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所敘述的是詩人從不同角度觀賞同一座廬山,而呈現在眼前的風景卻是不一樣的。這句詩也揭示了一個道理,同樣是一個問題,由於人們所看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那麼在職場上,又如何避免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而導致的認識偏差和矛盾,從而求得相同的共識來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呢?
1.換位思考求同
彼此都應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能固執己見,若能站到對方角度,很可能就會給對方的認識多一些理解,相互之間就不難達成共識。
2.站在大局求同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問題,都可能存在局限性,唯有從大局的角度看問題,才會把問題看得全面周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告訴我們,若想全面認清事物,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跳出廬山看廬山,才會得以見到它的完整全貌。
3.抓住本質求同
為什麼認識存在偏差不同,這和認識的深度不無相關,認識得是否實事求是,是否抓到了事物的本質,而僅停留於表面的認識,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認識是不可能正確的,也不能做到真正的求同。
4.存小異求大同
在認識上求同實際上不可能求得完全相同,而是在主要方面大致相同的基礎上,允許局部存在一些不同,對一時不能達成相同認識的,可以在實踐中逐步加以驗證,以最終實現有利於長遠有利於大局的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