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
我們都知道要多角度看問題,但是有時候就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被一種叫做「稀缺心態」無意識的俘獲了我們的注意力,降低了我們的心智的容量。
去年我們老闆帶我們去他家的高檔別墅玩,剛進去,有一個同事就說了一句「貧窮蒙蔽了我的雙眼,所以讓我一直沒有看到原來世界還有這麼美好的一面」!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前提下,貧窮確實會使人變「笨」,這裡的笨不是說貧窮讓人能力不足,而是說貧窮造成了一種「稀缺心態」直接俘獲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降低了人的心智容量,所以看到的世界是狹窄有限的。
貧窮讓我們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少量物體和世界,而無視其他的一切。
01:稀缺心態容易導致貧窮
美國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研究,發現稀缺心態是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真正原因。
稀缺心態: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稀缺心態,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當我們的大腦被稀缺俘獲的時候,我們會專注於解決目前的稀缺狀況,降低了我們的心智帶寬(心智容量)。
因為稀缺心態直接會導致我們的視野變得狹隘,降低洞察力,缺乏前瞻性,容易忽視其他重要而有價值的因素。做事缺乏計劃性,急於求成等,削弱我們的執行力和控制力。
所以,我們有時候非常努力的工作,但是還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可能是進入了「稀缺心態」 的惡性循環中了,因為一旦陷入惡性循環會增強大腦的負面迴路,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認知覺醒》告訴我們:
物質條件其實無法決定我們的命運,真正影響我們的是心智帶寬(心智的容量,指我們的認知能力以及執行力,控制力)是否富足。
當我們恢復自身富足的心智帶寬,我們就能在任何環境中擁有支撐自己的遠見,耐心,行動力和自控力,在變化的環境中解救自己。
02:視角單一容易導致壞情緒
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無限富足的:物質豐富,科技發達,信息便捷。但是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肯定千差萬別,原因就是每個人看待他的角度不同。
193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家中被盜,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對朋友回信說:
「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第一,賊偷走的是我的東西,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走的是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做賊的是他,不是我。」
所以他沒有必要太在意這件事,更不會因為這件事而產生壞情緒,影響生活的質量。
這就是多角度看問題後,不會產生壞情緒。只有當我們視角單一,才會導致壞情緒的產生。
視角單一的人容易形成固執,急躁,鑽牛角尖的性格。
視角多元的人容易形成智慧,平和和包容一切的性格。
03:正經人的「遊戲心態」
我們總是會有要面對「不想做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困難和壓力有時候能夠把人的情緒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讓我們根本無法看到其他的角度。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學習正經人的「遊戲心態」來緩解壓力和注意力的緊迫感,主動開啟我們的多角度視角模式。
比如《認知覺醒》的作者就說他把1500米跑步測試這種必須要做的事情,看成一種自己在玩10米追逐遊戲,最後順利的完成了測試。
其實這裡面體現了積極心理學的「動機轉移」:事情本身並不重要,我們只是在通過它獲取另外一種樂趣,順便把這件事做好。
視角不同,選擇的行動就會不一樣,我們不應該被自己原始視角束縛,主動轉換視角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地。
為自己而做和為好玩而做都是在把外部的壓力轉換為內部動機,目的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因為為了自己而做可以有效緩解情緒壓力,為了好玩而做可以有效解放注意力,最終是為了自己能夠獲取多角度看問題,從而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寫在最後: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多維立體的,如果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信息。
面對同一個人,或者同一件事情,觀察角度不一樣,我們的感受就會完全不一樣。
世界是多維的,而我們只有一雙眼睛,所以要學會像攝影師一樣,轉換成多種角度來觀察,記錄和感受,這樣才能看到豐富多彩的真實世界的樣子。
———完結———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望親點讚,歡迎關注百家號作者:夢嫻君,我們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