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森為反華辯解:中國誤會了,澳大利亞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2020-12-12 騰訊網

最近這段時間中澳兩國之間的外交摩擦無疑吸引了大量媒體的眼球,而當地時間11月23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一家英國智庫參加活動時發表了一篇演講,其內容就是圍繞這個澳大利亞時下最熱門的外交問題展開。

但有趣的是,在這篇演講中莫裡森非但沒有如往常一樣對華「開炮」,而是突然開始對中國的脫貧工作進行了大加讚賞:「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脫貧。」

莫裡森

在莫裡森突然化身聯合國脫貧專家之前,先看看他是怎樣對待中國的:

就在他發表這番「馬屁」短短4天之前,為向澳洲社會闡明我國對澳洲出口產品實行的這一系列限制措施與澳洲當局今年以來種種反華、辱華言行之間的關係,我駐澳大使館特意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

而到第二天,知曉此事的莫裡森卻是這麼回應我國的:「中澳關係緊張的實質其實是澳大利亞能夠堅持自我。」

能將中國的苦口婆心當成耳邊風,把自己對中國的種種惡意當成「榮耀」,一國總理能無恥到如此地步,在當今世界也算是一個「奇蹟」了。

莫裡森

僅僅4天之後,在這篇演講中,莫裡森的對華態度卻又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在拍完中國的脫貧馬屁後,莫裡森馬上就與美國的關係向中方表示,澳方從來都沒有站在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陣營中,只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澳方某些追求國家利益的行為被中方誤解。

「我們希望的結果是愉快地共存,是彼此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體制」,莫裡森如是解釋到,「我的政府『願意隨時』與中方就中方對澳大利亞提出的不滿展開探討。」

相關報導截圖

好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們倒是想問問這個莫裡森,早在今年4月份,當科學界就新冠疫情起源問題還未下定論之時,你莫裡森就公然將中國視為頭號「嫌疑犯」,要求國際社會對中國展開所謂「獨立調查」,這時候你咋就不想想中國看待問題的角度,尊重下中國的主權與體制了呢?

當川普開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封殺中國科技企業時,你莫裡森倒是忙不迭的在全球第一個響應川普,要求澳大利亞國家安全部門也對相關中國科技企業展開類似調查,這時候你咋又不堅持你所謂的「澳大利亞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了呢?

要說「願意隨時」進行溝通,從澳方媒體於疫情之初開始抹黑中國到4月莫裡森自己公開叫囂要「調查」中國,中國方面又何止不止一次的向澳方伸出過理解之手?而那時莫裡森又是怎麼回答中國的?

莫裡森攻擊中國

而當莫裡森在這篇演講中要求中方以「不同的角度」理解澳方的政策時,他對自己卻依然玩起了「雙標」:「中國不應該從中美競爭的角度去看待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不要搞得好像我們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利益似的,這是錯誤的,也會擾亂雙邊的關係」。

莫裡森

至於中國該怎麼「理解」澳大利亞,莫裡森更是開出了一堆條件:中國需要恢復與澳大利亞的官方通訊,不再打擊澳大利亞的對華出口,另外還需要「尊重一些重要的國際慣例和規則」。至於中美「競爭」更是不要牽扯到澳方,因為澳大利亞不願「選邊站」。

所以說來說去,莫裡森跑到英國人面前進行這番「解釋」,顯然壓根就沒有與中國和解的誠意,只不過現在川普終於倒臺,失去主子的莫裡森無所適從,就只能把自己打扮成一個中國「霸權」的受害者,向整個西方呼喚「同情心」罷了。

莫裡森與川普

鑑於莫裡森這般態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中國古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如果莫裡森能及時醒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願意真正向中國開誠布公、誠懇道歉,那麼中澳關係自然可以一如既往;但如果依然拒絕理解這句話,那澳大利亞將繼續被中國抵制,純粹就是真的「活該」了。

相關焦點

  • 斯科特·莫裡森,躺贏成總理,反華的「自毀之路」還能走多遠?
    基於純粹的種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偏見,莫裡森政府在對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不理智的強硬政策,最終導致了中澳兩國的關係跌入冰點。一邊衝在西方反華的「前線」,一邊又對中國市場患得患失,這正是莫裡森政府眼下自造和必須面對的現實。莫裡森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外交政策上犯下的巨大錯誤。
  • 澳大利亞反覆橫跳惹怒中國,中方發出最後通牒:「反華」就別打電話
    一段時間以來,在反華問題上「賣力表演」的澳大利亞政府「反覆橫跳」,一邊表現出對華強硬,一邊又不斷尋求與中國對話。 自今年5月以來,澳大利亞商貿部就一直試圖與中方舉行部長通話,近日,澳大利亞外交部也表示願意對話,然而,澳總理莫裡森近期卻仍在南海問題和香港問題上,繼續興風作浪。
  • 媒體: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的文章,作者為肯·莫克,文章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需要程度超出了它願意承認的程度。莫裡森總理應該堅持其與中國「愉快共存」的姿態。聽從反華人群並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只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 外媒: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的文章,作者為肯·莫克,文章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需要程度超出了它願意承認的程度。莫裡森總理應該堅持其與中國「愉快共存」的姿態。聽從反華人群並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只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 澳大利亞為何成為反華急先鋒?一個神秘機構浮出水面…
    除了疫情問題上潑中國髒水,澳大利亞還在主權問題上挑釁中國:今年7月,澳大利亞與美日兩國聯合,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公然幹涉南海問題。9月,澳大利亞的一份報告,捏造關於中國新疆的謊言,污衊中國人權問題。新疆的學校和敬老院,被澳大利亞抹黑為所謂的「拘留所」。而這些「不作不死」的操作,並非是從今年才開始。
  • 寧可本國利益受損,也要與中國對抗,澳總理莫裡森到底著了什麼魔
    當下中澳關係緊張早已成為世人皆知的事實,而同樣世人皆知的是,這種關係緊張的癥結正是源於澳當局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的錯誤言行,特別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某種程度上其一直堅持的反華立場才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 莫裡森政府通過一項新決議,對中國打出一記重拳
    作為美國的馬前卒,澳大利亞在對華問題上對美國也是言聽計從,這也導致雙邊的貿易關係受到了嚴重的損壞。近期由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對華偏激的態度,也導致的外交關係出現了裂痕。而莫裡森在對華問題上情緒反覆,一邊在國際上對中國潑潑髒水散發輿論,一邊又轉頭向中國求和,找尋新的貿易途徑。
  • 寧可經濟受損,也要與中國對抗,莫裡森到底著了什麼魔
    今年以來對華態度變得最快的國家可以說就是澳大利亞了,在反華問題上就像是美國的急先鋒一樣,出手比誰都要積極,但是讓人看不懂的是澳大利亞的經濟是非常依靠中國的,這就使得澳大利亞像是「精神分裂」了一樣,一會對華強硬、大動幹戈,一會又希望和中國「快樂共存」、重修舊好。
  • 「五眼聯盟」齊聚一堂開會,但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卻被「禁言」了
    受此影響圍繞著氣候問題籤訂的一份《巴黎協定》成為了核心條約;但可笑的是在今年,原本是北約最開始提出氣候問題的倡議國家美國卻自己主動退出了。媒體稱,雖然川普自己退群了,但是氣候問題仍然存在,所以會還是需要照常開。昨日恰逢《巴黎協定》籤訂五周年,英國、法國等國家牽頭組織起了一場氣候目標峰會,計劃對碳排放問題進行總結,和排放目標的長遠規劃問題。
  • 面對中方回擊,莫裡森態度再次放緩,稱不會削弱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南方+12月2日訊】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面對中國外交部的連續回應,挑起事端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似乎正在逐漸淡化事件影響,12月1日莫裡森在參加一個視頻會議時表示,澳洲的目標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同時努力保持與中國的工作關係。「那(漫畫事件)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
  • 總理PK漫畫家,澳大利亞人的腦子可能有點問題
    中國甚至還是澳大利亞出口行業的最大金主。所以澳大利亞的這個行為就非常迷惑,已經動搖了人類趨利避害的這麼一個基本行為邏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選擇反華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立場問題;但是選擇毫不掩飾的,鍥而不捨的去追著自己的金主反覆挑釁,這可能就是智商有點問題了。
  • 多國議員組成聯盟聲援澳大利亞,如今的西方反華分子,真是一屆不如...
    但凡稍微了解當下中澳關係摩擦問題由來的人都知道,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局面完全是澳方單方面反華行動造成,但在那些「支持」澳大利亞的西方國家眼裡,由此產生的中方反制行為反而變成了所謂中國對澳洲單方面的「欺凌與脅迫」: 當地時間12月15日,由多個西方國家國會議員組成的所謂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
  • 為改善對華關係莫裡森拼了,出言不遜的貿易部長被換掉
    作者:刺客曾幾何時,澳大利亞在追隨美國反華的道路上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旁若無人。然而,面對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出手懲罰,澳大利亞國內業界哀鴻遍野。對於伯明罕的這一表態,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顯而易見,在當敏感時刻,伯明罕的這一表態,等於就是在中澳關係問題上火上澆油,只能加劇中方對澳方的不滿情緒。
  • 澳大利亞緊跟反華腳步,再次將矛頭對準中國
    環球網8月3日報導稱,在呼籲將至少三分之二中國外交人員遣送回國之後,澳大利亞參議員派屈克又忍不住出來作妖。派屈克再次炒作「中國威脅論」,聲稱澳大利亞應該學習美國,採取措施減少所謂的澳電網風險。美國矛頭直指中俄《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早在今年5月就頒布了行政命令,要求對電網使用的外國設備進行嚴格限制,雖然川普這份行政令只是提到美國的電力系統有可能遭到災難性影響,但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川普頒布的這項命令是在針對中國和俄羅斯。
  • 莫裡森又變臉了:澳大利亞與中國互惠互利
    編輯:拾遺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1月30日,澳洲總理莫裡森突然要求中國必須「道歉」,起因是因為一幅漫畫;後來又在12月1日其表示,不應該將事件放大。澳總理變臉頻繁令人難以捉摸根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報導,澳大利亞的總理莫裡森近日再度提及中澳關係,他指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
  • 澳大利亞面臨最糟的局面:自家的飯碗,正被其它國家從中國搶走
    這幾年,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慫恿下,主動惡化中澳關係,帶頭高舉「反華」大旗,以至中澳兩國出現政冷經冷的局面。更令澳大利亞糟心的是,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中國市場,卻被其他國家搶走。澳大利亞顯然也犯了這個錯,自以為中國的發展少不了它的原材料支撐,即便中澳關係再差,中國也不會得罪澳大利亞。從特恩布爾擔任總理開始,澳大利亞就一直在作死的邊緣試探。本來中國還對莫裡森寄予厚望,沒承想莫裡森比特恩布爾在反華一事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對華態度尤為惡劣,今年更是衝到了反華的一線,心甘情願充當美國遏制、打壓中國的急先鋒。
  • 澳大利亞未來還會不會繼續扮演反華急先鋒?
    第二,這一事件是由中國外交官轉發涉及澳大利亞的漫畫而引發,而且漫畫內容反映的並非是中澳雙方的議題,而是關係到阿富汗的人權問題,尤其是平民的生命權。對於中方的做法,阿富汗媒體發表社論對中國表示感謝,也就是說,這一事件是中國站在國際道義的制高點發出聲音。
  • 專家:莫裡森上臺,中澳關係「不會比特恩布爾時期更差」
    《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於雷,於雷認為,兩大因素導致達頓在自由黨領袖之爭中落敗,而莫裡森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領導人後,中澳關係有望穩中向好。於雷認為,達頓在澳大利亞政壇上有一定的爭議,他的政治觀點比較民粹主義,但是澳大利亞的選舉跟美國不同,並非由老百姓投票來選出領導人。
  • 袁野:澳大利亞反華情緒高漲,「還有什麼主意比對中國開戰更好?」
    8月19日,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呼籲莫裡森政府「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聯合會執行長託尼·馬哈爾認為政府和工業界需要「盡我們所能保持我們兩國之間的對話的開放性」;反對黨工黨的農業發言人喬爾·菲茨吉本指責莫裡森對兩國關係惡化負有「責任」,「中國是我們主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很憤怒,將懲罰我們」。
  • 莫裡森還在「跳」?再給中國出難題,或將對「一帶一路」下黑手
    但該協議卻引起了莫裡森的不滿,他說維州的這個決定繞過了聯邦政府,是一種"無視聯邦政府"的表現,並稱自己擔心"中國試圖對澳大利亞施加不適當影響"。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梅麗莎·康利·泰勒稱,如果莫裡森真的拿這項法律來逼迫維州撕毀與中國的協議,那麼這項法律很有可能成為兩國關係惡化的另一個導火索。 澳大利亞是一個有點"自相矛盾"的國家,在政治上緊跟美國步伐,總是積極響應美國的各種政策,甚至甘當美國"反華"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