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2020-12-24 陸北老師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這段特殊的成長之路雖然對每個人來說長短不一,但卻都同樣迷霧罩罩,荊棘叢生。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處於青春期的13歲女孩李玩,因為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從最初的叛逆執拗,到失望妥協,直至最後麻木地成長為大人眼裡的好學生,看似懂事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青春期叛逆的隱痛和折磨。

而這樣一個掙紮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在意李玩的痛苦,甚至沒有一個大人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沒有人陪她走過那片荊棘叢。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痛苦1:自我質疑和否定

《狗十三》的開場,是帶李玩著牙套的一段自白,她希望有一個平行空間,在那兒她是自己希望的樣子,也是家人希望她成為的樣子。由此可見,李玩對青春期叛逆的自己也是充滿質疑和否定的。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經常做出這些「不懂事兒」的舉動的時候,其實他們對自己是非常不滿甚至是厭惡的,來自家人的批評和來自外界的否定,讓他們不斷意識到自己的不好。

但是,面對這樣的不好卻無力改變,這種無力感讓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深陷於自我否定和質疑的痛苦中。

痛苦2:迫切想要長大青春期的孩子從生理學角度已經長大,他們開始憧憬和模仿大人的世界,但父母和社會又還是把他們用條條框框的「不可以」限制著,所以他們用誇張的裝扮,任性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但其實他們只是不想承認自己還是個孩子,於是就反覆掙扎在成長的陣痛中。就像《一僕二主》裡的楊樹苗,滿18歲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跟自己喜歡的人浪跡天涯,但父親說模特不是正經職業,浪跡天涯就是要飯,可當她倔強的邁出自認為能夠證明長大的那一步的時候,卻茫然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裡。

痛苦3:不能分享秘密家長總是說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小秘密,其實他們不一定是不願意說,而是在一次次不被理解的打擊中,慢慢學會保守秘密,事實上青春期的孩子恰恰最需要訴說和傾聽,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妥善保守和消化秘密,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聽眾,於是痛苦的困在無人分享的秘密裡。《小別離》裡的喬英子,她表面雲淡風輕努力優秀,但內心裡卻一直無比的煎熬和掙扎,夢想不被理解和重視,母親沉重的愛和希望壓的她喘不過氣,那些心底無處宣洩的秘密險些將她推向抑鬱的深淵,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她都是一個人在抗爭青春期叛逆的痛苦。

02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呢?

從電影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李玩的叛逆首先來自於父親的強勢,其次是家庭成員的忽視,最重要的是來自傳統中國家庭教育觀念裡的「要懂事!」的理念,在這個過程中,父親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從俯視的角度告訴李玩應該怎麼做,並且不停的強調自己是為她好,是愛她。

但李玩卻陷入到深深的誤區和迷茫,她不知道父親所謂的愛到底是什麼,她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尊重,渴望一種平視的交流途徑,這種渴望源自於成長,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孩子迫切的想要獲得獨立的權利,獲得對自我的認知,繼而表現為青春期叛逆。

心理學上把青春期劃定為9-25歲之間,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又劃分出了叛逆表現比較突出的時間12-14歲,這個階段孩子無論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第一點,生理原因

隨著青春期身體外形、各部分器官和性機能的成熟,孩子們開始意識到自己逐漸長大;同時大腦皮質的興奮度猛增,思維活躍度增強,讓他們擁有無限想像,並且精力極度旺盛;性成熟的發育會讓男孩女孩對自己的身體更加敏感,進一步刺激他們對自我成熟意識的覺醒。

英國育兒專家安妮塔.克利爾曾說,「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比成年人更能幹」,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中分泌的「多巴胺」比成年人多得多,這就讓他們會對某項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慾罷不能,比如戀愛、打遊戲、喝酒等等,並且想要反覆嘗試而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這些生理上的因素主要基於生命成長的必然階段,歸根結底就是孩子長大了,他們迫切的想要被認可。

第二點,心理原因

首先是自我認知的不斷增強,這點與生理因素相輔相成,他們迫切的想要掙脫束縛,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證明「自我」的存在,甚至用極端對立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獨立宣言」。

其次是固化的教育模式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中國式家長依舊秉承「聽話」的教育宗旨,並且堅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交友理論,自以為是的幹涉孩子的朋友圈,這樣的幹涉讓孩子產生了否定夥伴就是否定自己的偏執思維,特別敏感的孩子會叛逃家庭,轉向夥伴的陣營。

最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這其中也包括父母負面情緒間接轉移的影響,網絡信時代,孩子獲得信息的渠道更為暢通快捷,而對於某些爭議矛盾比較大的社會現象,這些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孩子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反而很容易被負面和消極的內容刺激,產生偏激心理。

在生理和心理原因的共同趨勢之下,孩子長期處於一種與自我「辭舊迎新」的反覆的過程中,不斷承受來自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否定與質疑,負面情緒不斷積壓,就像一座時刻會爆發的火山。

03 父母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狗十三》中的李玩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老人重男輕女,父親是典型的父權主義,雖然電影最後用父親的痛哭表現大人對自己的反省,但此時此刻李玩已經完成了壓抑自我被迫懂事的過程。在整個青春期叛逆的疼痛過程中,父親沒有給過他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李玩並沒有度過青春期的叛逆,只是轉化成了一種更為隱秘的表現方式,但這種方式近乎於一種自我折磨,成功的話會達成自我救贖,失敗的話就是更為扭曲的人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坦誠相待。就像李玩的父親對再婚的情況沒有選擇平靜的溝通和坦白,反而用一條狗去轉移李玩的注意力,這種低齡的哄騙會讓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牴觸。

父母首先要做到坦誠,只要孩子願意說,就要學會平靜的傾聽,只要孩子願意聽,就要做到真誠坦白,不要以青春期為由,選擇迴避和隱瞞,孩子對緊張的氛圍非常敏感,繼而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

其次,父母要適當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在電視劇《小別離》中朵朵跟媽媽吵架的時候,朵朵爸爸首先讓兩人冷靜,把飯放在門口塞張小紙條,之後又悄悄的粘好女兒的小說。這一系列冷處理之後,孩子緩和了情緒,認識到錯誤,家長也找到合適的機會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給孩子適當的空間是每個家長都要學會的,這是一種起碼的尊重。包括獨處的空間,交友的空間,內心的空間等等,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一旦發生矛盾,更要給彼此冷靜的空間,大人吵架都會口無遮攔,更何況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話趕話」最後是兩敗俱傷。

最後,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還是回到李玩身上,她青春期最大的悲哀是情感需求沒有得到絲毫滿足,家人對弟弟過分關注,姐姐有雙面生活她羨慕不已,那條狗是唯一的感情寄託還丟了,最後明明認出真的「愛因斯坦」卻害怕它朝自己撲過來,她關閉了自己情感的大門。

親情是基本需求,即使前一天剛吵完架,但孩子仍舊希望放學回家能有一口熱乎飯;滿足孩子交友的需求,讓他們在交友中實現自我認真,宣洩叛逆的情緒;關於愛情父母應該明白,情竇初開是個很美妙的事情,父母需要做的給予正確健康的引導,而不是盲目的挫傷和打擊。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晚,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民小編說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專家建議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開啟良好...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胡弘 劉姍姍 王喆隨著結婚生子時間的不斷推遲,如今不少家長進入更年期時,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兩期」如何相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昨日,江城心理專家提醒,處於更年期的家長一定要多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如有必要可向醫生求助,調試好身心狀態。要學會和孩子建立「界限感」,同時親子之間也要多理解溝通。
  • 家長討厭的青春期叛逆,恰好是孩子邁向成熟,獨立,自律的第一步
    一進入初中,孩子就仿佛變了一個人。從乖巧、懂事、無所不談,變成了叛逆、任性、沉默寡言。最終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突然就改變了呢?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各項生理心理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第二特徵明顯突出,聲音、身體也出現重大改變,這時就標誌著孩子已經成人。
  • 孩子叛逆怎麼辦?——啟贏教育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讀初中,成績下降,青春期叛逆!怎麼辦?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學習差了不知道原因在哪兒,甚至青春期想叛逆一下都找不到對象。初中最大的問題對於自己家裡孩子學習很主動,也很懂事的家庭,也許不需要太多擔心,但是真正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學生畢竟只佔少數,如果你的孩子成績大幅下滑,或者一直不上不下,那麼你必須知道初中孩子面臨的兩大問題:學習成績變化和青春期我國把11-12歲定為「青春期早期」,由於升學期、人際關係等壓力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變化,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
  • 青春期的學生談戀愛,家長應該戳破嗎?這個方法「事半功倍」
    青春期的早戀現象青春期的孩子可是出了名的難管,家長幹預多了,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如果管得少了,又擔心孩子發生什麼意外,反正難度很大,很多家長表示把握不好這個度,青春期的男孩子比較叛逆,而女孩子情況相對好點,但女孩卻有更讓人擔心的問題,那就是早戀,相信這個對於大多數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是高度重視的事情了。
  • 孩子叛逆早戀脾氣大,青春期問題,一個心理學觀點幫助家長看懂
    從表姐家這次父子打架引發了我對青春期問題起源的思考,仔細想來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關於青少年成長的觀點,很好的詮釋了孩子因自我認知衝突從而引發了青春期的問題。面對社會角色的發展要求與對自身發展的現狀不滿或迷茫,從而產生衝突,而這些內心衝突極易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外在表現出許多青春期問題。 這些孩子內心一定有這樣一些聲音「我掌控不了這些!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對自己不滿意!我討厭我的父母」等。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教?試試情景教育法,做個「合伙人」式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叛逆的性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應當怎麼樣去教育呢?實際上,許多父母不免會擔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夠聽話,並且經常感覺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如果不做出努力,爸媽又擔心自家的寶貝會變成叛逆少年。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如何化解孩子叛逆?有位家長私信問,「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還叛逆,我應該怎麼辦?」我想了想,回問家長,「調皮搗蛋挺正常的,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聽話?」家長語塞。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家庭教育培訓中,家長們總是想要尋求一種方法,讓孩子能夠乖乖地聽自己的話,我就會反問這些家長,「為什麼要聽你的?」家長的理由無非就是,「我是過來人,我的經驗能幫孩子少走彎路。」、「我是為孩子好,難道孩子不應該聽嗎?」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四川10歲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
    四川10歲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直接給建議型:我建議你跟你們班學習好的同學聊聊,看看人家回家之後都是怎麼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的。然後你把每天回家後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等所有學習任務完成了,你再玩。批評、責備型:你天天就知道上網,玩,作業根本就一點都沒動,你怎麼就這麼懶?這麼不自覺!你都網絡成癮了吧!嘲笑、諷刺型:就你這樣的還有資格玩?你要是你們班排名列前茅,我也就不說什麼了。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是最頭疼的。因為他們尚未擺脫稚氣,也不夠獨立,可偏偏叛逆性極強,最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如果家長處理得不好,就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甚至在孩子成年後也無法恢復,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一家人,從此漸漸疏遠。然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會直接釀成悲劇。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要恐慌!
    青春期孩子叛逆,愛頂嘴,不愛和父母溝通……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青春期,是大家走過的青春。「青春期」這個名詞其實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那無疑是火星撞地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生極大的變化,孩子們面對變化,新奇,又不知所措。他們覺得自己是像成年人一樣,渴望獨立,但是常常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產生了矛盾情緒。既想獨立又要依賴,既有理想又要面對現實,既自負又自卑……青春期是人生精彩的小花絮,又令人厭煩的叛逆,又有一觸即發的衝動。
  • 給父母老師的建議請收好!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
  • 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
    孩子的飲食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了,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時常會因為孩子厭食而操碎了心,家長們比較擔心孩子出現了厭食的情況是很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是什麼?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