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家長應對這些叛逆表現之後又該如何應對呢?
1
叛逆的原因
1生理的正常現象
青少年叛逆是生理的正常現象。經常與父母發生爭執和打鬥的孩子,大腦構造與普通孩子不同。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表文章說,大腦發育分階段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期,大腦內負責情緒的區域發育較正常孩子要快。但隨著年齡增長這個現象會消失,因此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2發展規律
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
他們的一系列行為讓家長老師感覺到了他們的叛逆,封閉自己!青春期閉鎖心理的出現,在人的生命長河中,不但是必經的而且有著進步的、發展的作用,推動人們從幼稚走向成熟。
3家長教育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2
給家長的20條建議
01.做好親子關係,平等溝通,話題不要只局限於學習和作業,多鼓勵,少責罵。
02.儘量多讓孩子講話,你做傾聽者,不要武斷地代替孩子做決定,多教方法,不要直接給結果。
03.至少保存三個老師的電話號碼,以便多角度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04.至少保存兩個同學和一個家長的電話號碼,孩子外出時間過久,能隨時聯繫到人。
05.定時關注孩子的書包,發現與學習無關的用品要引起警覺。
06.注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關注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頻率。
07.朋友聚會,喝酒K歌,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場。
08.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抱怨工作,說人是非。
09.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地玩手機,玩電腦,打遊戲,打麻將。
10.每周和孩子來一次有儀式感的談話,凡事要總結規劃,不能處於無序狀態。
11.關注孩子的成績,但不能只看分數,而要看變化和提升。
12.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和老師,有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
13.若非特殊情況,最好不要越級給學校領導打電話,孩子的問題直接和老師溝通。
14.不要獨斷專行,按照大人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一切,善於做個安安靜靜的觀眾,觀摩鼓掌就好。
15.凡事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最好鼓勵他們自行解決。
16.鼓勵孩子閱讀、運動、去郊遊、做公益,而不要局限於一間鬥室,世界小視野就小,心胸也小。
17.如果不是特別忙碌,就把閒暇用來陪孩子,共進晚餐也是一種教育。
18.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與他們平等對話。
19.父母教育觀念要高度一致,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切忌在孩子面前猜疑和爭吵,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20.永遠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欣賞和鼓勵能讓他們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