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青龍:小小法庭工作室打通法治鄉村最後一公裡
新華社石家莊12月4日電 題:河北青龍:小小法庭工作室打通法治鄉村最後一公裡
新華社記者劉桃熊
「多虧『說和人』幫我們解開心裡多年的『疙瘩』,如今我們鄰居兩家啥事都互相幫襯著,再也不別著勁兒了。」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隔河頭鎮大森店村村民鮑某齊對村裡的「說和人」滿是感激。
鮑某齊口中的「說和人」,其實是該村法庭工作室調解員。今年以來,為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青龍以延伸基層法庭職能為突破口,在全縣行政村設立「法庭工作室」,將訴前調解平臺「一鄉一庭」關口前移到「一村一室」。
大森店村法庭工作室,就設在村委會一樓。村支委鮑成國是調解員之一,針對鮑某齊和鄰居鮑某連的土地糾紛,鮑成國照例採取「背靠背」「面對面」調解法,先分別與矛盾雙方單獨交流,了解情況後,以法庭工作室的名義邀約雙方進行面對面溝通。在找出癥結所在後,正式進行調解,不到半天,雙方籤下協議,正式化解了糾紛。
眼下,青龍25個鄉鎮396個行政村中,已全部設立了法庭工作室,還形成了標準化的調解流程。運行近一年來,這一調解機制累計調解各類糾紛案件1000餘件,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工作室的職能也不斷擴增,除了參與調解民事糾紛外,還包括向法院報告群眾對法院裁判結果的意見,並協助做好判後答疑工作;向法院報告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糾紛等重要輿情信息,做好矛盾糾紛的風險預判和提前化解;協助法院各部門送達法律文書;協助法院執行局和法庭的執行工作等。
據青龍縣法院院長楊峰介紹,青龍縣總人口57萬,老百姓之間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靠法律解決可能出現「案結事不了」的情況,當事雙方還傷了感情,甚至埋下更大的衝突隱患。法庭工作室以法律為底線、以道德為基礎、以情理為準繩,法律與道德共同發力,打通了法治鄉村建設最後一公裡,在調處糾紛的同時進行普法教育,實現「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責編:薄晨棣、閆妍)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