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每天都是好日子

2020-12-12 靜月荷

原創/靜月荷

導讀:

現實中,人是世界上感情最豐富的動物,也是情緒最多的動物。而喜、怒、哀、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01.母親的快樂,就是兒子平安回家

莫莫是一個8歲孩子的單親母親,離婚已經三年,她帶著兒子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兒子成長。

莫莫是一個堅強的母親,沒有因為婚姻不幸而讓自己變成怨婦。她努力掙錢,想給兒子最好的生活。兒子也很懂事,不僅學習上不用母親操心,在生活上他也知道關心母親,這讓莫莫很欣慰。

莫莫和兒子約定好,每月帶他至少看一場電影。這個周末,正好有一場適合兒子看的電影。母親提前和兒子說好:下午放學後,他倆一起去看電影。

往常,兒子每天放學都能按時回家。這天都過了6點,兒子還沒有回來,母親心裡一下著急起來。

莫莫開始給學校老師打電話,老師說:正常放的學,沒有留學生。她有點坐不住了,開始給兒子的同學家裡打電話,得到的消息是:大家都已經回家了。

莫莫感覺頭嗡嗡作響,她不敢想,也不願猜:車禍、綁架、被別的同學欺負了,還是上遊戲廳、和同學去玩了?各種畫面交替在她腦海裡出現,她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莫莫口乾舌燥、心急如焚,只有一個念頭:要趕快找到兒子。她忘了家裡還有親戚朋友,可以發動大家一起幫她找人。

莫莫還是不停地撥打電話,希望兒子去其他同學家裡玩了。

時間像是停止了一般,莫莫瘋狂地想像著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腦子飛快地旋轉,她甚至想到了報警。

莫莫站在小區門口,心緒不寧、東張西望,期盼兒子的身影能出現在眼前。

莫莫看一眼手機:6點40時了。40分鐘兒子能去哪裡呢?每一分鐘對莫莫來說都是煎熬。

當兒子穿過馬路,飛快跑到母親身邊時,莫莫一下抱住了兒子:你去哪兒了?

兒子說:放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問路的老人,她從外地來找她兒子。老人說的地方正好他知道,就想幫老人,把她送到了,這才回來。

母親見兒子平安歸來,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情緒也一下子好了起來:「你忘了今晚咋們是要去看電影的?」母親一邊替兒子擦汗,一邊地說。

「沒有,現在還來得及。」兒子高興地說。

「好,我們買點吃的帶到電影院。」看見兒子情緒高漲,母親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不想掃了兒子的興。莫莫拉著兒子的手向肯德基走去。

是啊,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只要兒子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況且,兒子是去幫助別人,說明他是有愛心的,做母親的應該高興才是。

如果莫莫把自己焦慮的情緒發洩到兒子身上,不僅兒子會很無辜,兩人也都會很難受。還好,莫莫控制住了情緒。一個美好的晚上,怎能讓自己的壞情緒給破壞了呢?

02. 做內心強大的人,不讓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華萊士說:「從嚴格意義上講,情緒不過是一種心理活動而已。但你千萬不能小看它。事實上,它和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是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那麼這無疑就有益於他的身心健康、智力發展以及個人水平的發揮。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是消極的、悲觀的、不思進取的,那麼這無疑就會影響到他的身心健康,阻礙他智力水平的發展以及正常水平的發揮。」

現實中,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比如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也或是個眼神,都會讓你感到被冒犯、被輕視,從而引發內心極大的憤懣,一種被傷害的感覺會讓你的情緒突然失控,忍不住想要發作。

就像夫妻兩,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舌之爭,進而引發矛盾升級。想必這種積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彼此在心裡已經隱忍多時,早就想發洩了。

妻子覺得終於找到一個突破口,只想一吐為快,只想將多日來積壓在心裡的怨恨一併說出。此時,已全然不顧夫妻之情、也不再念丈夫曾經的好。

妻子只顧自己解恨,數落丈夫的一件件「罪狀」。丈夫低著頭,一言不發,只想讓風暴趕快過去。

而妻子全然不顧丈夫的感受,還在一個勁地發洩。忍無可忍的丈夫,只能奪門而出。

待到雙方情緒平靜以後,妻子很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說那些絕情的話,傷了丈夫的心。

事實上,一個人在不理智的時候,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都知道:衝動是魔鬼。當「怒火中燒」時,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而不是任由心中的「魔鬼」任意妄為。切記:覆水難收。你說出去的話,永遠也收不回來,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是很難抹去的。

對每個人來說,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必修的功課。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自我提醒,當覺察到情緒不對勁時,就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發現自己總是被負面情緒困擾時,就要想辦法用外力來化解心中的怨恨和不滿:如爬山、跑步、做器械運動,通過力量的抗衡,消耗掉一部分體內的負能量;或者來一場球類對抗賽,在劇烈的運動中,釋放出多餘的精力和體力,從而獲得一種新的正能量。

03.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每天都是好日子

《吸引力法則》書中說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來。」

如果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那些性格樂觀、陽光的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似乎都是帶有正能量的事情。遇事他們也很少著急上火、情緒失控。

不是他們天生具備抵禦「負能量」的能力,而是內心陽光的人,吸引到身邊的自然也是積極、正能量的事情。因為,在這些人眼裡,看見的都是一些美好的、溫暖的、積極賦能的東西,回饋給他們的也將是這些具有滿滿正能力的事物。

反倒是那些整日抱怨、指責、憤懣、鬱悶的人,反映在他們眼裡的也都是一些消極的、負能量滿滿的事物。在他們眼裡,似乎別人都欠他的,看什麼都不順眼,自然身邊也不會有讓他開心、快樂的事了。

就像故事中的老婦人:老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個了賣傘的,二女兒嫁給了買草帽的。

遇到下雨天的時候,老婦人就嘆氣,如果雨這樣一直下,我的二女兒就該餓肚子了;而如果遇到大晴天,老婦人又會嘆息:這麼大的太陽,如果不下雨,我的大兒女該吃什麼呀?

老婦人整天唉聲嘆氣,不是為大女兒擔心,就是替第二女兒操心,成天愁眉苦臉,日子過得一點也不開心。

於是,有人就對老婦人說,其實你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生活就沒有現在這麼糟糕了:下雨的時候,你可以想我的大女兒有傘可以買,真好;而當晴天的時候,你又可以這樣想,我小女兒的草帽會賣的不錯。這樣想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天都是好日子。

老婦人這樣做了,果然感覺每一天都是好日子,不管什麼天氣,都有一個女兒是開心的。這樣想的時候,老婦的日子也就快樂起來了。

其實,生活還是那個生活,晴天、雨天還是會交替來臨,但當老人換了一個角度看天氣時,就變得沒有那麼悲觀失望,而是在相同的情況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寫在最後:

事實上,每個人不同的處事風格,都是由其性格決定的。也就是說,性格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每天都可能遇到許多有突發狀況,有的讓人高興、有的令人不快。心情也會隨之波動,或擔心害怕、或焦慮不安。其實,這些在生活中都很正常,我們應學會不讓這些小事打擾了我們的正常生活。

著名心理學專家漢斯曾經說:「對於一個人來說,擁有諸如堅韌、勇敢、冷靜、理智、獨立等性格,無疑就等同於擁有了一筆巨大財富。堅韌會讓你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勇敢則讓你能夠面對一切挫折;冷靜和理智會讓你永遠保持清醒;獨立則會讓你不受他人的擺布。相反,如果一個人性格懦弱、膽怯、衝動、依賴性強的話,那麼恐怕他一生都將一事無成。」

讓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好性格,因為好性格會使人幸運,也會使人成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多角度看問題,這個世界的模樣取決我們看待它的不同角度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我們都知道要多角度看問題,但是有時候就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被一種叫做「稀缺心態」無意識的俘獲了我們的注意力,降低了我們的心智的容量。
  •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換個角度看世界插秧詩契此和尚【五代梁】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換個角度看自己湖邊的小草林芳萍【中國臺灣】湖邊的小草說樹比我高 山比樹高雲比山高 天空比雲高但是當我彎下腰天空掉進湖水裡我比天空還要高成長悟道詩某尼【宋】
  • 但斌薦讀|《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本期讀書《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
  • 換個角度看世界,跳出世界看自己,尋不一樣的人生
    當我們跳出圈子看自己,換個角度看世界,你就會發現許許多多的不同之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其實用在生活中,也是適用的。「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像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這是詩人海子寫過的一句話。
  • 【影像】換個角度看世界
    【影像】換個角度看世界 2020-08-07 2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未成年人成長:面對挫折,學會換個角度看世界
    然而另外一隻美洲跳跳羊改變了它的態度:「生命會有高潮,偶爾也會進入低谷,當你情緒低落就看看四周,你有著健康的身體,只要換個角度想,世界多美麗。」從此這隻跳跳羊不再害怕人類的修剪皮毛,而是始終自信地在陽光下舞蹈。隨著時代的變遷,網絡的發展,未成年人輕生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 換個角度看問題,人生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應該用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心態「擁抱」生活,懂得保持快樂是自己的責任,懂得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也是責任,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美妙多了。每天都快樂地生活,也是讓家人幸福的最好保證。有一句禪語叫「掬水月在手」。蒼天的月亮太高,凡人的力量難以企及,但是換個角度、換個思路,月亮美麗的臉就會笑在掌心。
  • 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文學
    20世紀前期的人本主義美學、文論潮流中活躍著不少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文學現象的流派。心理學雖然古已有之,到18世紀也有長足的發展,但是它始終包含在哲學之內,未能獨立。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1832一1920)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心理學已告成熟,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它的許多研究成果被逐步運用到美學和文藝理論之中,產生了新的研究角度,形成了心理學美學和心理學文論。除了心理學的成熟之外,心理學美學和文論的產生也有其社會根源。
  • 一個脫貧戶的三件喜事:「好日子唯有努力換得來」
    中新網太原11月26日電 題:一個脫貧戶的三件喜事:「好日子唯有努力換得來」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嶄新的平房,潔白的瓷磚牆貼面……在山西沁縣牛寺鄉走馬嶺村,曾經的貧困戶連永勝住在重修後的新居裡,露出喜悅的笑容。
  • 這位藝術家告訴你如何換一個角度看事物
    學會換個角度看人生吧,你會覺得天也藍,風也輕。播下一種心態,你會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你會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你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會收穫一種命運。在水中,一切就都明白了。遊泳者,天鵝和賽艇運動員似乎坐在水面之上。而跳水員剛進入河中,還有半個身子在外面顯露。最妙的之處在於,生動的畫面配以水面微動的漣漪,比普通的壁畫更給人以運動的感覺,天鵝,小船,划船者似乎都在水面滑行。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現在不行了,在城市發展起來了,每天一大早你得去擠公交車,擠地鐵。雖然城市人很多,人的密度大,你發現沒有,很多大齡男女找不到對象了。現在人與人的接觸就如同蜻蜓點水,一般就是工作關係,回家把門一關,鄰居是誰?叫什麼名字?從哪裡搬過來的?他是做什麼工作的?不知道。所以,現在很多人找不到對象。即使有人給你介紹相親了,一般都有點問題,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把相親看成是快餐,一點不重視,可能一眼看不上就不來往了。
  • 心理學角度告訴你:人的一生,不要浪費在這三件事上
    心理學角度告訴你:人的一生,不要浪費在這三件事上,人的生命其實本該是充滿活力的,但是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萎靡不振,甚至是失去了這份活力。其實大多都是因為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這三件事情上。首先第1件事情是什麼?聲色犬馬。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如何去做「選擇」?
    生活當中我們每天面臨選擇。 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交友,工作,發展,情感。有很多時候我們不恰當的選擇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失,恰當的選擇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利益。 那怎麼樣在每一次需要選擇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那個給我們帶來更多利益的選項呢?
  • 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問題,過去的思維不會成為他們的桎梏,他們能夠突破常規的思維,取得創新碩果。當思維遇到「瓶頸」時,不妨換個角度看一看,或許就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把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它的是與否,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們做事情的時候,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多一些寬容,多做一些換位思考,就算再無法逾越的鴻溝,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再棘手的難題,也許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會看到烏雲背後的藍天。
  • 換個角度看世界:「小人國」的微縮藝術
    微縮世界中,甜筒冰淇淋成為聖誕老人歇腳的雪山從愛麗絲喝下藥水變得小巧無比,到漫威英雄蟻人以小博大,方寸之間的微縮世界從多維度滲透到我們生活中,讓人們不禁好奇,在肉眼難以抵達的世界裡到底有著怎樣的斑斕色彩。
  • 《中國妖怪故事》:1080種妖怪,喚醒我們看世界的另一個角度
    0303 換個視角看世界《中國妖怪故事》是一本百科全書類的書籍,其編排形式就像字典一樣,可以在索引中查找對應的妖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在豆瓣上得到很高的評分,我想除了這本書本身的豐富內容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啟發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世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曉航在推薦序裡有一句話很打動我,這樣一本書最讓人吃驚的是思考的角度,「那是一種看待世界的不同尋常的角度」。
  • 對《鬼滅之刃》字符執念的分析與從心理學角度看漫畫
    我的朋友推薦我看《鬼滅之刃》。根據朋友們的評價,這部漫畫與其他漫畫大不相同:主角的光環沒有那麼強大,每一次,主人公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努力謀生。當然,推薦漫畫並不是本文的目的,而是為了觸動我的情節。
  • 心理學:「傻人有傻福」告訴我們的,有關成功的真相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找理由就是為了減輕自己心裡的負疚感,不敢面對現實。這對我們的成長沒有絲毫幫助。只有找到沒有能成功的真相,才能獲得成長。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阿甘一樣「說到做到」,最終有所成就呢?《認知覺醒》幫我們揭開了這個真相,它告訴我們,「不成功」是因為成長中的一個悖論,那就是:想先看到結果再行動的人往往無法看到結果。也就是說,那些看似聰明的人,往往因為結果不明朗,擔心付出沒有回報,所以不願行動,以致永遠停留在原地。02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成長悖論。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近70個心理學效應,圖解形式深度剖析;打破固定思維,用成長的角度看問題;用八個主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這本書適合誰讀?全書涉及的方向很多,比如第一章認知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第二章目標思維,可以讓我們制定明確目標,促進自我成長;第八章突破思維,可以讓我們打破常規,自我蛻變。書中一共提到近70個心理學效應,並且結合中外經典案例,詳盡解釋了每一種心理學定律的內涵及其應用方式。
  • 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看《心靈捕手》:我們怎麼轉化問題兒童
    坦白地說,從表現手法、情節設計以及藝術張力上,我認為《心靈捕手》都不算最出色,雖然它的評分並不低。很想依照職業的思維慣性,從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此片的現實意義,這是我一刷二刷後放不下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