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昌小英
在邵陽,「一村一輔警」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社會治理品牌。該市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一村一輔警」農村警務新機制,在全市3299個行政村建立輔警工作站,每個村配備1名輔警,實現警力前移,打通農村警務「最後一公裡」。
今年6月,「一村一輔警」工作被納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全國推廣。7月,「一村一輔警」農村警務機制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單項示範創建項目。
落實「八員」職責,夯實基層治安
邵陽市人口830多萬,70%為農村人口,農村地域廣、經濟基礎薄弱,警力不足難以下沉。2016年以來,該市投入11億元實施公安基層基礎建設三年行動,體系化布局「一村一輔警」工作,實現行政村輔警全覆蓋。
為確保輔警履職能力,該市按公務員招錄方式統一招錄輔警,明確「治安防範組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情報信息採集員、法律政策宣傳員、便民利民服務員、警務下沉聯絡員、交通安全協管員、鄉村義務消防員」輔警「八員」職責。通過開發應用「一村一輔警」管理平臺、手機APP掌上警務平臺,推行層級化管理,實現對「一村一輔警」動態實時管理,並實施市局負責骨幹培訓、縣局負責崗前培訓、派出所負責隨崗輪訓和夜校培訓的「三級培訓」機制,開展大練兵活動,提升輔警素質和能力。
「一村一輔警」紮根基層,充實到治安防控最薄弱、最需要的農村,實現專業隊伍和人民群眾的有機結合,著力解決基層治理新情況新問題新困難、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基層警務改革和鄉村治理的新路子。
「『一村一輔警』實施後,全市165個農村基層派出所的平均警力從6.8名提升到19.9名,增加了近2倍。」邵陽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譚學軍介紹。近3年,該市農村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別下降35.83%、19.59%,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1.8%,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警務關口前移,推進平安建設
11月19日,大祥公安分局羅市派出所輔警陳世明在村裡開展日常工作,接到群眾求助,村裡兩位老人因釣魚發生糾紛,請求調解。陳世明立即前往現場處置,在他的耐心調解下,兩人達成和解。
「把小事處理好,大的矛盾糾紛就不會發生。」陳世明說。
「一村一輔警」工作推行以來,3299名駐村輔警堅守在基層崗位,時刻奮戰在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前沿,成為農村治安第一道防線。通過發揮社會治理組織者、社會矛盾調解員和社會摩擦潤滑劑的作用,駐村輔警將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處由「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平安建設。今年1至11月,全市駐村輔警共開展治安巡邏28萬餘次,法制宣傳20餘萬次,採集信息164.7萬餘條,調解糾紛2.7萬餘起,協查行政案件4196起,協破刑事案件874起,化解民轉刑案件555起。
「一村一輔警」還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等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全市輔警堅守在戰「疫」最前線,共核查車輛7.7萬餘輛,核查外地市返邵人員20餘萬人次,調解因疫情引起的矛盾糾紛2000餘起。
守護百姓身邊,服務便捷高效
「一村一輔警」工作站建在村裡,輔警生活在群眾身邊、服務到群眾家裡,成為守在老百姓身邊的「警察」和全天候的「服務員」,任何事情都能第一時間處置。
11月30日,洞口縣黃橋鎮四合村侯大爺的5頭耕牛在山間放養時丟失。四合村及周邊村的4名駐村輔警得知情況後,立即參與搜尋。通過地毯式搜索,在離牛群走失現場5公裡外的深山找回耕牛。
建立「一村一輔警」隊伍後,全市各派出所紛紛推行「戶籍代辦制」,村民不出家門,駐村輔警上門服務,為群眾代辦身份證、戶籍事項,群眾通過手機APP終端就可以查看辦理情況。
「駐村輔警與群眾心連心,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武岡市石羊村黨支部書記楊恢彪說。
今年1至11月,邵陽市駐村輔警走訪群眾266萬餘戶次,為民辦實事21萬餘次(起),排查隱患4.5萬餘起,交通協管9.2萬餘次。駐村輔警的面對面服務,切實提高了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