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施 楊
責編 |施 楊
他來了,他來了!那個叫半澤直樹的男人回來了!隱藏在「以牙還牙」背後的管理學。
等待了七年之久,擁有日本「平成年代」電視劇單集最高紀錄的《半澤直樹》宣布,第二季將於2020年上半年播出,並在年初發布了特別篇預告內容。雖然半澤直樹本人只在最後五分鐘出現,但光是聽到那一句「以牙還牙,加倍奉還」就足以燃爆全場。
2013年,《半澤直樹》在日本颳起一陣旋風,以平均收視率28.7%的成績,刷新了日本民放臺日劇「零收視下降」的紀錄。最後一集於關東、關西地區分別錄得42.2%和45.5%的收視率,相當於有一半的日本國民在電視機前同時觀看。網上流傳著一張圖片,再現了大結局播放當晚日本洗浴中心的盛況。
《半澤直樹》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為這部作品一掃金融題材的嚴肅與枯燥。對於觀眾而言,無論是否為銀行職員,半澤直樹的遭遇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在日本,不僅職場等級森嚴,員工還要背負巨大壓力。大多數人習慣了妥協,而半澤直樹意志堅定,忠實地貫徹「人若犯我,加倍奉還」的原則,做到了現實中人們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
就像許多觀眾的留言:「膽小的我每天被自己吞到肚子裡的話,聽到半澤直樹能直率地說出來,真是感覺無比暢快。」
雖然我們知道,一個平凡小人物撼動整個職場高層的可能性,大概也就是在電視劇裡才會出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已經不易,又何來心力去鬥爭自己所處的環境。同樣,現實中的企業管理與職場生存也絕不是「以牙還牙」這麼簡單。
但是,在半澤直樹身上,我們確實看到了不少職場的生存經驗與處事原則可以被借鑑,而這些原則也是半澤直樹在劇中能夠完成「下克上」且堅持本心的基石。
「一定要珍惜人和人之間的交往。」
1991年,剛剛畢業的半澤直樹應聘產業中央銀行。他告訴面試官,產業中央銀行曾經拯救了父親的工廠,所以加入產業中央銀行是他的畢生夢想。然而,事實卻是由於銀行的冷漠而停止借貸,企業難以為繼,導致父親飲恨自殺。
半澤直樹進入銀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銀行的舊制度復仇。但他也明白,銀行只是工具,到底是害人還是救人,取決於怎麼用這個工具。而半澤一直銘記著父親的那句話:「一定要珍惜人和人之間的交往」。
多年後,產業中央銀行已經和東京第一銀行合併,成為世界第三大銀行:東京中央銀行。半澤直樹此時成為東京中央銀行四大分行之一的大阪西分行的融資課長。在此期間,他面臨多次來自上司的責難及強加於他的莫須有罪名。
劇中,半澤所在的分行行長淺野向西大阪鋼鐵公司放出了5億貸款。然而沒過多久,西大阪鋼鐵公司就倒閉了,由於是無抵押貸款,這5億貸款也收不回來。淺野把責任歸咎於半澤直樹沒看出來西大阪鋼鐵公司在做假帳。但事實上,半澤直樹早就向淺野請求在放貸前先調查這家企業的資質,卻被淺野拒絕了。
在分行長一步步的甩鍋刁難中,半澤通過外部調查,以將心比心的同理心,說服與感動了案件中許多關鍵人物。最典型的就是西大阪鋼鐵公司社長東田滿的情人藤澤未樹。得知藤澤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創業夢想才接近東田的情況後,半澤為其量身定製了創業貸款計劃,並說服其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夢想。藤澤幡然醒悟並且幫助半澤凍結了東田私藏的財產,成功收回了5億貸款。
實際上,這份創業貸款計劃在淺野分行長眼中一文不值。從報告數據來看,這種小額貸款根本入不了大銀行的法眼。然而,只有半澤直樹從接觸中感受到藤澤未樹剛毅的個性,並將藤澤的夢想作為實現銀行存在價值的體現。
在管理學中,有一條名為「特伯論斷」的原則。美國經濟學家特伯提出,在企業經營中,數字是死的,情況卻是活的。數據固然重要,卻仍只是決策時的參考。因為人的因素是多變的,所以才需要「珍惜人和人之間的交往」。
比如,在重振伊勢島酒店的融資計劃中,半澤通過對湯淺社長能力與個性的了解,對伊勢島酒店做出了富有針對性的重振計劃,但途中卻遭到同事福山的反駁。
福山為人自大,甚至連伊勢島酒店高層的情況都未做了解,就以數據作為決策的理論依據,而這恰恰給了半澤反敗為勝的機會。我們處在一個動態社會之中,情況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變化。誠然,數字的精確性毋庸置疑,但其時效性往往被大多數人所忽視。數字反映的只是某一時刻的情況,當這一時刻過去以後,數字就可能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數字都有它的有效期,而且這個有效期通常都很短暫。一旦超過了有效期,數字就不能再作為評判依據了。所以,在工作與決策時,我們不能變成只會以數字去推測瞬息萬變情況的「工具人」,而是更應該重視「人和人之間的交往」。
「我的部下還沒軟弱到會輕易被你逼迫就範的地步!」
下屬立的功勞被上司搶佔,而上司犯的錯誤卻要下屬背鍋,這樣的職場倫理觀念已經在東京中央銀行深入人心,成為職場潛規則。但半澤直樹明確表態,自己不想當這樣的管理者。
其實,大多數人在職場上的身份就如半澤直樹一樣,既沒有光鮮的家世,也沒有深厚的背景,只有通過努力穩步向上。而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如果沒有將心比心、推心置腹、以德服人的能力,就無法與下屬同心同德,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劇中,無論是淺野分行長、人事部次長小木曾,還是東京中央銀行的大和田常務,他們都將下屬作為自己升遷的工具,以動用人事力量將下屬調職流放作為威脅,逼迫員工為自己盡忠,一旦沒有利用價值就會被捨棄。
這種手段在劇中屢見不鮮。小木曾就曾威脅半澤的下屬對其違法行為進行包庇,不然就將其調職;而淺野與小木曾作為半澤直樹的手下敗將,最終也被大和田無情流放。這種「以權壓人」而非「以德服人」的惡性循環管理方式成為劇中銀行組織腐壞的主要原因。
美國社會學家懷特就曾提出:管理者的領導權威是由「職務權威」(即權力),和「信任權威」(即威信)所構成。職務權威是進行領導活動的必備條件,而信任權威是領導功能的基礎,是領導活動成敗,事業盛衰的關鍵,這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懷特定律」。
巧合的是,這個定律與佛塔老鼠的寓言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曾有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這隻住在佛塔裡的老鼠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像的特權: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卻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洩物。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老鼠抗議。野貓譏諷道:「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懷特定律」指出,有時下屬只是恐懼上司的權力,而並非欽佩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當團隊一旦遭遇某一「重要時刻」,上司依靠僅有的「職務權威」所維持的關係就會分崩離析。半澤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大和田常務與親信岸川部長反目,供出了大和田以權謀私的事實。
在現實中,一些管理者就憑藉手中的權力,將本應自己承擔的工作一概推脫給自己的部下,自己不承擔任何責任還當起逍遙閒人,在最後坐收下屬們的勞動成果。在這樣的團隊,下屬與上司貌合神離,缺乏相互扶持的基因,註定一事無成,經不起大風大浪的考驗。
在東京中央銀行,「以權壓人」是由於職務權威大行其道,半澤的「以德服人」卻成為了崇尚「信任權威」的異類。無論是下屬被人事部脅迫,還是同期好友被董事會要挾,半澤始終都從對方的角度為他人著想,原諒並理解下屬與同事做出的抉擇。而這也是為何,半澤能夠多次通過下屬及同事的協助,最後達成「下克上」的關鍵。
同時,半澤本身業務能力優秀,獨自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卻能完成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深受下屬們的欽佩。甚至在最後,半澤直樹都不忘為自己的部下們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就是這種推己及人的做法,令半澤的下屬們自願在淺野分社長與大和田常務百般刁難的情況下挺身而出,打破職務權威壓迫的惡性循環。
「收不回的錢就不應該貸出。」
觀眾認為半澤直樹是朝著銀行復仇而來,但實際上他更希望能利用銀行這個工具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給他們實現夢想的機會。作為銀行融資部門的負責人,他所在的崗位就是甄別企業的實質,並為每次做出的決定負責。
半澤堅持著銀行的基本原則:收不回的錢就不應該貸出。小到民間的零部件生產作坊,大到全日本最大的連鎖酒店,只要是半澤直樹負責的企業,他都懷著一份責任心,悉心調查企業的資質與管理者的才能並做出正確的決定。這與劇中身居高位卻違背職業道德,利用手中的權力藉機為自己謀求不義之財的人形成了強烈對比。
法國管理學大師亨利·法約爾認為,凡權力行使的地方,就要擔負起權力帶來的責任。這就是「法約爾原則」。在法約爾看來,只有權力、責任、利益三方平等交集,才能真正將管理落實到位。而當權力過大,必然就會滋生瀆職腐敗。如果不及時糾正,責任就會下沉到最基層員工,權力則會上浮到頂層管理者,造成基層有責無權,頂層有權無責。
比如淺野分行長為了償還虧損的股票,昧著良心獨斷專行,將5億資金貸給了意圖實施金融詐騙的東田社長,自己從中收取了5000萬元的回扣。大和田常務則常年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妻子名下的企業瘋狂斂財。甚至為了坐上行長的寶座,故意向伊勢島酒店發放了200億日元的貸款,並串通伊勢島酒店常務令這200億元在資本運作中賠個精光,意圖搞垮酒店,逼迫現任行長退位。
在責權利三者之間,責任是傳導層次,也是關鍵環節。離開了責任,權力就會失控,當然利益也就喪失了。因而,現代管理理論強調「責任絕對性」,高層管理者在分權或授權時,都要對分權與授權的結果負最終責任。劇中的東京中央銀行就是因為管理層分裂而導致分權與授權遭到幹擾,從而引發常年的責任推諉與派系鬥爭,在持久的內耗之後,幾乎忽視了銀行是帶給人們希望的責任與初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貫徹法約爾原則還有一個暗含的前提,即責權利要與相應管理者的能力相匹配,大材小用與小材大用都會使責權利原則難以落實。所以,人的因素又再一次變得非常重要。從現代管理的角度看,能力是實現法約爾原則的關鍵因素,因為管理者的能力是責任的關鍵因素。
正如東京中央銀行行長中野渡所說的:「作為銀行職員,不應該只看錢,更要會看人。」這也正是行長堅持讓半澤直樹擔任伊勢島酒店重振計劃負責人的原因,因為行長看到了半澤與責任相匹配的能力,並給予了他相應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