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明確法治鄉村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

2020-12-22 國際在線

  原標題:我省出臺實施意見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到2035年法治鄉村基本建成

  12月21日,記者從河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獲悉,日前河南省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河南省法治鄉村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實施意見》明確了完善涉農領域立法、規範涉農行政執法、強化鄉村司法保障等九個方面的目標任務,要求各地各級各相關部門著力推進鄉村依法治理,走出一條符合河南實際、體現河南特色的法治鄉村之路。到2022年,努力實現涉農法規制度更加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鄉村法治可信賴、權利有保障、義務必履行、道德得遵守,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社會和諧穩定開創新局面,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法治鄉村基本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意見》加大對農民合法權益的司法保障力度。《實施意見》強調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完善人民法庭巡迴審理制度,合理設置巡迴辦案點和訴訟服務點,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訴累;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涉黑涉惡犯罪、邪教組織;重拳懲治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增強農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推進困難群眾執行救助體系建設,及時實現農民合法權利。(河南日報記者 石可欣)

相關焦點

  • 明確「時間表」「路線圖」,2020年金山區基層法治建設這麼幹!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5月12日報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要實現法治建設藍圖變地圖,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勢在必行。今天(5月12日)下午,金山區召開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會議暨基層法治建設現場推進會,繪就路線圖、明確任務項,著力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穩紮穩打、落實到位。
  • 三中全會前瞻:新土改亟待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原標題:新土改亟待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深化中國土地制度改革,不僅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同時對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緊迫的現實意義。
  • 景縣王瞳鎮:建設法治鄉村 提升鄉村發展動力
    前幾日,景縣王瞳鎮封莊村村民蘇俊義和鄰居又因為耕地的事情吵了起來。原來幾年前,村裡重新丈量了土地,而蘇俊義總是覺得自家耕地被鄰居多佔了,和鄰居鬧起了矛盾,自此兩家不相往來。 村黨支部書記馬洪剛及時趕到,在他的耐心勸說下,兩家終於鬆口同意再一次丈量土地,馬洪剛叫上幾名村幹部,拿起量尺直奔地頭,丈量結果是誰家耕地都不多,誰家耕地也不少,最終兩家握手言和。
  • 人大代表張雷:《能源法》要為「能源革命」設定目標和時間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建議,「能源革命」這一重大長期戰略需要通過總體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在《能源法》固化落地,尤其要設定碳排放淨值為零的長遠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對此,張雷表示,《能源法》的制定將為「能源革命」戰略思想落地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 安化縣清塘鋪鎮龍坳村:打好「三張牌」,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龍坳村位於益陽市安化縣與婁底市交界處,東北與本鎮四個村相鄰,西南與婁底漣源和新化兩縣接界,由原檀樹、坪力、龍坳三村合併而成,全村共有43個村民小組,1112戶4210人。近年來,龍坳村抓住黨員這一關鍵少數,堅定不移地走法治鄉村建設道路,讓社會安定和諧起來,人民生活富起來,鄉村換了新面貌。
  • 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立法如何發力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草案時普遍認為,草案將黨中央有關方針政策和地方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下來,明確相關政策措施,完善相關制度,可以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法治保障。李銳委員說,通過立法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政策措施固定下來,可以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道路,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7家央級媒體組團來秭 聚焦法治鄉村建設
    10月10日至13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法治日報、農民日報、央視網等7家中央重點媒體來到宜昌,踏訪秭歸,聚焦法治鄉村建設。,採訪法律援助受益人,還原人民調解現場,領略峽江文化,觸摸了秭歸縣法治鄉村建設從發源到不斷提升的過程。
  • 「法治鄉村建設基層行」天然港村:法治觀念強,主人翁意識濃
    交界之地,矛盾糾紛相對較多,但這裡卻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12月8日,記者探訪天然港村。該村黨總支書記張唐雲認為:「村民法制觀念強,決策村裡事務準確,從而大家越來越有幸福感、獲得感。」「鄉村要治理好,村民的法制意識是基礎,也是關鍵。」
  • 【工作動態】昌邑市司法局用好「三大員」 耕植鄉村振興法治沃土!
    【工作動態】昌邑市司法局用好「三大員」 耕植鄉村振興法治沃土! 【點擊藍字一起歡度元旦】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的鄉村振興
  • 聚集鄰水縣教育科技和體育局法治建設
    創新形式深入推進「七五普法」為深入推進教育系統法治建設,該局調整了推進法治建設領導小組,縣委教工委書記、局黨委書記、局長熊緯擔任組長,對法治建設工作親自調度,將法治建設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全面工作規劃,確工作任務和職責分工,加強工作調度和過程管理,統籌推進系統內普法依法治理有關工作。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
    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紮實成效。要對大運河及沿線資源進行全面排查,了解產業、城鎮、鄉村、旅遊資源狀況,精準掌握大運河河道、水量和周邊土地、文物等現狀,為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推動新鄉賢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有機融合
    它既汲取傳統鄉賢文化中的價值精華,又踐行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發揚傳統鄉賢品格,又凝練現代鄉賢品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社會相契合、傳統與現代相對接的文化。 總的來看,新鄉賢文化作為一種「軟約束」「軟治理」,在促進鄉村自治共治、夯實鄉村德治根基和引領鄉村法治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促進鄉村自治共治。傳統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 湖北秭歸:法治鄉村繪就和諧新畫卷
    近年來,秭歸縣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構建了黨建引領,法治、自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讓法治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小標題)法援兜底,法律服務促民生「真的要感謝法律顧問聶浩。沒有他,我家恐怕就『塌』了。」楊林橋鎮響水洞村村民鄒榮秀(化名)回想起去年的事依然激動不已。響水洞村半山建屋,住戶散落,鄒榮秀與丈夫生活拮据。
  • 北京明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重點 第四使館區、環球影城等在列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京明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重點,第四使館區、環球影城等在列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9月27日上午,在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副主任於海永介紹,北京市將雁棲湖國際會都
  • 為建設法治鄉村,山東濟南這個區「十八般」武器全用上了
    「俺們章丘的法治鄉村建設,使用渾身解數,錘子、刀子、棍子都用上了,效果能不好嗎?」面對筆者採訪,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高淑貞說道。農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
  • 四川遂寧經開區司法分局:夯實法治根基 護航鄉村振興
    民主與法制網四川訊(記者 黎志飛□李鑫)今年以來,遂寧市司法局經開區分局(以下簡稱經開區司法分局)抓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等機遇,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對口幫扶聯繫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和法治服務,鄉村學法用法蔚然成風。
  • 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大家手筆)
    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一個重要著力點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要求。  政府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步驟。
  • 「法治鄉村建設基層行」洗壁村:文明鄉風吹進百姓家
    「法治鄉村建設,是我們村的一大特色。」洗壁村黨支部書記鄧發靜介紹,該村利用「村村響」、微信群、村民法治學校等平臺,經常性開展法治宣傳,村組幹部帶頭學法、守法,村民法治觀念越來越強。正逢星期一,不少群眾前來村部辦事。為方便群眾,洗壁村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對48項涉民服務一站式集中代辦。
  • 規劃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路線圖
    關於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建設意義,有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學界對此做過不少介紹,但是對於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內涵缺少明確的解釋。根據已公開的建設規劃,能力等級量表、相應的外語等級考試、外語考試質量標準等均是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重點目標。除此之外,還應包含哪些建設內容?該體系僅包含英語能力測評體系還是應該涵蓋其他外語語種的能力測評體系?
  • 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社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人民權益,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場,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綱要》將「保障人民權利」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原則,將「加強權利保護」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的五大重點工作之一。在保障公民參與權方面,提出健全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