鏡頭就擊中了我,素養的張雪迎滿額頭的粉刺出鏡,這扎眼的皮膚也在告訴著我們,沒有刻意去掩飾。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場兇殺案」
這是印在《狗十三》海報上的一句話,與別的影片不同的是,不是人與人再給我們講道理,而是「人與狗」,從這個意義上講,《狗十三》還有另一個名字《女孩與狗》,片中的狗,就是女孩的另一個分身。
女主李玩與堂堂與高放相比,她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影片中的李玩痴迷於物理學,卻在父親脅迫下改報了英語小組。為此,父女倆鬧得很不愉快,於是父親送給他一條狗作為補償,李玩給狗起名「愛因斯坦」,以此重申自己對物理的熱愛程度。
相信許多和我一樣有著一樣的感覺,大人們好像總拿我們是一個沒有思想不會獨立的小孩子,但是實際上孩子的成熟遠遠要超過大人們的想像,其實我們什麼都懂,只是大人們選擇視而不見!
李玩在經歷過找狗之後,漸漸絕望,但是她作為一個孩子卻並沒有瞎鬧,還用書中看來的道理安慰自己。
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糟糕的青春,還有一對中國式父母,狗一樣的青春遭人嫌棄,早戀、與父母對抗、叛逆、甚至我們小的時候大概都有想養個小動物的念頭,影片中的女孩也學會了妥協,但是有的時候妥協並非是退縮,也很有可能是一種反抗。
要說起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大概就是在女主注視弟弟的時候,在我看來這也是電影最重要的轉換,她的眼神可以是溫柔的、兇狠的、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他的落腳點卻是輕柔的,片中的弟弟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沒人會知道,因為青春才是最大的懸疑沒人提前預知自己這一生會發生什麼,自己即將走什麼樣的道路遇到什麼人。
但在我看來這好像也是青春最有神秘的地方,正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才會想要去做,去經歷。
這部影片並不是瘋狂地,也沒有讓你有很激動很開心的片段,有的只是雖然看似像是白水一般,卻清澈的讓你難受又感動。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雖然看到片名覺得有些無釐頭,但是當你真真切切理解了之後就會覺得很貼切。
每個人都經歷過父母對自己強加,一句「為了你好」不知道曾多少次傷害了我們,他們從來都不會問我們想要什麼,只是一味地給我們他們認為好的東西,把我們推上他們希望我們走的路,這也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通病!
雖然影片中的李玩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但是她卻一直都非常懂事,在大人眼中讓李玩不懂事的是一條狗,愛因斯坦的出現給李玩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奈何後來它卻被爺爺弄丟了,狗子一丟,李玩也變得不懂事了,沒有狗狗的日子,李玩就像是丟了魂一樣,大人不理解的是,丟一條狗至於嗎?
後來李玩因為一條狗,被爺爺訓斥被爸爸打,她很委屈但是也不明白,為什麼是大人錯了他們卻不道歉,在這一場戰爭中,李玩輸了,那麼就要承受代價,就是要她懂事,懂得大人們賺錢的辛苦,懂得爺爺奶奶為了讓自己開心年紀那麼大還要去找狗。
李玩或許是自己想通了,又變回了之前的模樣,懂事的模樣。
其實這部片很適合那種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很多家長其實並不會教育孩子,並且還總是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屏幕前的你,真的想要駕馭好孩子,不想扼殺住孩子的一部分,那麼我認為這部片值得一看!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