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鎮邦
王曉廉曾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文友。他最近把即將付梓的《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一書的書稿送來求序。我在酷暑中斷續讀了收入其中的四十多篇美文,如飲甘泉,沁人心脾;同時,對王曉廉四十餘載的散文創作歷程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早在二十幾年前王曉廉就讀於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時,我就知道他寫詩,也寫散文。後來也斷斷續續聽到他專注於散文創作,先後出版了十餘部散文集和詩集;據說,他的一些散文名篇,諸如《界碑》、《極目興凱湖》等廣為傳誦,還收入一些省市的中學語文課本。讀了這部佳選本,除了上述兩篇外,還有一些篇章給我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諸如描寫天目山深處基建工程兵探鈾礦的《天目山拾趣》;描寫完達山養蜂人愛情故事的《完達山中百花蜜》;通過小女兒養鳥故事表達當代人困惑的《籠中鳥》;抒寫大自然美景、詠嘆青春歲月的《始終記住那縷雲》;狀寫扎龍湖溼地、記述養鶴人事跡的《鶴鄉一家人》等等。無論是廣為傳誦的一些名篇,還是在閱讀中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篇什,均表明王曉廉已是一位具有獨特審美風格並逐漸走向成熟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善於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動人的意象和開掘醉人的詩意,於樸實中見優美;他的散文,善於描寫北方的風光,並把愛鄉愛國之深情融匯於風景狀寫之中。在描寫興凱湖以至黑龍江名勝諸多篇章中,他既是一位出色的畫師,又是一位動人的歌者;他的散文,語言簡潔而流暢,富有詩意,這大概因他既寫散文又寫詩,以詩為文有關。唯其如此,閱讀這部精選的散文集的經過,既是一次審美愉悅,又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在長期從事文學評論和文學教學之餘,也寫點散文自娛娛人,對散文寫作的甘苦自然也有較深的體會。因此,就閱讀王曉廉的散文結合自己散文創作的體會,略談散文創作的幾個問題。
關於寫景與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是我國詩文創作的重要傳統之一。王曉廉的散文創作,也遵循並發揚這一傳統。收入此集的四十多篇散文中,寫景或詠物的佔了很大比重。「北方風韻」、「興凱夢境」、「遠山遠水」等三輯文章,幾乎都是寫景的。寫景的作品,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寫的是名勝之景,諸如《尋瀑雁蕩山》、《泰山與我》,以及「興凱夢境」一輯中的大部分篇章,寫的是名勝之景,景美情濃,情景交融,讀來當然醒人耳目,搖人心旌。
另一類是寫平常之景,卻道出不平常之情的文字。這類寫景,我更為看重。像《始終記住那縷雲》,寫的是難以忘懷的「上山下鄉」時曾經勞動過的千畝坡地、山岡和人工防風林,「下工時從岡頂點走到坡底,跨過塔頭甸子裡那座小橋時,偶然回眸時所見到的驚人美麗。」作者輕描淡寫地寫道:「地平線上的夕陽隕落後濺起的漫天晚霞,霞光中飄動著一條與地平線平行的殷紅色雲彩,狹長、豔麗,無法比喻、無法傳遞的那種奇異之美,不親眼所見絕無法感受。」之後,筆墨蕩開,描述了當年「知青」在那千畝坡地上勞動的情景,最後才點出題旨:「記住那縷雲,不僅僅是記住那片土地上的歡悅,也為了記住在那片土地失落的靈魂。」因為,一個「知青」死後「埋在這塊田野的南頭,靠近雜木林子的荒野中。當下鄉青年隨時代大潮陸陸續續返回了城市,他卻一個人永遠地留在那裡,孤零零地聽雁叫雀鳴,看雪去雨來…… 」回憶那縷雲,道出那段情,也許是無意的或是隨意的塗抹,卻寫出了一種動人之情和樸素之美。這種景與情更令人感動。《界碑》中寫平凡而崇高的界碑,寫守衛邊防的默默無聞的戰士,他們爬冰臥雪,含辛茹苦,不屈不撓,書寫的是一種家國情懷,當然感人至深,這是不待言的。
關於敘事與寫人。王曉廉的散文,善於用委婉的筆墨描述各種各樣動人新鮮的故事,而在講述故事中向讀者推出各種既平凡而又傑出的人物。講故事的目的還是為了寫人。《鶴鄉一家人》記述了養鶴人的故事。篇尾,他寫道:「妻子不會喝酒,心卻被丈夫的歡愉溶醉了。她想起跟丈夫一起養鶴這麼多年,自己還是個農村戶口的臨時工,按說,真不如回村幹專業戶發家快。可是,一看到比孩子感情還深的丹頂鶴,想到滿天仙鶴飛舞的未來,她就打斷了辭職回村的念頭。她離不開鶴!」讀罷這篇動人的散文,我們不能不為這篇詩意的真實故事所感動。《寂靜的山谷》寫躲在深山中種地,為了全家度過荒年而默默勞作的爺爺。這些篇章,寫了各種人物。而在寫景狀物中略寫人物,簡單的幾筆人物速寫,就突出人物的精神風貌。看來,敘事是為了寫人,在敘事中寫活人物,也是散文創作一條必須遵循的規律。
關於實寫與虛寫。在散文創作中,無論是敘事或寫景,都有實寫與虛寫之分。縱覽收入此集中的四十多篇文章,諸如《如磐珍寶島》《白夜,在漠河》等篇什,或敘事,或寫景,都有些過於實。這類文字,雖有翔實綿密之優,卻有繁瑣之嫌而少空靈之美,缺乏散文的美質。與之相反,像《界碑》、《極目興凱湖》、《不凍河》、《柞葉情》之類的篇章,無論敘事、寫景、抒情,均為虛寫,寫事或物,均高度概括,寫得比較空靈,因此抒情也比較盡興。我比較喜歡這類文字,而事實證明,這類文字也受到讀者的喜愛,傳誦較為廣泛。
王國維先生說過:「散文易學而難工。」我以為,此乃至理名言。要寫出幾篇好的散文作品,成為一個真正的散文家,談何容易!王曉廉從事散文創作凡四十餘年,出版散文集也有十餘部,但真正稱得上佳作廣為傳誦的也就那麼幾篇,這說明散文的確是「易學而難工」。但是,《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的編選與出版,無疑是對他四十餘年散文創作歷程一次很好的回顧與檢驗。願王曉廉寫出更多更好的散文佳作來!
2019年7月7日於北京亞運村
(何鎮邦,魯迅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