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專家建議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開啟良好...

2021-01-08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胡弘 劉姍姍 王喆

隨著結婚生子時間的不斷推遲,如今不少家長進入更年期時,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兩期」如何相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

昨日,江城心理專家提醒,處於更年期的家長一定要多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如有必要可向醫生求助,調試好身心狀態。要學會和孩子建立「界限感」,同時親子之間也要多理解溝通。

更年期變得愛發火

青春期女兒很苦惱

「我媽更年期,天天在家發脾氣,醫生您給她好好看看。」1個多月前,16歲的武漢姑娘小茜(化名)陪著媽媽劉女士,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顏琳的診室。在醫生的耐心詢問下,48歲的劉女士道出困擾。

原來,劉女士的丈夫工作較忙,女兒小茜讀高一,成績中等偏上。劉女士希望孩子能多努力,考個好學校。可小茜目前正是青春期,喜歡追星,愛出去玩,劉女士每次說她,她就頂嘴,這讓劉女士很頭痛。最近一年來,劉女士的月經經常兩三個月才來一次,還常忍不住發脾氣,睡眠不佳,時常潮熱、盜汗,她感覺自己應該是更年期到了。有時劉女士半夜睡不著愛東想西想,怕老公不愛自己了,怕女兒萬一以後考不上大學、工作難找怎麼辦,越來越焦慮。

前不久她又因一點小事把小茜吼了一頓,小茜氣得大哭,幾天都不跟她說話。「媽,你到了更年期,睡眠不好太焦慮,得去醫院看看病!」前不久,小茜給劉女士發來一篇關於更年期症候群的文章,劉女士才下定決心來看病。

綜合激素檢查結果,顏琳診斷劉女士患上了更年期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是女性在40歲以後,卵巢功能低下引起的一系列生殖內分泌紊亂,出現的年齡大約在42歲至55歲之間,症狀包括面紅潮熱、煩躁易怒、心悸失眠、陰道乾澀灼熱、腰酸背痛、骨質疏鬆等。」經過詳細檢查評估後,顏琳為劉女士開了藥進行激素治療。用藥1個月後,劉女士來複查時表示潮熱、盜汗情況沒有了,情緒也大大改善。

乖兒子變得不聽話

母子之間矛盾升級

47歲的馮女士是名個體從業者,此前她和老公在外地打工,兒子寧寧(化名)從1歲起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夫妻倆每年就回家一次,孩子上小學後,馮女士才回到武漢。寧寧上了高中後,原本在馮女士眼中聽話的他變得有些不乖了——穿衣服講牌子,愛出去玩,有時還晚歸,還愛和父母吵架、頂嘴。馮女士生怕孩子因此耽誤了學習,常在家裡給他「上思想課」,限制孩子在家上網、用手機的時間。剛開始,寧寧還頂嘴反抗,後來乾脆不跟父母說話,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裡。

有一次,寧寧的考試成績不理想,馮女士又劈頭蓋臉把他罵了一通,說:「父母辛辛苦工作都是為了你,你要是學習不好,考不上好大學,對得起我們嗎?你這一輩子還能有什麼出息,不讀算了!」「退學就退學,我出去打工行吧!」寧寧氣得摔門而出,馮女士也沒追。後來她又擔心地到處找兒子,過了好幾天,才在寧寧同學幫助下找到了兒子。

「好好的兒子怎麼變成這樣?」日前,在朋友建議下,馮女士來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找兒童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湯珺諮詢。湯珺詳詢情況後,了解到馮女士對兒子管得較嚴,希望他未來當個IT工程師,但兒子一直都更愛文科。兒子進入青春期後,母子倆常有矛盾,而馮女士正處在更年期,更易出現情緒問題,家中常爭吵不斷。

「孩子在青春期,有獨立意識了,想反抗了。以前不敢說的,現在都想說、敢說了,就會有更多矛盾和問題出現。」湯珺告訴馮女士,她對孩子的控制欲較強,對孩子管得較多,母子倆的問題不僅是簡單的「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問題,而是親子關係中一直就存在著矛盾,只不過現在更激烈。

「有時父母愛說自己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孩子,這會讓孩子有更大的壓力。想一下你安排的,是不是孩子喜歡和想要的?你所想的是否適合孩子?」湯珺建議馮女士,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多去理解孩子。同時也要多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父母應多關注自身

多點溝通少點控制

「如今不少父母進入更年期時,孩子也處在青春期,『兩期』如何相處,成了考驗不少家庭的問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楊燦博士表示,十幾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在家長眼裡,過去的乖寶寶,現在愛頂嘴了、叛逆了,其實,這是他們在青春期心理變化過程中很正常的行為表現。

而四五十歲的女性,本身因為工作、家庭、孩子等社會因素壓力較大,容易導致情緒問題。加上更年期的激素變化,容易睡眠不佳、身體不適、暴躁易怒等,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出現夫妻矛盾、親子矛盾。

她提醒,首先,更年期的女性,應該接納自己到這個階段的精力、體力下降,睡眠減少的情況。第二,應該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定期體檢,如女性做好子宮、乳腺等的檢查,保持身體健康。第三,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做事情要量力而行,做好自我調適。如果出現如胸悶、心慌等身體不適,排除器質性病變後,要考慮是否情緒引起的,平時多運動、多和朋友出去逛逛,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

最重要的是,更年期家長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多地幹涉和介入孩子的生活,要和孩子建立「界限感」。十幾歲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父母適當引導即可,如果過多地幹涉和介入,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有需要,更年期人士可遵醫囑進行治療調理。

如何平安、順利地度過更年期?對此,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顏琳表示,中醫藥對於緩解更年期不適。調節內分泌效果不錯,患者須遵醫囑進行。在西醫中,激素治療可緩解更年期問題,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她建議有需要的女性可到正規醫療機構,首先要完善相關檢查,評估是否適合,如檢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水平,做乳腺、婦科彩超等,再遵醫囑進行激素治療。千萬不要擅自在網上購買或者海淘一些保健品服用,以免因不了解成分,導致異常的陰道出血或者乳腺、子宮等相關病變。服用激素治療時,一定要做好規範治療、定期複查等。

採訪中,多名專家都表示,孩子跟父母的矛盾,很多都是因為缺乏溝通造成的。建議父母和子女都要互相體諒,多溝通,面對問題共同商量解決,才是最好的親子相處方式。

繪圖/劉陽

相關焦點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晚,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家長討厭的青春期叛逆,恰好是孩子邁向成熟,獨立,自律的第一步
    然而當生理發生改變後,心理依然停留的孩子也會逐漸改變。這段時間就是人們所熟悉的青春期叛逆,家長與孩子的鬥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叛逆不是單方面叛逆不是單方面的,家長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卻是在發展自我人格,形成獨立意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要恐慌!
    青春期孩子叛逆,愛頂嘴,不愛和父母溝通……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青春期,是大家走過的青春。「青春期」這個名詞其實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那無疑是火星撞地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生極大的變化,孩子們面對變化,新奇,又不知所措。他們覺得自己是像成年人一樣,渴望獨立,但是常常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產生了矛盾情緒。既想獨立又要依賴,既有理想又要面對現實,既自負又自卑……青春期是人生精彩的小花絮,又令人厭煩的叛逆,又有一觸即發的衝動。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孩子叛逆早戀脾氣大,青春期問題,一個心理學觀點幫助家長看懂
    為此,我專門和姐姐一家人分別開展了相關談話,幫助他們認識到教養過程中的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給出了一些適合她們家情況的建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方式,幫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自我同一性。(1)覺察不良狀態子女的不良狀態我們要第一時間覺察到,並保持關注,但不要過多的主動幹預。當接收到孩子尋求幫助的訊號後再採取下一步行動。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性,對父母的關心常常當做是幹涉和幹擾。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更年期遇上叛逆期,越吼孩子越不聽,牢記3點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更年期遇上叛逆期,越吼孩子越不聽王姐是個大齡產婦,到了35歲的高齡才生下第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孩子王姐是非常疼愛的。孩子小的時候非常可愛,整天圍著王姐轉。不過在逐漸長大後,孩子也開始出現了叛逆行為。孩子是個男生,因為王姐比較寵他,所以他的脾氣特別的大,經常會因為家裡人沒有滿足到他,而發火,有時還會動起手打王姐。8歲的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更加的明顯了,到了商場要買機器人,王姐不讓,孩子直接就用手打王姐,然後說憑什麼不給我買?我就要買。王姐這時才慢慢的意識到是自己的寵溺導致了孩子的叛逆。
  • 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關注「在愛中進行管教」,讀完有禮哦】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怎麼說也不聽,這可怎麼辦呢?」「我家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現在越大越叛逆!」當叛逆期遇上了更年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其實,之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過於重視語言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語言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有專家研究證明,在溝通三要素中,語言的作用只佔比7%,語氣佔比38%,肢體語言佔比55%。也就是說,語言對溝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在教育孩子時,媽媽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結果卻讓人惋惜。這也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跟青春期孩子溝通時要更加注意方法。李玫瑾: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懂得"點到為止"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較叛逆,聽不進父母勸說式的話語,喜歡跟朋友聊天玩耍,認為只有朋友懂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越嘮叨,他們越反感。
  • 當「青春期」遇見「更年期」 讓人格成長「螺旋式上升」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這一代的學生們又將面臨更多挑戰,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學校、老師、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共同的課題。東方網記者日前走進了中小學校園,了解同學們當下的真實煩惱,也和心理教育專家探討了「解憂之道」。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民小編說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三種需求」,若家長不滿足,孩子會更叛逆
    雖然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愛和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也會對孩子逐漸感到陌生起來,甚至會覺得自己的血緣骨肉居然越來越像個陌生人。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當年那個牽著你手牙牙學語的孩子突然變得更願意由別人陪伴,要接受這樣的事實確實不容易。不過你要記住,這都是暫時的,你始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也許你當下的感覺並非如此,但確是事實。
  • 青春期 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因此,對青少年大腦的了解,成了現在科學界最火的議題,我們也要懂得青春期應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而不是無止盡的責備和謾罵。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但有經驗的果農都知道,第一茬果實不能要,果樹要養,因為它們的營養還不夠豐富,還不足以承擔成熟的責任。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 孩子叛逆怎麼辦?——啟贏教育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專家支招,家長醍醐灌頂:原來很容易
    孫悟空頭上戴著緊箍咒,遇上唐僧沒完沒了地念,也毫不猶豫地揭竿造反。父母就遠離嘮叨,理解孩子,換位思考吧!二、放棄怒吼愛河東獅吼的父母,在遇到孩子埋頭玩手機類事情,通常都人未到聲就到的怒吼:還沒完呢,都玩了幾個小時,還要不要寫作業?到時眼睛瞎了後悔也來不及,再不放下手機看我不揍死你!
  • 如何跟叛逆孩子正確和諧的溝通?
    每對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麼?青少年表現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對一些事物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大人說的一些道理他們未必能接受,會反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