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娟:夏雨幽思|散文

2020-12-19 文學天空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夏季如一個愛哭的孩子,雨便化作夏天的眼淚,大顆大顆地滾落,在天際間肆意紛飛,尋著那份的執拗的情思……

此刻,雨聲一陣急過一陣湧進屋來,伴隨著清涼的風。只見窗外的雨已經形成了一串串銀色的珠簾水幕,大珠串中間夾雜無數細小的珠串,密密匝匝的砸落下來,使大地陷入了一片迷茫中。窗外濃密的松針林已經快把整個天都遮住了,天也似暗了下來。在雨簾的掩映下,那蒼翠便彌散成一副水墨丹青,在雨霧裡輕輕蕩漾開來, 我急切走近窗前,生怕錯過了一分一秒……

時光在靜靜流淌,當我抬頭時,天已不再黯淡,只是一片濃稠的綠,低頭發現被雨水洗滌過的月季和冬青葉子在熠熠生輝,雨滴的拍打在上面,顫巍巍地抖動著。一串水珠順勢滑落,飛濺出去,散落在四處叢生的雜草間、爬滿牆頭的苔蘚上、還有那橫亙在雨中的幾根木頭縫隙裡……而流淌出來的雨水已經形成一片汪洋,四處攢動,尋找一線生命的出口。清冷的空氣裡似乎流動著一股熟悉的溫暖氣息,一種美好的情愫在心中湧動……

大地在雨中默然靜寂,鳥兒的啁啾卻沒有停歇,雨稍小一些時,它們便又在林間追逐喧鬧起來。就好像那些幼小的孩子,看見下雨,便抑制不住的興奮,穿上雨衣和雨靴在雨中縱情奔跑……

其實,我也想出去感受一下這雨中漫步的感覺。看到雨已經綿柔了很多,於是,撐起那把乳黃色的雨傘便出了門。

漫無目的的走著,雨在風中搖曳,幻化成一道青白色的幔帳,青山遠岱,濃墨如水,輕紗作帳,若隱若現。橋上的人影飄忽,似走入那一蓑煙雨中的江南小鎮,一切都是畫中情,畫中意,你也便入了畫……

我被一條小道所吸引,那是去往金臺觀的的一條捷徑。各種茂盛的植物在雨水中,似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長,已經快把這條幽深的小徑吞沒了,灌木深處綠意更濃,身處大自然的愜意的感覺,無以言表……

在細雨濛濛中,登上了金臺觀,此時,仰望這古風建築的樓閣,大氣恢宏而不失莊重,使人平添了一絲懷古的幽思和空靈的震撼之感。彩繪的亭臺樓閣縹緲在雨霧裡,比往日更加寧靜和神秘,穿廳過堂,似穿梭在歲月的長廊裡,閣樓上翹起的弧度,如同穿越了千年,雕刻出一個美麗的弧線,定格在一片煙雨中……

當雨水敲打磚紅色的瓦楞,叩擊著乳黃色的雨傘,吟唱出古老而蒼涼的曲調,迴響在耳際,那聲音清晰而幽遠。雨在飄飛,我的思緒隨之飄飛,不知不覺中伸出手去接那銜接成串的雨珠,浸潤了手掌,沁入了靈魂,卻沒有絲毫的冰冷。眼角處卻忽地飄過一個乳黃色的身影,衣袂飄飄,身姿嫋嫋,似回眸淺笑後便飄然而去。待我定睛去瞧,便只有輕紗幔似的雨霧籠罩著大地和一條泛著光的青石小徑延伸到遠方……此刻,遠處已經有亮起來了暖黃色的燈光,讓人心裡更有了一份暖意……

這暖意融融的光芒指引我沿階而下,下面沿路的青磚石牆也是古樸肅穆,猶如一條青色的巨龍,一路蜿蜒而走,每隔一段就會有一個八寶玲瓏小塔,處處彰顯出古風古韻,時時傳遞著道教精髓 ,這道牆把整個金臺觀圍繞起來。在剛下來的廣場正對面,雕有一尊張三丰全身像,清俊神逸,仙風道骨。側面黑色的大理石牆面上,篆刻著《道德經》和《張三丰簡介》等,紅色鑲邊,黑色做底,一個個金色小篆,穿過歷史的滄桑,訴說世事的變遷,不變的是生生不息的華夏兒女的愛國情和中華魂。承接著的是一組四十二式太極拳分解圖,畫面栩栩如生,人物鬚眉飄然。一路走過,似快速翻閱一本武功秘籍畫冊,動作連貫自如的太極四十二式在眼前掠過,使我有一種茫然而不真實的錯覺。他們在歷史浪潮的簇擁下,化作一幅幅生動的縮影,靜默在雨中……

雨依然在飄零,地燈也溫柔地看著這一幅幅歷史的畫卷而神往無限。可是,誰不想在現實裡也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所以,他此刻也在黑暗中努力尋找雨絲的身影,雨便在他溫柔的眼眸中化作一條條銀光閃閃的的鏈子,震顫在他的心房,拴住了他的愛戀,就如同旁邊風與柳枝的糾纏……

可是,柳枝依然在雨裡寂寞的飄搖,看著滾滾渭河水一路翻滾向遠方而去,卻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歸宿將會在何處?她時而會牽絆住我,想要問詢我答案,我向她揮揮手,示意時間會告訴她一切。

在一路有暖黃色的路燈的指引下,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小區那曲曲折折的小徑,心下便安然很多。暗紅色地磚在雨裡閃閃發光,是天然的地標,走到被兩邊幽竹環繞處,便有大滴大滴的雨點灑落在傘上,啪啪作響,卻分外動聽。院子裡靜悄悄,偶有人輕聲細語,也似怕驚擾了這美好的寧靜……

夜深了,雨寂了,便隨風沒入了黑夜,卻悄然滋潤了世間萬物,恬淡了酷暑難耐,拉長了夏日幽深的思念……

夏季如一個愛哭的孩子,雨便化作夏天的眼淚,大顆大顆地滾落,在天際間肆意紛飛,尋著那份的執拗的情思……

本文由劉高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者簡介:

劉高娟,陝西寶雞人,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心中所感所想。主要以散文創作為主、作品散見省內外知名文學網媒。現為微旬刊《大文坊》籤約作家,少兒微刊《苗苑》編委。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杜石栓:鈴聲悠揚|小說

許福元:溫暖一生|散文

許福元:絲瓜得意的日子|散文

王永明:父親·酒|散文

梅花:編輯部的故事|小小說

相關焦點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作者:陳劍暉(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關注當代散文創作的人們也許注意到,近幾年的散文已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散文從過去的「固體」到時下的大幅度「破體」,從面向社會寫作到面向天地寫作,從回憶鄉土到「重塑」鄉土。特別是,網絡的興盛使散文更貼近生活,親和大眾,甚至有人斷言:零準入門檻、即時傳播閱讀推動散文進入到「全民寫作的時代」。
  • 中考散文閱讀:找準散文線索,理清寫作順序
    線索是散文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線索的主要類型有: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例如:《滕野先生》這篇散文以「我」與滕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散文的順序,一般包括:選材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 唐詩、宋詞,卻很少見這一時期的散文,為什麼古代散文不受待見?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時期。《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季羨林散文裡的書影
    【光明書話】    季羨林先生散文用情極深,或賦花草貓狗以靈性,或寄天地以悲憫,或追述母愛,或抒發一以貫之的愛國情懷。這在東方出版中心新近出版的季羨林散文合集《園花寂寞紅》裡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 寫散文,不能不讀王鼎鈞
    創作點滴談(四)接前期(三)今兒談談臺灣的兩位散文大師余光中和王鼎鈞的散文語言。余光中的散文語言偏詩化,精美,重修辭。因為詩寫得好,散文語言深受詩的影響。驚蟄一過,春寒加劇。余光中有深厚的古文學養,詩又極好,其散文隨處可見詩的影子。並且,他曾在八十年代高舉改革散文的大旗,尤其在語言上,痛陳五四以來的弊病,務求去掉歐化,給散文以新生命。他說了,也做了。他的一篇篇散文佳作以排江倒海的氣勢,精美工巧的修飾和別開生面的布局,鶴立於文壇。
  • 何民:鐵匠張莽娃|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 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
    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陳仲庚馮紫英「新時代兵生活作品系列」散文一套共5部,940餘千字,僅從作品的厚度和字數來說,就是一套十分厚重的書;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讓人感覺其內容的厚重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高考文學類文本(散文)備考指要
    散文閱讀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文體之一。近年來,很多同學在高考備考中忽視散文閱讀的備考,他們認為,散文難度大,高考考查的機率小,所以集中火力集訓小說去了。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又可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2. 寫景散文:是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記敘、抒情、議論、說明等寫作手法,以表現人文環境、自然景觀和特定物件為主要內容的散文。
  • 散文寫作方法-人物二三事法
    如果說前面兩種是散文常用的敘事方法的話,那麼這一種就是散文常用的記人方法了。比如李莊的《任弼時同志二三事》和郭雲孟的《彭總在囹圄中的二三事》在題目上就已經表明了這類散文的內容和寫作的方法。人物二三事是散文寫人的方法,它與短篇小說,傳記文學的寫人方法有什麼異同呢?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天中晚報驛副刊發表作者張耀華散文《母親不養花》 ★平頂山晚報副刊發表作者王冠輝散文《我愛七月的山》 ★三門峽日報今日澠池/仰韶發表作者賀笑宜散文《向夏而生》 ★漯河日報水韻沙澧發表作者張秀紅散文《阿桃的月亮》 ★遼瀋晚報遲桂花副刊發表作者甫躍輝散文《
  • 散文|雷濤:草堂喜雨
    熱愛詩歌、散文寫作,有詩歌、散文發表於《成都晚報》、南充新聞網、西華師範大學詩刊等,常於教學之餘以詩歌、散文抒發生活之感。【「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
  • 原創散文:那年那月那場火
    生而為人當自由記錄生活擴展閱讀 原創 散文|故鄉.故鄉(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愛在離別時》原創 散文隨筆|留不住的心(原創)原創 散文 | 家鄉的雪(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遊走長白山原創 散文原創:波希米亞風格的披肩原創 散文原創|我讀曾國藩聆聽|戴望舒散文詩歌:十四行,雨巷,獄中題壁
  • 許福元:心靈的春水|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秦景棉散文集《春水》序秦景棉以一個朝聖者的虔誠,在文學創作之路上,一步一步堅韌地前行。無論換什麼樣的鞋子,她只認準在這一條路上跋涉,她對文學的持抱一直沒鬆手,一直秉持著耐心和毅力。
  • 莫測:靜靜的街子古鎮|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走進麗江,猶如踏進了樂池,餐廳、茶肆、商場、景點,到處都是音樂在飛揚流淌;走近閬中古城,「保寧醋」、「老陳醋」的吆喝聲響徹樓堂館所、大街小巷,且醋味瀰漫了每一寸空氣;走進磁器口,鼎沸的人聲高過歌樂山、蓋過嘉陵江。去到梵淨山,等候購門票,等候上纜車,等候景點合影的擁擠與喧囂,像潮水,一浪高過一浪。
  • 遊記散文:步履間感受時代的脈動
    於是,記錄這次特殊「春遊」經歷的遊記散文不斷地湧現出來,成為一個頗具規模也值得研究探討的文學現象。作為一種古老的文體,遊記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古代遊記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但遊記作者在自然風景面前,由物及人,或愉悅,或激昂,或憂傷,在風景之中放置自己的個人情懷。
  • 全本《畢淑敏散文》整理匯總(一)
    畢淑敏是當代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文字神閒氣定,字裡行間流露的是她的冷靜與善意。讀畢淑敏的散文,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情感的細膩,文辭的華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啟迪。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筆觸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
  • 在散文中尋回有溫度的語文課,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散文,在語文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小學到大學,從教科書到試卷,散文於無形之中形塑著我們的審美、語感,指導寫作,撫育心靈。現代散文的傳統至今已行過百年,承繼著魯迅先生開闢的道路,新一代的散文家們不斷地探索、開拓散文創作的邊界,將自己對時代的觀察、對自我的探索融入文字中。
  • 北國風光的畫師與歌者——序《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
    他最近把即將付梓的《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一書的書稿送來求序。我在酷暑中斷續讀了收入其中的四十多篇美文,如飲甘泉,沁人心脾;同時,對王曉廉四十餘載的散文創作歷程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早在二十幾年前王曉廉就讀於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時,我就知道他寫詩,也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