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秦景棉散文集《春水》序
秦景棉以一個朝聖者的虔誠,在文學創作之路上,一步一步堅韌地前行。無論換什麼樣的鞋子,她只認準在這一條路上跋涉,她對文學的持抱一直沒鬆手,一直秉持著耐心和毅力。現在的這一本散文集《春水》已經是她第五本個人專集了。
在澳大利亞,她面朝大海,看海天一色,浪花如雪;在雪梨的別墅,她修剪草坪,與孫女共舞,鞦韆春風。帶露摘黃瓜,經霜釆紫葉,以一種閒情靜享時光。但時時地一懷鄉愁,夢回北京。覺得北京才是最真實的家,處處都瀰漫著家的味道。她為作為一個北京人而感到自豪,為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在異國他鄉也常常綻放其標準定志式的笑容。
書中的文字,有雨中去東城區圖書館聽課,有雪中去文化宮取經;有於燈光璀璨的舞臺上獻舞,也有回到燕趙大地對家鄉的感懷。自然,不乏對親情的訴說,對文友的記述,對同事的感恩,對逝者的追思。
秦景棉多愁善感。結網的蜘蛛,磚縫的小草。弟弟的小小苦難,父母的輕聲嘆息,還有朋友間臉色的陰晴圓缺,擦肩而過路人的一顰一笑,都會引起她心海的漣渏波動不止而流露於筆端,凝滯於稿紙。生活在文學之外的人,是不大會懂得文學中人的感受及其內心豐富的世界。
是的,這本散文集裡,並沒有宏大的敘事,沉重的主題。篇幅也短小,行文也收斂。當行則行,當止所止。然而有對人生的哲思,對世相的剖析,對生活的感悟,對家人、親人、友人的情愫。所有的文字都晾曬在豐沛的陽光下,沒有黑暗,連灰色也不曾有。卻充滿熱愛生活的情趣又不失典雅的小幽默,小心思,小情緒。平凡的小事,在秦景棉的筆下,就成了閱讀者有滋有味的享受。逐篇讀來,猶餘音在耳,有意猶未盡之感。
究其原因,我想作者雖講的是身邊的人和事、景與物、閱歷與過程。但她用文學之文字參與進來,用文學的眼光撫弄開來。所經歷的人和事,於是雖平常則不再平淡,就生出許多明亮與明媚、異彩與華彩來。也許不只是讀者,就是作者自己回望自己曾經留下的文字,也覺得此情值得追憶,不負流年。過去時時再現,即使只是一個人的感動。不然的話,經歷過也就經歷過了,不會留下軌跡。就如鳥兒飛過天空,天空並未留下鳥兒飛過的痕跡。
秦景棉的文字, 如春水般明澈蕩漾而又似河流倒影。沒有晦澀艱深之辭,無詰屈聱牙之語。自然而平實,鮮明而質樸。她的作品基本上是寫實,寫實卻很需要功力,觀察要細緻細微,描寫要準確傳神。
作者的文字如春水,其心靈必然也如春水。她筆下呈現春光無限,鮮花爛漫。一個人的創作,總是和他的經歷與閱歷有關。一個作家寫來寫去,其實還是在寫自己。秦景棉從家門到學校門,從學校門到大工廠門,從大工廠門又回到家門。如此波瀾不驚。其經歷與閱歷決定了她的寫作風格,其風格來源於其心態與心境,靜謐平和如春水,澄明通透。但痴怨愛戀的心緒,有感歲月蹉跎的惆悵與得寵於家庭的安寧,也匯集在這裡。這也是生命的本真。
秦景棉在現實中,不是一個精明人,卻是一個厚道人,兼有自卑有餘而苦於無法自我超越,有時就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有句話說得好,精明不是錯,厚道才是福。從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諸方面來說,她確是一個有福的人。在我所接融文友中,在人生之路和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還從未見過行為如此端莊,行文如此規矩,她也太正派、太正常、太良善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樣子。秦景棉所以成為這個樣子的秦景棉,我想,她心中總有一湖波光瀲灩,漣漪疊疊,清新朗潔的春水。
本文許福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家簡介:
許福元,筆名星白。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作協會員。主要作品有:詩集《早春》;小說集《半夏》《仲秋》《驚蟄》;散文集《瑞冬》;遊記《印象美國三十天》。另有作品散見《北京文學》《小說林》《小說月刊》 《星火》《當代小說》《飛天》《大家》等刊物。短篇小說「香火地」和「娘親舅大」分別獲2012年,2013年北京市職工創作「五一」文學一等獎。「捲毛活」獲首屆浩然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其作品多篇被收入各種選本。散文「盲人玫瑰」被列為中學生課外閱讀文本。小說「吊炕」「慄子. 立子」 被列為某高校高考模擬試題。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感動:四川揚琴《守望》「杜鵑」對「大山」一生守望的大情懷
李秀娟:溫暖的世界|散文
李言錄:水中情|散文
楊敏:一秒時光,一念天堂的人
顏獻平:埋藏在心中的歉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