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學一再延期後,因為手機引發的親子矛盾和衝突,驟然上升,不談手機母慈子孝,一旦涉及手機就雞飛狗跳。早在一個多月前的疫情還沒有穩定,就有父母不顧孩子健康與安全,催促學校儘早開學上課。
這不,有個朋友跟我談起和兒子爭搶手機的事,儘管發生在一個星期以前,現在講起來仍氣呼呼的情緒很激動。上網課已經兩個多月,兒子每天不是作業沒提交被在群裡批評,就是上課被提問時老師找不到人,班主任每隔幾天找朋友「開小灶喝茶」,幸虧隔屏訓話還留有一點兒面子,要是被頻頻請到辦公室,老臉都沒處擱。
兒子沉迷手機屢教不改,朋友上周沒hold住徹底爆發了,父子兩人為爭搶手機大打出手,青春期兒子身高比朋友高出了半個頭,根本就不怕父親的權威和力量,不知死活地與父親大幹起來,氣惱的朋友熱血沸騰,在一旁的妻子看不下去,最後場面單打變成二打一的混打。返校複課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可不少家庭的親子關係早已分崩離析。
宅家就像一面「照妖鏡」,通過鏡子長時間照射,把原來隱藏起來的矛盾與衝突全部暴露無遺顯出來了。凡事都有兩面性,宅家的日子正是梳理親子關係好時機。曾經有位老師毫不客氣地說:孩子有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無論是「河東獅吼」的嚴厲父母,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佛系父母與孩子發生「搶手機」或「混打」,甚至離家出走等,父母第一步就做錯了。
一、遠離嘮叨
非常時期,不僅生活和工作節奏發生改變,就連學習都改頭換面。本就精力充沛的孩子需要宅在家適應網課、與外界失去聯繫,沒有朋友圈子,憋在家裡確實很難受。如果父母再像一臺破播放機,不斷地死循環地播放著:認真上課!要考試了還不再努力點?作業要獨立完成及時上交!你怎麼搞得,抱個部手機還有完沒完……
這重複再重複的嘮叨,別說年輕氣盛的青少年,就算看破紅塵的出家人都沒有忍受。孫悟空頭上戴著緊箍咒,遇上唐僧沒完沒了地念,也毫不猶豫地揭竿造反。父母就遠離嘮叨,理解孩子,換位思考吧!
二、放棄怒吼
愛河東獅吼的父母,在遇到孩子埋頭玩手機類事情,通常都人未到聲就到的怒吼:還沒完呢,都玩了幾個小時,還要不要寫作業?到時眼睛瞎了後悔也來不及,再不放下手機看我不揍死你!這居高臨下的責罵、抱怨、命令,能解決問題,孩子乖乖地放下手機嗎?然而並沒有!這種處理也許小學低年級孩子有些許作用;可對小學高年級及中學生可不行,他們自我意識很強,有「平等」、「尊重」的需求,「憑什麼要聽你的,不讓我做的事偏要做,氣死你!」這就是所謂的孩子叛逆。
孩子叛逆,並不是青春期的代名詞,有句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對待青春期孩子同樣如此。父母給足了理解、尊重,孩子就不可能會叛逆。
三、先處理自己情緒,再解決教育教育問題
從孩子頂撞到家長失控,或從家長失控到孩子頂撞,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父母不自我調整自我提升,親子矛盾和衝突會不斷升級。
其實當親子情緒對立時,父母需要主動「自我隔離」,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教育。等情緒穩定後,父母將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我看到你玩了一個多小時的手機,提醒你也不聽。我覺得長時間盯著手機看對眼睛不好,且影響學習。所以我很生氣!希望你控制好玩手機的時間,完成作業後玩半個小時,行吧?」
這樣處理,父母不僅表達了觀察結果,表達了感受和導致感受的原因,還表達了具體要求。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什麼發火,不僅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對父母造成了影響,也能讓孩子學會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其實孩子在家上網課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運動、親子遊戲、做家務、做美食等。相信和孩子一起做頓精緻可口飯菜,是個連結良好親子關係的好機會。
在與孩子發生衝突前,父母請默念三遍:親子關係不崩塌,你是就人生贏家!
改善親子關係,是解決青春期孩子厭學問題的最佳途徑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青春期孩子厭學的最好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