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2020-12-09 教子育兒那些事兒

【關注「在愛中進行管教」,讀完有禮哦】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

「怎麼說也不聽,這可怎麼辦呢?」

「我家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現在越大越叛逆!」

當叛逆期遇上了更年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

其實,之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過於重視語言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語言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

有專家研究證明,在溝通三要素中,語言的作用只佔比7%,語氣佔比38%,肢體語言佔比55%。也就是說,語言對溝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兒時和父母相處的經歷,那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的體驗,留在腦海中的是什麼?是父母當時和我們說話的內容,還是父母在說話的時候,帶給我們的感受呢?

父母當時穿什麼樣的衣服,說了哪些內容,我們已經不記得了,我們只記得父母對我們大呼小叫的樣子,那份無價值感深深地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影響著我們和他人相處的方式。

其實,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叛逆背後的真相,我們或許會更容易接納孩子所謂的「叛逆」,更能從孩子的對抗中,成長我們自己。

1.叛逆是孩子求生的方式

這樣的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孩子玩遊戲或者學習不主動,媽媽就表現出不滿。媽媽強迫孩子放下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抗拒不去寫,即使去寫了,也是糊弄了事。

為什麼呢?孩子抗拒的是作業本身嗎?

並不是。

孩子抗拒的是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

從媽媽的對待方式裡,孩子體會到的是媽媽的自私,媽媽在乎的是作業,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這個人。

所以,在媽媽眼裡,孩子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的。

那麼哪裡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存在感呢?遊戲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屏幕對面的網友我並不認識,但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打贏這一場遊戲,不論輸贏,我都能體會到自己是存在的。

感受到存在,是一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

所以當父母只在乎孩子的行為表現,看不到孩子內心需求的時候,其實是對孩子精神生命的一種扼殺,為求生存,孩子只能拼命保護自己。

所以,叛逆不是孩子故意要傷害你,只是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2.叛逆是對成就感的爭奪

「孩子,媽媽看到你玩遊戲四個小時了,雖然媽媽不好意思說什麼,但是媽媽心裡真的不是特別舒服。」

如果媽媽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為了令媽媽的感覺好一些,主動停止遊戲,或者調整玩遊戲的時長,那麼這個結果,是孩子為媽媽創造的結果,孩子是有成就感的。

而當媽媽要求孩子不玩,孩子被動不玩的時候,這時候成就感是媽媽的。

所以,叛逆的背後,其實是親子之間對成就感的一種爭奪。

一個完全不叛逆的孩子,是很危險的。

還記得幾年前網絡上那個令人惋惜的故事嗎?

媽媽是小學名師,在學制教育體系中,媽媽是遠近聞名的好老師,每次市裡評優,光榮榜上指定少不了媽媽的名字。十幾年下來,媽媽的辦公室裡,各種錦旗、獎章掛滿了牆,那是媽媽多年心血的累積,也是媽媽的驕傲。

這麼優秀的媽媽,當然也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兒子。

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兒子的成績就是班裡第一名,一直到高中畢業,兒子 一向穩居前三。

不僅僅文化成績好,書法、彈琴、體育各個方面,兒子也經常獲得市級裡面的各大獎項,真正成為了很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說,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某某大學,是的,連學校也是媽媽選定的。

兒子也真的很爭氣,讓媽媽如願以償。

到了大學院校報導的第一天,悲劇發生了:兒子從教學樓樓頂跳了下去。

只給媽媽留下一張冰冷的字條:「媽媽,您要的願望我已經為您實現,我此生再無遺憾。」

無比的痛心!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媽媽用自己的欲望,扼殺了孩子年輕的生命!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開始不聽你的話了,千萬不要給他扣一個「叛逆」的帽子,而是要認真反思一下:是不是我把自己的欲望,加到孩子身上了呢?是不是我只在乎結果,沒有看到孩子這個人呢?

孩子真的叛逆了,如何溝通呢?

孩子真的很叛逆,到底該怎麼溝通呢?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天,兒子對媽媽說,晚上六點要去跑步,結果到了六點鐘,孩子依然還在玩遊戲,沒有去行動的跡象,媽媽有些著急了:「兒子,你不是說六點去跑步嗎,怎麼還不去呢?」

孩子用手指著自己的腳說:「看見沒,本來這隻腳3分鐘後就會出現在隔壁訓練場的塑膠跑道上,但是現在,它收回來了。」

媽媽一聽也生氣了:「你什麼意思,不去跑步都是因為我嗎?」

孩子說:「我想在自己的安排下去做事,而不是被你催著去做。」

這位媽媽也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管教有效溝通的一位學員,被孩子這麼一說,瞬間反應過來了:「哦,兒子,你希望享受自己做主的成就感和樂趣,經過媽媽一催,跑步這件事就變得被動了,是這樣嗎?」

孩子說:「是的,因為你催我,我才去跑,這件事就沒意思了,跑了也是你的成果。」

媽媽:「你這麼一說我終於意識到了,本來按照自己的計劃去跑步是一種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情,媽媽的催促,讓你把主動做事的意願變成了對媽媽的滿足了。」

孩子被媽媽理解了,沒有再辯解什麼。

媽媽順勢說:「那,我現在可以邀請你一起去跑步嗎?」

孩子立刻反應過來了:「你這不是又在催我嗎?"

媽媽真誠地說:「這是一次充滿了真誠和歉意的邀約。」

結果,孩子和媽媽一起去跑步了。

看起來,孩子也很叛逆,那麼,是什麼讓這位媽媽的溝通能夠取得成功?

首先,媽媽在和孩子衝突的時候,願意去體會孩子的感受;

其實,媽媽能夠意識到,一件事最終的目標,是孩子來完成的,自己只是為孩子創造達成目標必要條件的那個人。

結語:

沒有叛逆的父母,就不會有叛逆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那不是叛逆,而是他正在長大,而我們父母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成長了。

青春期溝通系列文章選讀:

有效溝通系列1:1個 核心2種聲音,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有結果

青春期溝通系列2:輟學1年後,抑鬱症兒子告訴了媽媽這個真相

我是孟孟,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青春期教子困惑及家庭經營問題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為大家諮詢。

已關注或點讚轉發的夥伴請私信「資料」,免費贈送20期優秀家庭教育指導師家教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要恐慌!
    青春期孩子叛逆,愛頂嘴,不愛和父母溝通……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青春期,是大家走過的青春。「青春期」這個名詞其實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那無疑是火星撞地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生極大的變化,孩子們面對變化,新奇,又不知所措。他們覺得自己是像成年人一樣,渴望獨立,但是常常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產生了矛盾情緒。既想獨立又要依賴,既有理想又要面對現實,既自負又自卑……青春期是人生精彩的小花絮,又令人厭煩的叛逆,又有一觸即發的衝動。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晚,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由於觀點的差異,出現爭論和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我意識」,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自我意識出現的標誌大概是3歲左右。假設一個孩子的小名叫強強,學會說話後,他會這樣表達自己的需要:「強強要喝水」。當他開始說「我要喝水」的時候,這個所謂的自我意識就出現了,也就是和父母的衝突就開始了。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
    有的孩子還學會了「陽奉陰違」,表面上家長說什麼都沒意見,可實際上心裡有自己的主意卻不願意和父母說。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但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呢?美國心理學家傑弗裡.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中將他20多年家庭教育諮詢的工作總結為:叛逆並不是孩子的錯,主要原因來自於家長。家長不妨回想一下,你是否用過這幾種方式試圖和孩子「溝通」?
  • 如何跟叛逆孩子正確和諧的溝通?
    每對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麼?青少年表現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對一些事物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大人說的一些道理他們未必能接受,會反道而行之。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教?試試情景教育法,做個「合伙人」式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叛逆的性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應當怎麼樣去教育呢?實際上,許多父母不免會擔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夠聽話,並且經常感覺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如果不做出努力,爸媽又擔心自家的寶貝會變成叛逆少年。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孩子讀初中,成績下降,青春期叛逆!怎麼辦?
    孤立無援在我初中階段,剛好是我家裡有變故,父母吵架到一度要離婚,最後,母親獨自一人去了廣東打工,姐姐也輟學去打工,爸爸農忙在家,農閒打工,我基本屬於無人管的狀態,無論好壞,都是一個人承擔,成績好了,自己短暫的開心一下,成績差了,也沒人和我談話溝通,也沒人給我出主意。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你首先得知道,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體現在哪兒呢?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心理學的現象,叫作消極認同。什麼叫消極認同?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特別喜歡跟你反著說,特別喜歡跟你抬槓,特別喜歡表現得很叛逆,不同意你的觀點等等。這是一種消極認同。他為什麼非得跟父母不一樣呢?因為他希望能夠像父母一樣可以有主張,成為一個大人。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由此可見,李玩對青春期叛逆的自己也是充滿質疑和否定的。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經常做出這些「不懂事兒」的舉動的時候,其實他們對自己是非常不滿甚至是厭惡的,來自家人的批評和來自外界的否定,讓他們不斷意識到自己的不好。但是,面對這樣的不好卻無力改變,這種無力感讓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深陷於自我否定和質疑的痛苦中。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1、叛逆、愛頂嘴、我行我素2、整天和朋友鬼混、打架,不想學習3、多愁善感,一點微不足道地小事就能引發情緒崩潰4、性格變得陰晴不定,不敢和他多說話,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惹到他厭煩(歡迎接著補充)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個體獨立的整個發展時期。。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青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生理上最健康的時期,但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青少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是年齡較小兒童的三倍。
  • 青春期 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1、叛逆、愛頂嘴、我行我素 2、整天和朋友鬼混、打架,不想學習 3、多愁善感,一點微不足道地小事就能引發情緒崩潰 4、性格變得陰晴不定,不敢和他多說話,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惹到他厭煩 (歡迎接著補充)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連飯也不出來和家人一起吃,都是媽媽盛好,爸爸端到房間門口敲門,孩子才會打開門接過去,吃完了再放到房間門口。甲爸爸苦惱的摸著自己光禿禿的頭說:「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不知道這孩子這青春期怎麼會這樣!」
  •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對話,嘗試幾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文|凝媽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利用3種方法實現良性溝通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逐漸變得煩躁,讓父母摸不著頭腦。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孩子為何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把父母當作敵對者?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而來的就是叛逆期,這是一個令所有父母都頭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病,他們跟瘋子似的,管不得,罵不得,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呢?
  • 家長討厭的青春期叛逆,恰好是孩子邁向成熟,獨立,自律的第一步
    然而當生理發生改變後,心理依然停留的孩子也會逐漸改變。這段時間就是人們所熟悉的青春期叛逆,家長與孩子的鬥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叛逆不是單方面叛逆不是單方面的,家長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卻是在發展自我人格,形成獨立意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Breck原本是個開朗、愛社交的陽光男孩,但是自從在網上認識了Lewis之後,他慢慢變得孤僻、叛逆、不聽話,也不喜歡運動和做家務了。在媽媽提醒Breck不要沉迷網絡時,Lewis告訴他別聽媽媽的話;此外Lewis還會告訴Breck不用努力學習,之後他會為他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