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的文章,作者為肯·莫克,文章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需要程度超出了它願意承認的程度。莫裡森總理應該堅持其與中國「愉快共存」的姿態。聽從反華人群並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只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全文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已經緩和他對中國外交官發布的漫畫的怒火。中方不僅拒絕刪除圖片,還要求澳大利亞調查並為其士兵在阿富汗的暴行道歉。出乎意料的是,媒體報導稱莫裡森希望與中國「愉快共存」。

這就引來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澳大利亞總理在該國的反華政策上突然大轉彎?或許有兩個答案。

首先,莫裡森可能最終承認,澳大利亞需要中國來維持其經濟增長。不能恩將仇報,對吧?

其次,除了在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紐西蘭的「五眼聯盟」外,莫裡森或許並不希望被視為偽君子,指責中國做了某些事,而這些事情澳大利亞做得更糟。

數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在幹涉和欺負較小的國家。坎培拉還批評北京實施香港國安法,而這並非澳大利亞的事情。這只是一長串澳大利亞幹涉別國事務以及欺凌行為的例子中的幾個。

莫裡森的大轉彎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尤其是對他的國家而言。

然而,重啟中國與澳大利亞關係或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能期望中國既往不咎,並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恢復貿易。此外,莫裡森在國內和美國方面都面臨相當大的反對重啟這一關係的壓力。

莫裡森的主要問題是,反華人群操縱輿論,導致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對這個亞洲大國持負面看法。右翼民粹主義政客抱怨亞洲人「淹沒」了這個國家。反華人群還指責北京開展間諜活動、竊取機密或技術,並幹涉澳大利亞事務。

儘管相關指控從未得到證實,但損害已經造成,令曾經互利的兩國關係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當然,澳大利亞宣傳反華情緒可能是由美國推動的,尤其是在川普政府時期。

不出所料,只是為了取悅「頭兒」而挑戰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學生及遊客來源地,對澳大利亞而言產生了經濟和地緣政治後果。由於中國遏制澳大利亞的出口,以及進入澳大利亞的中國學生和遊客數量減少,這令疫情引發的衰退更加糟糕。在今年上半年,經濟陷入衰退。

由於澳大利亞缺乏值得一提的製造業,其主要財富來源是出口資源和教育服務以及吸引遊客。中國購買澳大利亞約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還有大量中國學生和遊客前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對澳大利亞做出的貢獻能和中國一樣多。

說實話,中國並未犯下澳大利亞政治家、專家以及媒體指責其犯下的任何罪行。例如在竊取澳大利亞技術方面,真的沒什麼值得中國竊取的。澳大利亞並不以其技術成就而著名。事實上,讓中國學者在澳大利亞高校工作可以提高研究的質量和數量,因為中國在5G等技術方面遠遠領先於澳大利亞。

中國並不真的需要澳大利亞,事實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需要程度超出了它願意承認的程度。

莫裡森總理應該堅持其與中國「愉快共存」的姿態。聽從反華人群並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只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相關焦點

  • 媒體: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是什麼令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大轉彎》的文章,作者為肯·莫克,文章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需要程度超出了它願意承認的程度。莫裡森總理應該堅持其與中國「愉快共存」的姿態。聽從反華人群並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只會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 澳大利亞再度態度大轉彎,欲對中國「扣動扳機」
    在本周二,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正式通過《外交關係法案》,近期該法案的闖關一直備受關注,這是因為該法案將賦予莫裡森當局更多的權力,但凡澳洲各州和外國合作的項目,一旦被莫裡森當局認為有損澳洲整體國家利益,或是違背澳洲整體外交方向,那麼莫裡森當局就可以直接限制或是阻止這些合作。
  • 澳大利亞背地裡對中國大搞諜報戰
    嘴上炒作「中國間諜威脅」的澳大利亞背地裡對中國大搞諜報戰)【環球時報記者 凌志 楊升】近日,涉港國安法不斷推進的消息讓一些西方國家坐立不安,澳大利亞就是其中異常活躍的典型。澳大利亞的反應並不令人奇怪。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其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但仍持有中國護照。馮崇義就職於雪梨科技大學,常年在境外反華媒體上充當「中國問題專家」對華進行污衊攻擊,2017年,外媒還曾炒作馮崇義回國返澳時被「扣押」的消息。澳情報安全部門對中國大肆開展技術竊密活動由來已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駐澳大使館在修建過程中,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藉機「暗動手腳」。
  • 頭條 外媒:美國國務卿克裡亞洲行忙著對中國施壓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正在努力促成越發緊張的亞洲海洋爭端得到和平解決
  • 配合美國政治需要對中國指手畫腳,澳大利亞政府被批愚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記者會上稱讚澳政府沒有「屈服於」北京的施壓,然而外媒稱,坎培拉正不斷經受的壓力來自於美國,作為跟隨華盛頓反華腳步最緊的國家,它的處境愈發艱難。澳外長佩恩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澳方無意損害與中國的關係。下一個需要與美國站在一起就中國議題展現團結的是誰?華盛頓在歐洲、亞洲的盟友都不想選邊站。
  • 外媒披露:澳大利亞反華智庫背後有美英金主!是做什麼的?
    澳大利亞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小弟,緊跟美國的步伐,一直充當著美國後花園的角色。而美國由於中國近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強大,讓美國政府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所以一直在明裡暗裡的打壓我國。
  • 美軍確認重建第一艦隊,或在澳大利亞設立基地,威脅中國貿易航線
    【南方+12月3日訊】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下臺之前正準備重建已經消失多年的美國海軍「第一艦隊」,而這支艦隊將部署到至關重要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貿易和能源通道——馬六甲海峽,所針對的目標直指中國。
  • 西方媒體對中國態度180度大轉彎的背後
    △《紐約時報》官網截圖「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世界對中國的恐懼和懷疑,已經發生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現在讓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感到害怕的是西方。」這是《紐約時報》3月20日的報導。19日,中國首次宣布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區,確診人數卻蹭蹭蹭往上漲,速度驚人。
  • 澳大利亞終於有人想明白:對華政策失敗是因為政府太蠢
    其實我們也有點雲裡霧裡,從理性角度來看,還真找不出什麼合乎常理的解釋,只能用白人一貫的傲慢、對中國一貫的仇視態度、對美國一貫的跪舔姿態來解釋——最近有澳大利亞媒體就作出這樣的總結,認為他們的政府對華政策的失敗,是因為太愚蠢、太無知了。
  • 一邊喊著與中國和解,一邊又瘋狂攻擊中國,澳大利亞到底什麼意思
    最近這段時間,在關於中國的問題上,澳大利亞的態度就出現了多次反轉。據媒體報導,在對漫畫事件反映強烈並宣稱要求中國「道歉」一天後,澳大利亞總理於12月1日卻突然「滅火」說,不要進一步放大此事。雖然莫裡森政府嘴裡在喊著與中國和解,但在另一方面卻瘋狂攻擊中國,澳大利亞到底什麼意思?據路透社3日報導,澳大利亞議會計劃當天通過「外交關係法案」,賦予聯邦政府否決各州、機構和大學與外國達成任何協議的權力,包括過去達成的協議。根據新法規定,如果澳外交部長認為任何協議「對澳外交關係產生不利影響或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他有權否決。
  • 袁野:澳大利亞反華情緒高漲,「還有什麼主意比對中國開戰更好?」
    9月15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污衊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館及其官員「從事滲透活動」,將中國駐澳使領館正常履職行為政治化、汙名化;12日,澳大利亞警察於今年6月26日秘密搜查四名中國記者一事曝光;同一時間,兩位從事澳研的中國學者陳弘和李建軍被澳大利亞政府無端撤銷了籤證;再之前,兩名澳大利亞記者(他們也是澳媒在華僱傭的最後兩名記者)離開中國,澳媒又藉機大炒了一陣
  • 失去中國留學生後,澳大利亞留學產業遭到重擊,或損失600億
    澳大利亞在我們都眼中,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但是主導產業並非像大多數歐美發達國家一樣,是高科技領域。澳大利亞主要有5大支柱產業。一、資源與能源出口。澳大利亞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擁有世界最多的鈾資源,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全球主要礦物生產國之一。
  • 澳大利亞官員:中方「毀滅性打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回應稱,這一關稅給澳洲葡萄酒行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他說,「今年以來,中國對澳大利亞一些行業的貿易制裁所產生的累積影響,確實讓人覺得這些行動是由於或應對一些其他因素而採取的。」
  • 外交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賣力表演只會自取其辱
    趙立堅: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賣力表演只會自取其辱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張蔚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究竟是獨立學術研究機構還是其背後「金主」利益的代言人
  • 澳大利亞陰謀曝光,中國間諜行動被揭穿,外交部: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本以為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近日卻有媒體指出,澳大利亞陰謀曝光,其在中國的間諜行動已經被揭穿。面對相關報導,我國外交部則淡淡地表示:被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澳大利亞的危險舉動,讓外界十分擔心自澳大利亞間諜問題被曝出後,國家安全問題就成為了國人最關心的事情之一,不少人擔憂間諜會給中國帶來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 澳大利亞這是要叫板中國?中方專家:可考慮第一個挨打
    眾所周知,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國在國際交往上也一直秉承這個觀點,可是偏偏有國家放著好好合作交流不幹,跟別人反著幹。近日,在中澳關係敏感時期,美澳合作研發高超音速飛彈,澳大利亞防長拿美澳合作的「高超」叫板中俄,不好意思,我們更強。
  • 港媒:澳大利亞多地「鋪設紅地毯」示好 中國購房者不為所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港媒:澳大利亞多地「鋪設紅地毯」示好,中國購房者不為所動香港《南華早報》1月9日文章,原題:中澳關係:中國購房者等待關係解凍,澳各州的退稅和懇求被當成耳旁風 在中澳關係陷入深度凍結前的2019年,中國購房者曾是澳樓市第五大外國投資群體,但如今隨著他們坐等雙邊關係解凍
  • 這次不用中國出手!川普剛要離開白宮,澳大利亞對華風向突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澳大利亞配合美國,「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宣稱新冠病毒來源於中國,並要求獨立調查病毒來源,其針對中國的意味已經十分露骨。此外,在中印邊境衝突發生以來,澳大利亞又加緊同印度方面開展更多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澳大利亞的軍艦甚至還出現在中國近海海域,這一行動更加深了中澳兩國關係的裂痕。
  • 外媒:獨生子女政策孕育「價值觀扭曲的小皇帝」
    中國日報網5月27日電(遠達)澳大利亞廣播公司5月25日報導稱,中國知名旅英作家薛欣然稱,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出乎意料的嚴重後果,培養出一些價值觀出現扭曲的「小皇帝」。薛欣然在其新書《Buy Me The Sky》的寫作過程中,採訪了一些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獨生子女。她表示,她對其中一些孩子道德缺失的情況感到震驚。
  • 莫裡森又變臉了:澳大利亞與中國互惠互利
    澳總理變臉頻繁令人難以捉摸根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報導,澳大利亞的總理莫裡森近日再度提及中澳關係,他指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莫裡森強調,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之間如果能夠相互支持,那麼才能夠造福雙方,也更為符合兩國利益所在,因此,中澳應當建設和維護好這段外交關係,並且澳方會積極地尋求機會與中國開展建設性的合作。澳總理這次的變臉表態和之前大不相同。據悉,前不久,因為一幅漫畫中繪製了澳軍人將阿富汗平民殘忍殺害的畫面,所以莫裡森就指出需要中國對此做出「道歉」,態度非常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