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靜月荷
導讀:
現實中,人是世界上感情最豐富的動物,也是情緒最多的動物。而喜、怒、哀、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01.母親的快樂,就是兒子平安回家
莫莫是一個8歲孩子的單親母親,離婚已經三年,她帶著兒子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兒子成長。
莫莫是一個堅強的母親,沒有因為婚姻不幸而讓自己變成怨婦。她努力掙錢,想給兒子最好的生活。兒子也很懂事,不僅學習上不用母親操心,在生活上他也知道關心母親,這讓莫莫很欣慰。
莫莫和兒子約定好,每月帶他至少看一場電影。這個周末,正好有一場適合兒子看的電影。母親提前和兒子說好:下午放學後,他倆一起去看電影。
往常,兒子每天放學都能按時回家。這天都過了6點,兒子還沒有回來,母親心裡一下著急起來。
莫莫開始給學校老師打電話,老師說:正常放的學,沒有留學生。她有點坐不住了,開始給兒子的同學家裡打電話,得到的消息是:大家都已經回家了。
莫莫感覺頭嗡嗡作響,她不敢想,也不願猜:車禍、綁架、被別的同學欺負了,還是上遊戲廳、和同學去玩了?各種畫面交替在她腦海裡出現,她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莫莫口乾舌燥、心急如焚,只有一個念頭:要趕快找到兒子。她忘了家裡還有親戚朋友,可以發動大家一起幫她找人。
莫莫還是不停地撥打電話,希望兒子去其他同學家裡玩了。
時間像是停止了一般,莫莫瘋狂地想像著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腦子飛快地旋轉,她甚至想到了報警。
莫莫站在小區門口,心緒不寧、東張西望,期盼兒子的身影能出現在眼前。
莫莫看一眼手機:6點40時了。40分鐘兒子能去哪裡呢?每一分鐘對莫莫來說都是煎熬。
當兒子穿過馬路,飛快跑到母親身邊時,莫莫一下抱住了兒子:你去哪兒了?
兒子說:放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問路的老人,她從外地來找她兒子。老人說的地方正好他知道,就想幫老人,把她送到了,這才回來。
母親見兒子平安歸來,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情緒也一下子好了起來:「你忘了今晚咋們是要去看電影的?」母親一邊替兒子擦汗,一邊地說。
「沒有,現在還來得及。」兒子高興地說。
「好,我們買點吃的帶到電影院。」看見兒子情緒高漲,母親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不想掃了兒子的興。莫莫拉著兒子的手向肯德基走去。
是啊,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只要兒子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況且,兒子是去幫助別人,說明他是有愛心的,做母親的應該高興才是。
如果莫莫把自己焦慮的情緒發洩到兒子身上,不僅兒子會很無辜,兩人也都會很難受。還好,莫莫控制住了情緒。一個美好的晚上,怎能讓自己的壞情緒給破壞了呢?
02. 做內心強大的人,不讓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華萊士說:「從嚴格意義上講,情緒不過是一種心理活動而已。但你千萬不能小看它。事實上,它和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是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那麼這無疑就有益於他的身心健康、智力發展以及個人水平的發揮。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是消極的、悲觀的、不思進取的,那麼這無疑就會影響到他的身心健康,阻礙他智力水平的發展以及正常水平的發揮。」
現實中,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比如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也或是個眼神,都會讓你感到被冒犯、被輕視,從而引發內心極大的憤懣,一種被傷害的感覺會讓你的情緒突然失控,忍不住想要發作。
就像夫妻兩,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舌之爭,進而引發矛盾升級。想必這種積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彼此在心裡已經隱忍多時,早就想發洩了。
妻子覺得終於找到一個突破口,只想一吐為快,只想將多日來積壓在心裡的怨恨一併說出。此時,已全然不顧夫妻之情、也不再念丈夫曾經的好。
妻子只顧自己解恨,數落丈夫的一件件「罪狀」。丈夫低著頭,一言不發,只想讓風暴趕快過去。
而妻子全然不顧丈夫的感受,還在一個勁地發洩。忍無可忍的丈夫,只能奪門而出。
待到雙方情緒平靜以後,妻子很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說那些絕情的話,傷了丈夫的心。
事實上,一個人在不理智的時候,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都知道:衝動是魔鬼。當「怒火中燒」時,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而不是任由心中的「魔鬼」任意妄為。切記:覆水難收。你說出去的話,永遠也收不回來,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是很難抹去的。
對每個人來說,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必修的功課。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自我提醒,當覺察到情緒不對勁時,就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發現自己總是被負面情緒困擾時,就要想辦法用外力來化解心中的怨恨和不滿:如爬山、跑步、做器械運動,通過力量的抗衡,消耗掉一部分體內的負能量;或者來一場球類對抗賽,在劇烈的運動中,釋放出多餘的精力和體力,從而獲得一種新的正能量。
03.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每天都是好日子
《吸引力法則》書中說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來。」
如果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那些性格樂觀、陽光的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似乎都是帶有正能量的事情。遇事他們也很少著急上火、情緒失控。
不是他們天生具備抵禦「負能量」的能力,而是內心陽光的人,吸引到身邊的自然也是積極、正能量的事情。因為,在這些人眼裡,看見的都是一些美好的、溫暖的、積極賦能的東西,回饋給他們的也將是這些具有滿滿正能力的事物。
反倒是那些整日抱怨、指責、憤懣、鬱悶的人,反映在他們眼裡的也都是一些消極的、負能量滿滿的事物。在他們眼裡,似乎別人都欠他的,看什麼都不順眼,自然身邊也不會有讓他開心、快樂的事了。
就像故事中的老婦人:老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個了賣傘的,二女兒嫁給了買草帽的。
遇到下雨天的時候,老婦人就嘆氣,如果雨這樣一直下,我的二女兒就該餓肚子了;而如果遇到大晴天,老婦人又會嘆息:這麼大的太陽,如果不下雨,我的大兒女該吃什麼呀?
老婦人整天唉聲嘆氣,不是為大女兒擔心,就是替第二女兒操心,成天愁眉苦臉,日子過得一點也不開心。
於是,有人就對老婦人說,其實你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生活就沒有現在這麼糟糕了:下雨的時候,你可以想我的大女兒有傘可以買,真好;而當晴天的時候,你又可以這樣想,我小女兒的草帽會賣的不錯。這樣想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天都是好日子。
老婦人這樣做了,果然感覺每一天都是好日子,不管什麼天氣,都有一個女兒是開心的。這樣想的時候,老婦的日子也就快樂起來了。
其實,生活還是那個生活,晴天、雨天還是會交替來臨,但當老人換了一個角度看天氣時,就變得沒有那麼悲觀失望,而是在相同的情況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寫在最後:
事實上,每個人不同的處事風格,都是由其性格決定的。也就是說,性格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每天都可能遇到許多有突發狀況,有的讓人高興、有的令人不快。心情也會隨之波動,或擔心害怕、或焦慮不安。其實,這些在生活中都很正常,我們應學會不讓這些小事打擾了我們的正常生活。
著名心理學專家漢斯曾經說:「對於一個人來說,擁有諸如堅韌、勇敢、冷靜、理智、獨立等性格,無疑就等同於擁有了一筆巨大財富。堅韌會讓你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勇敢則讓你能夠面對一切挫折;冷靜和理智會讓你永遠保持清醒;獨立則會讓你不受他人的擺布。相反,如果一個人性格懦弱、膽怯、衝動、依賴性強的話,那麼恐怕他一生都將一事無成。」
讓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好性格,因為好性格會使人幸運,也會使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