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章丘的法治鄉村建設,使用渾身解數,錘子、刀子、棍子都用上了,效果能不好嗎?」面對筆者採訪,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高淑貞說道。
農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近年來,濟南市章丘區通過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有法更美」專項行動,加大鄉村社會治理法律法規貫徹力度,引導幫助全區80多萬農民運用法律武器正確維護自身權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油錘緊敲打,老賴無處藏」——讓每一起執行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老賴的承包費終於有著落了!」「感謝法院伸張正義!」6月10日早上7點,隨著8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相公莊街道巡檢村850畝麥田裡來回穿梭作業,上百口村民圍在地頭指指點點,對章丘法院20多名頂著烈日維護割麥秩序、給小麥稱重記錄的執行幹警連挑大拇指。
原來,2019年10月,章丘法院審理了巡檢村村委會與王某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依法判決王某給付村委會承包費148萬餘元賠償損失,並將涉案土地850畝恢復原狀返還該村。王某上訴後,被濟南中院駁回,維持原判。今年5月下旬,章丘法院收到巡檢村的執行申請,並依法予以立案。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被執行人王某始終未履行義務。
這是涉及基本民生的大事,章丘區委政法委立即協調區法院啟動重大案件執行工作機制。這些耕地是村民的口糧田,涉及村裡210多戶、1100多位村民,疫情期間群眾外出打工受到一定影響,這148萬餘元承包費對村民們來說就是一筆保底的錢。眼瞅著涉案承包土地上的小麥熟了,根據當事人申請,法院執行局決定,「先把王某種的這850畝麥子收了,給村民抵債!」
近年來,章丘區堅持嚴懲嚴重失信行為,執行工作的力度和措施不斷加強,破解執行難問題取得實質性突破,真正構建起「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以區法院執行局為骨幹的政法幹警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區別個案與群體案件、被執行主體類型、案件標的額大小,用足用活各項強制措施,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嵌入章丘政務網,實現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自動查詢,公布執行人,限制高消費,重拳打「賴」,讓老賴寸步難行。
3月2日,有19位農民工手持一張20萬元的欠條來到章丘法院,要求起訴某用工單位,但欠條中只有部分農民工的名字,疫情期間怎麼立案、怎麼判?承辦法官慄偉昭一時心裡沒底,他深知維護農民工權益無小事,為幫助農民工及時要回血汗錢,降低維權成本,慄法官及時將案件引導到法院訴訟調解服務中心,決定由訴調中心特邀人民調解員對該案件進行調解解決,雖盡力調解,但雙方因分歧較大未達成一致意見。小慄所在的審判團隊經過分析研判,迅速決定使用小額訴訟程序立案並選擇網上開庭,經過法官對用工單位負責人苦口婆心的辯法析理,雙方「握手」言和,19位農民工高高興興拿到了辛苦錢。
章丘區探索出分類、分段、集約執行模式,多方現場協助監督,窮盡措施執行到底,由此形成的強大震懾,營造了「老賴」不敢賴的社會氛圍,有力促進了農村誠信體系建設。
「刀為百兵帥,俺有主心骨」——讓每一個村民都有自己的專屬法律顧問
生活中的你,遇到過法律問題嗎?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求助誰?是嫌找律師費事費錢而主動放棄?還是找親戚朋友自行解決?章丘區司法局針對貧困戶、流轉承包經營權的農戶、「三留守」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建立「農民專屬法律顧問」制度,把40名業務能力強、法律素質高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調配到150個貧困村擔任「駐村(社區)法律顧問」,向群眾提供全方位法律諮詢、法治宣傳、法制講座和矛盾糾紛化解「零距離」法律服務。現在,章丘的農民群眾不用出村,一個電話就能約到「法律顧問」前來赴約。
6月1日下午,魯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商苗苗在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群裡提供了一條線索:在案件代理過程中,偶然得知袁莊村出嫁女袁某,在丈夫家遭受了比較嚴重的家暴,因袁某是聾啞人,與其溝通交流困難,建議村法律顧問從村委處了解情況為其提供有效幫助......得知這一線索後,區司法局公律科第一時間聯繫該村法律顧問王健,王健半小時內就趕到袁某家中,詳細了解情況後,給予了合理建議,並協助其完善了下一步的法律程序,目前,案件已移送法院審理中。7月3日早上5點多,還在睡夢中的王健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叫醒,由他擔任法律顧問的丁莊村村支書打來電話,說是有一起棘手的矛盾糾紛需要調處,他立即和街道司法所長王峰前往該村。原來,該村村民張某不慎失火燒壞核桃、蘋果等經濟林木300多棵,涉及13戶村民賠償額達數萬元,張某家庭困難,一時難以籌措,涉及的村民大多依靠經濟林木生活,情緒也比較激動,村書記先後調解多次,都沒有成功。張某急火攻心,兩次上吊,萬幸都被及時發現救了下來……王健領著13戶村民到周某家現場辦公,苦口婆心,對承包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賠償款從300元起一降再降,一直降到一棵樹賠償50元,目前,13戶村民有12戶已達成協議,領取了賠償款。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以來,章丘區創新開展了別開生面的法律服務活動,即普法+法律服務「方桌會」。區委政法委聯合宣傳部、司法局、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社區的領導幹部、機關幹部與老百姓、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法官齊聚一堂,一起圍坐在方桌前展開熱烈的討論,以拉家常的方式開展普法和法律服務活動。「方桌會」內容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讓公共法律服務「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法律服務,既滿足了社區老百姓對法律的需求,又強化了老百姓學法、懂法、用法意識,深受老百姓歡迎。自啟動以來,普法+法律服務「方桌會」這一兼具實效、便民、惠民特色的服務形式在全區迅速推廣。
「棍打一大片,慧眼辨真偽」——讓每一份村級合同都成為無瑕疵的經典契約
「你們村跟土地承包人籤的這個合同有點小問題,付款方式和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清楚,後期容易產生糾紛。」在官莊街道法家峪村村委會院內,司法所長牛曉冰一邊翻看村裡籤的合同,一邊給出建設性意見。
遇到瑕疵合同怎麼辦?是「藏著捂著」還是「壯士斷腕」?去年以來,章丘區推出「法治把脈、法律問診」活動,對所有村級合同全面審查,針對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銷合同、無效合同三種瑕疵合同,分門別類制定整改方案,組織廣大村居法律顧問全面參與,助力化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頑痾痼疾」。去年以來,村居法律顧問共審查合同5200餘件,出具法律意見書271份,處置不規範合同1916份,協助村居集體收回資金5000餘萬元,避免因合同不規範可能造成的損失近億元。有利推動了「三資」管理權責全面梳理,助力全區村居各項發展要素的進一步激活,達到了黨委政府、村居、群眾三滿意的效果。
章丘區還聚焦村級權力清單,將村級權力與村規民約、鄉俗民風相結合,梳理出20多項村級事務權力,針對農村因村務管理不規範、村幹部法治意識不強、村民知情權、參與權得不到保障等產生的「三資」管理混亂問題,深入研究,精準定位,靶向施策,堅持法治和自治相結合,在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的前提下,通過精準的基層法律服務實現依法自治、推動程序公開,保證村民知情權、異議權,努力實現程序與實體合法合規以規避不規範帶來的法律風險,有效促進了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規範開展,為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鄉村振興,有法更美!中共濟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紅軍說道,「章丘區在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創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有效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增加了農民收入,充分激發了鄉村治理的活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