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網四川訊(記者 黎志飛□李鑫)今年以來,遂寧市司法局經開區分局(以下簡稱經開區司法分局)抓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等機遇,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對口幫扶聯繫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和法治服務,鄉村學法用法蔚然成風。
健全鄉村法治體系 打造農民精神家園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鄉村的不斷發展,群眾的法治需求和法治觀念與日俱增。面對這種形勢,經開區司法分局順應時代要求,積極培育法治發展新動能,大力推動法治建設走向基層、走向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遂寧經開區司法分局局長周小冬對記者說到。
為健全鄉村法治體系,經開區司法分局積極指導農村的黨建工作,不斷完善「村黨委領導、村委會負責、群團助推、村民參與、法治保障」的治理體系,通過開展「法律七進」,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在村辦公場所,科學設置法律顧問公示欄、座牌,公布村法律顧問姓名、職能職責、工作時間、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確保群眾在急需法律服務時能第一時間與法律顧問取得聯繫,能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司法所加強村法律顧問人員管理及工作監督,嚴格檢查測評法律顧問工作履職情況,確保法律顧問人員到位、履職到位,切實保障「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紮根基層、落地生效。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服務鄉村經濟發展
今年,遂寧經開區入選首批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經濟發展不斷提速。「車越快越難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加速,農村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也日漸突出。
經開區司法分局充分利用各種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還在臨近年終時,分局全體幹部職工深入聯繫村開展脫貧攻堅懇談會,聽民聲解民困。懇談會上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握群眾代表真實用意,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治理有序是保障,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是關鍵。鄉村治理要講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要讓基層幹部群眾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該局加大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力度;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緊緊圍繞防範化解鄉村振興、精準脫貧、鄉風文明建設三大攻堅任務;創新普法學法方式,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育力度,以「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為載體,切實提升鄉村法治實踐水平。
多元化解基層矛盾 法律服務惠村民
買到假農藥、假種子、子女不贍養老人、夫妻離婚……怎麼辦?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村民如何維權?此類問題都是村民高度關注的焦點,每次村裡舉辦類似的法律宣講會,前來諮詢問題、了解政策的群眾絡繹不絕。
經開區飛鳳村村委會書記王軼告訴記者,當下農村「空心化」問題比較突出,留守鄉村多以老弱病殘人員居多,客觀上給普法工作帶來了困難。
86歲的林婆婆是村裡的留守老人,多年前改嫁同村人,但自身沒有生育能力,老伴和養子去世後,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子又在外地工作,如何養老就成了難題。最終,在經開區司法分局和村「兩委」的協調下由老人的侄兒媳婦進行照看,產生的費用由村「兩委」墊付,經開區司法分局則是送上節日慰問品和生活用品。
依法治村就得依法辦事,依法解決村裡大小事務和村民的矛盾糾紛,讓村民學法守法。鄉村治理僅靠剛性的法律法規也不行,還需要以真摯的感情溫暖人的心靈、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嚴規範人的行為。今後,經開區司法分局將立足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法治需求,積極探索司法行政機關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