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劉韡最新個展「散場/OVER」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展出17件劉韡最新創作的系列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以及一件2017年創作的影像作品《水果當早餐》。本次展覽將展出至2021年1月17日,為期2個月的展期中,龍小編將陸續向大家介紹重點展出作品,第三篇介紹《微觀世界》系列。
2018年劉韡完成首件《微觀世界》作品,透過透明的玻璃,極具美感、層層堆疊的鋁板之間,包裹著一個紅色圓球、一個綠色柱體,讓人聯想到熾熱的太陽和綠色曠野。次年作品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劉韡 ,《微觀世界》 ,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場
這也是《微觀世界》系列作品首次與國內外觀眾見面。雜誌《T magazine》刊文解讀作品:
如此展覽的方式,喚起的是在自然科學博物館裡參觀的經驗,那一排排擬真的植物與一個個凝態的假人假動物,以特定的姿態展示歷史某個時間節點的生活樣貌。我們透過距離去認識回溯曾經的我們與過往經歷。同樣地,這些被密封起來的幾何體,以層疊堆疊的方式,安靜地喚起我們視覺經驗裡所看過的靜物作品,不管是牧奚的《六柿圖》或者是莫蘭迪的瓶畫作品,藝術史裡代表歲月靜好、經營位置的靜物畫曾經並長遠地吸引我們的目光,讓我們定睛於生活的當下,美好的瞬間。
儘管《微觀世界》裡的幾何物會讓我們想起美好的過往,但是,藝術家不允許我們以如同觀賞園林假山石那樣穿梭其間。他以透明卻存在感十足地玻璃,將這些美好與我們隔開,使得《微觀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美好的客體,一個實驗室裡被觀察的對象,一個動物園裡被保護的動物,其中那種力學的不穩定,張力與危險的平衡,被美感遮蓋,被人忽視。
此次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與觀眾見面的,是劉韡為展覽最新創作的《微觀世界NO.3》和《微觀世界NO.4》。
兩件作品延續了該系列的風格:理性、圓潤的銀色鋁板及幾何體,相互環繞,交錯生長。不同的是,《微觀世界NO.3》從逼仄的牆體中獨立出來,四面為密封的透明玻璃,在明亮的頂燈下,觀眾能從每一個角度觀看,且獲得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微觀世界NO.4》反其道而行之,摒棄玻璃罩與頂燈,和諧地融入到展廳之中,與周圍的「宏觀世界」發生互動。
「劉韡:散場/OVER」展覽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
兩件作品中,銀色幾何體、曲面、弧線被連結在一起,看似是對自然的抽象表達,實際上完全出自於藝術家的個人想像創造,觀眾藉此可以思考人類生存的現實世界。
劉韡稱:「微觀世界看似是最可信的、最科學的世界,但它又是完全無法通過感官感知到,需要他人來告訴你,或者通過儀器來觀看。」
在物理世界的語境中,「微觀」代表構成世界的基本單位;在人類學認知體系中,因為「微觀世界」無法衍生出更多細節的最小單元,它象徵著一種底層存在。這是藝術家關於世界秩序的樣本模型思考。
觀看劉韡的《微觀世界》,在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立體「風景」,需要你親身感受。
劉韡,《微觀世界NO.3》局部,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
下一篇文章,龍小編將介紹本次展出的同名作品《散場/OVER》,敬請期待。「劉韡:散場/OVER」將展出至2021年1月17日,歡迎大家來館參觀,近距離感受作品的魅力。
預約參觀/購票/開放時間等,請在龍美術館公眾號主頁底部對話框中輸入「預約」獲悉。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廳現場,圖為作品《散場/OVER》,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
本文參考以下文章:
劉品毓:《以保持距離的方式,來欣賞這樣一個微觀世界》(T magazine);
羅書銀:《「散場」是對我對此刻世界的描繪》(雅昌藝術網)
原標題:《LONG玩藝兒 | 《微觀世界》,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立體「風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