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互動十年進化論:移動網際網路之數智迭代

2020-12-10 億歐網

數位化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底色,也是中國參與新時代全球競爭的關鍵突破點。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步發展,成為數位化時期的典型特徵,數據智能時代已啟程。

每日互動,作為數據智能行業代表企業之一,於12月7日迎來第一個發展十年,並開啟「數據智能時代」新十年。

2010-2013: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送水工」

相比每日互動,更被人熟知的名字是「個推」。個推是每日互動成立後推出的第一款第三方消息推送產品,它是方毅的偶然,卻是時代的必然。

在推出個推之前,每日互動創始人方毅已經多次創業,先後推出移動充電備份產品「備備」,以及基於通訊錄IP的簡訊即時聊天軟體「個信」。

個推的出現,也是方毅判斷個信會在微信勢不可擋的發展態勢下走向式微,又恰逢得知阿里巴巴想做關於商品物流的實時推送,但介於流量和電量消耗過大選擇了放棄。而這正好是個信過往積累的優勢,個信一個月的推送只需消耗用戶0.8M的流量,遠低於行業40M的普遍情況。

基於此,2011年中下旬,在把美國中經合、新浪、百度等投資的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金額花的僅剩1/4之際,面對後來者居上的競爭對手「微信」,面對董事會「短期扭虧」的壓力,方毅決定放棄「個信」,專做「個推」。

而此時,伴隨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普及,APP開發進入活躍爆發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開始從混亂期向延伸期過渡,微信、微博藉助各自在聊天和媒體場景的優勢,迅速搶佔移動網際網路主力市場。

同期,為開發者提供組件的公司,如推送、統計、測試,甚至自動生成產品工具的公司,都作為主力市場的輔助性角色,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迅速成長起來。

個推便是這其中專注於研發為APP和開發者提供推送技術的公司。它率先在行業內推出省電省流量、高並發、高吞吐的消息推送模式,並逐漸融合了大數據人群屬性分析、精準用戶畫像、LBS地理圍欄等核心技術,為App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消息推送服務,逐漸成為了App的「剛需」。

隨著個推在技術服務領域迅速成長,它得到了網際網路開發者的信任與支持,迅速積累了新浪、百度、滴滴、網易等眾網際網路頭部客戶,這為其日後的數據服務奠定了非常好的數據基礎。2013年12月,個推的SDK累計覆蓋安裝量突破10億,開始實現盈利,養活了公司。

正如每日互動創始人兼CEO公開演講所說,「每日互動一直專注於以專業的技術和良好的服務做好移動網際網路的『送水工』」。如今,這位「送水工」已經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進入數據智能時代,並在行業內形成很好的品牌影響力。

2014-2018:數據價值的「掘金者」與「實踐者」

如果說2010年成立後的前三年,每日互動能「偶然」從個信轉型發展個推,並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獲得快速成長;那從2014至今,它又一次「偶然」地踩到了數據智能時代發展的關鍵節點上。

這兩次的偶然都離不開連續創業老兵——方毅敏銳的商業嗅覺與長遠的戰略眼光。

方毅在接受億歐專訪時提到,「對每日互動發展來說很關鍵的一次事件是,2014年10月,公司想做中國網際網路歷史的回溯分析,發現沒有數據可以分析,因為前四年的日誌都已經被當成成本中心、避免佔硬碟資源而刪除了,但當想要做分析的時候,才後悔莫及。」所以當時,方毅就決定讓團隊先把這些日誌存下來,並堅信這些沉澱肯定有很強的價值。

這些價值在2014年及其之後的幾年裡,便一一顯現出來。先是2014年12月上線數據營銷服務「個燈」,依託大數據技術,為品牌和廣告主實現消費者洞察和廣告精準投放定向,滿足客戶精準營銷需求。

2016年5月,每日互動全面推出用戶畫像產品「個像」,為APP開發者提供豐富的用戶畫像與實時的場景識別能力,幫助移動APP實現目標用戶篩選、個性化推送消息等。同年8月,每日互動還推出風控服務,為網際網路行業客戶和金融機構提供智能反欺詐和風控服務。

2017年1月,每日互動又推出應用統計產品「個數」,幫助APP運營者便捷統計產品活躍度、渠道效果等數據,指導產品運營與推廣決策。

2018年12月,每日互動在強化已有的消息推送、用戶畫像、數據統計分析等服務的基礎上,繼續開拓一鍵認證產品「個驗」,幫助APP實現免密登陸功能的同時有效識別和防範網絡黑產、虛假註冊等安全問題。

2019年7月份,每日互動相繼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數據智能在城市規劃方面的創新應用與探索。

現在再回頭去看,每日互動在2014-2018的四年中不斷完善大數據底座,持續夯實數據基礎,方毅在2014年所堅信的數據價值也真正被應用到品牌營銷、風控服務、公共服務等各個場景中,真正藉助數據實現企業對用戶、對行業的感知與理解,賦能業務場景。

這一階段,每日互動作為數據價值的「掘金者」與「實踐者」,定位是基於大數據的移動網際網路綜合服務提供商,也正符合這一時期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齊頭並進發展並賦能應用企業業務發展的時代背景。

開發者業務作為每日互動這一階段的發展基礎,成效頗豐。截至2020年中旬,開發者服務SDK累計安裝量已經突破600億,SDK日活躍獨立設備數超4億,為頂層數據服務業務的開展沉澱了豐富有效的數據基礎與數據價值。

2019至未來:數據智能新十年的「弄潮兒」

2019年3月,每日互動成功在A股創業板上市,引領了「數據智能」新風向。

所謂數據智能,是基於大數據引擎,通過大規模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對現實應用場景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提取數據中所包含的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並通過建立模型尋求現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實現決策效果的持續優化。

方毅認為數據智能的核心是「數據運用於實踐,同時反饋回實踐數據,以用於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閉環體系」。

這一閉環體系映射到每日互動自身。方毅向億歐介紹到,「我們第一步會先完成自循環,第二步是核心能力輸出,也就是外循環,第三步是幫助企業客戶及行業完成大循環。」

具體來看,每日互動第一步的自循環是指搭建「D-M-P三層結構」的業務閉環。

底層的「D」是指大數據沉澱,即基於每日互動所積累的數據以及對海量動態數據的深入洞察,為頂層業務提供數據源支撐。

中間層的「M」是指基於大數據集群,通過深度神經網絡等算法多維度深入萃取數據間聯繫,以聯邦學習和中立國技術保障數據安全,以針對性的數據策略、基於實踐的方法論,驅動頂層業務的管理系統。

上層的「P」是指結合數據模型與行業專家知識,在多個垂直領域打造產品化的、規模化盈利的數據智能應用平臺,並探索數據智能在更多垂直領域落地的新場景。

方毅將「D-M-P」三層關係幽默地比喻為數據智能中的「馬-鞍-人」,他講到,「人憑藉豐富的經驗和上乘的馬鞍才能駕馭好千裡馬」。

第二步的外循環,主要是將每日互動搭建的「D-M-P」三層架構通過產品或解決方案輸出給新興產業中有業務增長需求以及傳統產業中有數位化轉型需求的企業及客戶。

目前,每日互動通過開發者業務向用戶輸出消息推送、用戶畫像、應用統計分析、一鍵認證等多種SDK產品。

同時也將通過打造新一代數據中臺產品「每日治數平臺」,結合其在開發者服務、品牌服務、公共服務等業務領域的應用實踐,向客戶輸出整體解決方案。

另外,公司也通過不斷打磨針對垂直領域的產品與服務,包含「網際網路服務「、「品牌服務」「風控服務」「公共服務」、「大健康服務」,持續助力客戶的業務精細化運營。

第三步的大循環,主要是通過持續助力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以及新興產業的業務發展,使數據價值在整個產業實現大流轉和大循環。

方毅向億歐介紹,「大循環中最重要的是數據交易的實現,而數據交易的核心是數據確權的問題。大循環的本質更應該關注數據價值的流轉,而非數據本身的流轉。」可見,用戶數據是不能直接進行流轉和交易的,但如果將用戶數據與產業大數據打通,通過對這些原始數據分析後獲得直接具備指導價值的數據,且其中不包含任何一個個體的數據,這些數據將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基於這「三步走」的數據智能實踐發展路徑,每日互動數據智能業務已經落地在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增長、品牌服務、公共服務和風控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為這些行業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助力各行業實現高效的數位化轉型。

在持續推進業務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每日互動還堅持踐行「科技助力公益」。

早在2017年,每日互動便聯合業內眾多知名App共同成立網際網路公益推送聯盟,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啟了預警信息推送的公益服務,及時為社會公眾傳遞各類災害預警和公共突發事件信息。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網際網路公益推送聯盟快速響應,基於每日互動精準的推送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為宜賓、成都、重慶等多城區實現了地震預警。

同時,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每日互動投入300多名人員、調動數百臺伺服器,無償投入折合金額累計超過1000萬元,研發的「新冠防疫數據智能平臺」,助力政府相關部門開展疫情精準防控,為國務院辦公廳、中央網信辦、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多個部委以及浙江、湖北、北京等31個省市、205個地市、368個區縣地方政府的防疫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和輔助決策系統。

而正是每日互動「科技助力公益」的身體力行,為公司積累了良好的品牌影響力,並收穫更多客戶的關注與信任。

另外,每日互動也堅持倡導行業自律。2020年6月,每日互動聯合行業夥伴發起了數據智能領域首份行業宣言——《西溪數據宣言》,倡議技術向善,強化意識底線,固守安全之本,呼籲數據產業生態的各參與方,積極承擔行業重任,全力推進數據智能行業的安全與健康發展。

2020年8月,由每日互動牽頭起草的《信息安全技術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SDK安全指南》國家標準項目,獲得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立項,這將有助於SDK行業在開發、運營、信息處理、安全管理等環節向更規範的方向邁進。

過往十年間,每日互動從第三方推送市場入局,持續夯實數據基礎,完善內部組織架構,優化數智產品體系,成長為率先在A股上市的數據智能服務商,以賦能行業數位化發展。

展望未來,世界經濟數位化轉型大勢所趨,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將為中國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並推動數據智能產業的飛速發展。

數據智能這一時代巨輪才剛剛啟航,正如方毅在12月7日每日互動十周年分享中所述,「當前,我們正從『自數』走向『治數』,加速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致力於為行業夥伴提供更為智能的產品與服務,續寫下一個精彩十年」。每日互動作為這一巨輪上的弄潮兒,將圍繞「D-M-P」的產品體系與「三步走」的發展路徑,開啟數據智能發展的新十年,乘風破浪,大展拳腳。

相關焦點

  • 首發:做品牌互動+私域的小蟻數智再融數千萬!
    早在去年6月,「小蟻數智」就獲得了高朋共贏創業投資企業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據小蟻數智創始人宋博透露,目前也有新的國際頂級投資人打算追加本輪融資。小蟻數智創始人 宋博目前「小蟻數智」已累計服務了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 涉及美妝、鞋服、珠寶、房產、酒飲、出行等領域。如滴滴、凱迪拉克、絲芙蘭、TIFFANY&Co.
  • 每日互動CEO方毅:做好品牌「病毒式傳播」,找到你的營銷槓桿
    8月26日,每日互動(個推)創始人、CEO方毅受邀出席「G-Media2020峰會」,與現場百餘位品牌負責人及數字營銷專家,共論營銷產業的跨代際改變。十年磨一劍,「深海」數據支撐品牌增長新常態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營銷市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戶個體與智能設備深度綁定,消費者行為也日益碎片化、個性化、多樣化。
  • 互動CEM成為存量市場發展新風口,小蟻數智如何出奇制勝?
    而小蟻數智另闢蹊徑,切入點聚焦在品牌營銷和用戶運營的千億存量市場份額,更具有想像空間。   創辦初心·運營與創意並重 差異化競爭贏得市場  日新月異的互動CEM市場,已吸引資本駛入賽道。小蟻數智、快決測等CEM廠商已獲得多輪融資賽道趨向細分。
  • 從行動支付到全場景智慧服務:華為錢包智閃卡的想像力
    從NFC角度切入行動支付的華為,與蘋果、三星一起,成為行動支付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家硬體企業。不過華為錢包的發展速度和創新方向,可以說遠超外界想像:首先,覆蓋了眾多支付使用場景。除了線下閃付,華為錢包還覆蓋包括線下POS終端支付、線上電商、O2O等移動網際網路場景,並通過Huawei Pay 率先推出了手機盾業務,覆蓋國內主要的商業銀行。
  • 從「公司基因論」說起:不會進化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引發爭議的點在於,吳軍將基因對生物體的決定作用嫁接到企業身上,在其著作中,吳軍反覆提及針對企業的「基因決定理論」,比如,對於百度在移動領域連連失利,吳軍曾經在採訪中一言以蔽之:百度沒有移動網際網路的基因;至於桌面時代的王者——微軟,在網際網路時代接連失利,也是因為微軟的基因不適應網際網路時代。
  • 摩爾元數:開啟企業智造轉型之旅
    依託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和服務數百家大型企業的經驗沉澱,通過低代碼、開源、雲開發等領先技術,打造最適合工業應用開發的協同平臺aPaaS平臺,並面向製造企業智能化升級,提供涵蓋N2雲智造系統、WMS雲倉系統等產品服務,助力傳統產業向智能產業升級。
  • 每日互動:乘產業數位化升級東風,向數據智能新時代邁進
    "數據智能第一股"每日互動便是典型廠商之一。每日互動成立於2010年,於2019年上市,是少數兼具數據源及數據應用能力的廠商,其十年發展歷程也印證了數據智能行業的變遷。在成立之初,每日互動致力於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消息推送技術服務,積累了海量數據。通過對用戶線上線下行為進行分析,每日互動構建起各領域的用戶畫像。目前,每日互動已形成了豐富的數據標籤體系。
  • 大數據的下一個黃金十年,如何尋寶
    昨天,西溪論數·數據智能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辦,各路專家就推動數據智能行業升級,迎接大數據的下一個黃金十年,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次論壇由浙江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浙江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聯合指導,數據智能A股上市公司每日互動(個推)發起並主辦。
  • 每日互動數治十載 開啟未來數據智人新時空
    自消息推送服務開始,每日互動逐步積累起海量數據基礎,截至2020年6月,每日互動開發者服務SDK累計安裝量已突破600億,日活獨立設備數超4億,其中智能IoT設備SDK累計安裝量近1億。基於紮實的數據底層,每日互動綜合運用「挖、挑、撿、淘、萃」的數據挖掘方法,提取出人們在生活、工作、娛樂等不同場景中的全天候數據特徵,並通過深入解析其背後的「人文含義」,將大數據智慧應用到更加廣泛的移動開發、用戶增長、品牌營銷、公共服務和智能風控等領域。進入2020年,每日互動在公共服務領域的發展愈發深入。
  • 在算力「沃土」上,種植網際網路下一個奇蹟十年
    十年前,英國《經濟學人》曾用工業用電量為主要指標來評估國家的GDP,而在今天的全球數位化趨勢下,網際網路江湖中則通用的是一個全新的指標——算力。 如今,全社會將「新基建」作為應對困境、尋求新機的主軸,自然更離不開算力這種如同「水電煤」的基礎支撐。
  • 海爾智家體驗雲的進化之路
    品牌進化說到青島海爾,可謂家喻戶曉,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家電進入億萬家庭,成長為中國最具知名度的國民品牌之一,也成為了世界舞臺上的一張中國名片。正如「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言,從青島海爾到海爾智家,也是其從全球大型家電品牌十一連冠到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的進化之旅。
  • 數智賦能未來,2020美業數智生態升級
    智者順時而謀,面對數位化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場景與機遇,所有人都懷揣一顆雄心為數位化升級鼓舞,在反思與迭代中前進,順應時勢,挺身而出,力求突破。12月19日,中國上海,以「數智賦能未來」為主題,2020美業數智生態峰會暨暢享網第十六屆信息化領袖峰會雲集超過250名知名企業CEO、CMO、CDO、CIO、數位化負責人以及行業知名信息化服務商等業內資深大咖來到現場,美業各方從業人員也進行了分享。
  • 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美麗新物種的「網際網路×」進化
    新氧是如何做到的,關鍵是技術創新:與傳統醫美機構不同,新氧的基因是網際網路,支撐新氧的除了行業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還是在線化、智能化、視頻化等創新技術工具。過去十年來,網際網路技術在商業上的實踐是「網際網路+」,即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變傳統行業,最典型的就是「O2O」,比如滴滴。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光燒錢了!
    不知道這場轟轟烈烈還未開始的「鬧劇」會不會因此而提前終止,但是這件事讓大叔回過頭看了一下中國網際網路的近十年,大叔驀然發現這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儘管看似很激烈,實則卻是索然無味。驀然回首,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索然無味!
  • 為真正的創新俠加油:智能、智慧、智己
    儘管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車市的佔有率還只有5%左右,從王者之相到王者之位還需要時間,但大勢一旦明確,就會加速度向前,這已是行業共識。正如110多年前的T型車把美國帶入了汽車社會,正如10多年前的智慧型手機把世界帶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能電動汽車將把人類生活帶入一個新紀元。智能電動汽車,不還是車嗎?
  • 石、火、水:從OriginOS透視移動系統進化論
    這裡隱含的問題,就是行動作業系統的進化論。11月18日,vivo發布了基於安卓打造的次世代作業系統OriginOS(即:原OS)。這個邏輯引申到行動作業系統中也可以成立,作業系統勢必經歷石、火、水三個階段的進化:石:作業系統誕生初期,首先需要追求產業可用性。比如lunix帶來了移動交互的基礎可能,讓移動開發有了石頭質感的產業基礎。火:緊接著,行動作業系統走向產業化,將開始追求性能和效率。
  • 打造數字生命體:數智園區白皮書
    2.數智園區特徵分析數智園區應該是具備場景化、全連接、可生長、自進化、優服務、重運營等特點的生態系統。願景決定了數智園區的理想和方向;核心價值導向數智園區建設的最終目的,以終為始;關鍵能力為保障,確保願景順利落地;技術底座作為基礎,保證整個藍圖得以實現。數智園區特別強調以人為本,為園區各類主體和利益相關方在工作增效、生活改善、能力提升、人文關懷以及發展空間拓展方面滿足多樣化需求,使之具有獲得感。
  • to B的網易智企緣何要to H?
    一、To C巨頭的To B之戰 據《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發展影響的跟蹤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只有1.8%的企業通過疫情抓住了商業進化的新機遇,而網易等一批網際網路巨頭恰恰是抓住歷史機遇的幸運兒。以巨頭們入場為分水嶺,2B市場的商業邏輯正經歷著悄然的轉變,從「後端優化」向「前端增長」過渡。
  • 蘇州移動「5G+工業網際網路」再邁新步伐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9月11日,蘇州移動與蘇州工業園區數字經濟協會聯合舉辦中國移動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中心生態鏈合作夥伴招募暨示範企業入駐儀式正式啟幕。活動中,中國移動「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中心也正式揭牌,標誌著移動在「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探索與深度融合。
  • 中國網際網路三代「三巨頭」的浮沉與迭代
    前世今生:第一代中國網際網路三巨頭中國網際網路元年是1997年,截止現在2020年,總計發展23年,中國網際網路三巨頭這種稱呼迭代了三次。最早是傳統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三大巨頭:搜狐張朝陽,新浪王志東和網易丁磊。其中,搜狐是當時隱隱的領頭羊。1999年,當年35歲的馬雲在北京創業不順時,他跑去搜狐,接受張朝陽的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