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兒女
(本文字數:1822 閱讀時長約:2分鐘)
我發布的上一個視頻講述了一個真實的青春期的家庭衝突。
從表姐家這次父子打架引發了我對青春期問題起源的思考,仔細想來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關於青少年成長的觀點,很好的詮釋了孩子因自我認知衝突從而引發了青春期的問題。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要求,從生物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角色期望之間衝突來分析,並提出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觀點。
個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與自己有關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方面統一整合起來的人格化,簡言之就是個體認真且努力的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有別於他人的獨立的人。
青少年有別於兒童時期的「自我感知」,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討厭現在的自己,我討厭我的父母!」
面對社會角色的發展要求與對自身發展的現狀不滿或迷茫,從而產生衝突,而這些內心衝突極易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外在表現出許多青春期問題。
這些孩子內心一定有這樣一些聲音「我掌控不了這些!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對自己不滿意!我討厭我的父母」等。
關於個體同一性發展,埃裡克森提出一般有四種狀態:
擴散、延緩、早閉以及達成
---擴散
個體沒有一個清楚的自我認識,對將來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和自卑情緒,
面對困難也很難做出選擇,會逃避思考問題。
這樣孩子的父母一般是冷淡和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常常有否定孩子成長的行為,
有的家庭是父母角色缺失,有可能造成子女自我同一性擴散。
叛逆、漠不關心、脾氣大等問題大概率的會發生在同一性擴散的青少年身上,因為此刻他是迷茫、混亂和無助的。
---延緩
父母給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允許其探索和嘗試,也給了孩子一定的支持,但是沒有積極主動的面對和處理孩子成長面臨的問題,讓子女開展自我探索,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孩子需要跟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早閉
因為減少探索、盲從權威,有些孩子過早的關閉了自我思考和冒險的大門。
其父母具有比較強的操控性、避免子女有自己的觀點、但一般和子女的關係比較親密,子女也比較信任自己的父母。比如「媽寶男」,就是典型的早閉情形。
---達成
而那些有目標和價值感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並知道全身投入。這是比較好的發展狀態,因為這樣的家庭中父母鼓勵孩子自主獨立,願意傾聽和共同探討,包容共建良好家庭氛圍。
姐姐家的孩子
因長期在父母關係緊張的環境中成長,缺乏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缺少父母一致性的引導,自己也沒有一個清楚的自我認識,對將來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即使有,姐姐和姐夫也會第一時間幹預製止那些他們認為的一切不利於學習的行為,從而造成了孩子同一性擴散和混亂。
為此,我專門和姐姐一家人分別開展了相關談話,幫助他們認識到教養過程中的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給出了一些適合她們家情況的建議。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方式,幫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自我同一性。
(1)覺察不良狀態
子女的不良狀態我們要第一時間覺察到,並保持關注,但不要過多的主動幹預。
當接收到孩子尋求幫助的訊號後再採取下一步行動。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性,對父母的關心常常當做是幹涉和幹擾。
(2)識別不良情緒
子女的不良情緒我們要學會感受並準確的識別出來,可以更好幫助指導我們要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不能只看孩子的表面,不良情緒會披上發脾氣、叛逆、冷漠的各色外衣,深刻挖掘孩子更底層的情緒狀態需要更多的父母智慧。
(3)釋放情緒
讓孩子將壓抑已久的情緒安全釋放出來,可以避免許多可能發生的更大的心理問題。比如:帶孩子來一次激烈的籃球對抗、自行車騎行比賽等,運動是最好的情緒釋放方式。
(4)親子共情
光識別孩子的情緒還不夠,因為許多家長會被孩子的情緒帶動,從而失去理性的判讀,影響我們的行動。我們要做的是能和子女感同身受他的問題,並站在孩子的一面幫助他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做好親子共情。
(5)表達和引導
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耐心傾聽不輕易做評判,適時的進行引導。
當孩子願意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家長只要做好一個良好的傾聽者,耐心傾聽,並適時鼓勵孩子表達其困擾和問題,然後一起來探討如何幫助孩子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
讓我們通過民主的方式,在相對輕鬆的家庭氛圍中,一起探索孩子自我同一性達成之路吧。
我是分享家庭親子教養經驗的知行爸,歡迎關注我的文章和視頻,期待您的留言交流,如果您有任何家庭教養問題,歡迎私信我,我一定會認真回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