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鄉村治理組織體系 切實促進鄉村振興

2020-12-22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曹威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作為黨和國家在新時代處理好「三農」問題的核心戰略和重要舉措,鄉村振興較之於脫貧攻堅,在要求和定位上既有「變」,也有「不變」。「變」之處在於:脫貧攻堅是點上著力,強調精準方略、對症下藥、靶向治療;鄉村振興是全面發力,注重總體設計,強調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不變」之處在於:兩者均統一於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統一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統一於黨帶領全體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動能、市場和社會組織的創造動能、村民自治組織的內生動能,有助於推動構建共生、共建、共享的鄉村治理共同體,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與「三農」發展的新篇章。

  從鄉村組織振興入手,激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組織動能」,必須處理好「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一方面保持「不變」的戰略定力,繼承發展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持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在「變」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根據鄉村振興全面性、總體性特徵推進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和組織機制的更新交替,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保持黨組織「軸心」定位不變,夯實政治領導力量,激發引領動能

  黨的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是鄉村脫貧攻堅最優勢資源、最重要平臺和最有生的力量,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政策、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方面展示出了強大力量。進入鄉村振興新階段,應繼續發揮其「主心骨」作用,激發引領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一是健全「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通過縱向黨組織系統突破區域和行政壁壘,形成省市兩級抓統籌、抓規劃、抓政策研究,縣鎮村三級主任主要抓實施、抓操作、抓落實的有效聯結局面,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抓手;二是將扶貧駐村工作隊和扶貧第一書記逐步轉變為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吸納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保障「後脫貧」時代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資源注入和有效性資源承接;三是大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統」的能力,加強其對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做好機構職能的劃分與整合,形成各類組織有序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格局。

  保持市場和社會組織參與格局不變,建構增能賦權機制,激發創造動能

  要順利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必須著力破除扶貧攻堅階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行政力量推動產業發展的單一局面,運用市場思維、調動社會資源、依靠社會力量,激勵多元組織共同參與、共同建設,激發鄉村振興的多重活力。

  一是繼續鞏固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發揮合作社、供銷社等組織對農民的組織帶動作用,引導幫扶主體、社會資本以入股合作的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以集體化和組織化為支撐,全面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二是大力孵化、培育、扶持農村服務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社會組織,降低準入門檻,建立信息對接平臺、培養專業人才、改善法治環境,破解其「成長煩惱」和「發展困境」,利用社會力量的物資、專業、人才優勢,助力農村社會養老、科技、衛生、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

  保持村民自治組織主體地位不變,完善民主參與體系,激發內生動能

  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農民首創精神,把服務農民、造福農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為了農民、依靠農民、成果由農民共享、得失由農民評判,從而真正確立農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激發鄉村內生發展的動能。

  一是進一步健全村民參與治理機制。創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有效形式和平臺載體,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增強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二是加強村民自治能力建設。培育自治文化,增強村民信息獲取與分析、議事協商參與、意見與利益表達、民主監督等能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和村民個人在鄉村振興各類事務中的有效參與;三是暢通村民訴求表達通道。充分發揮自治組織在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功能,使矛盾及時化解在農村基層,營造鄰裡互幫、村民互助的良好氛圍,形成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切實促進鄉村振興。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切實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謀劃部署我市鄉村振興工作,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符合我市市情農情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
  • 全國人大權威專家解讀:鄉村振興為什麼要立法?立什麼法?怎麼立?
    2018年中央明確要求「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提出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握新形勢、明確新任務、展現新作為。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成效顯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工作穩中有進,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 五河縣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_蚌埠市人民政府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
  • 找準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點
    安徽省老科協農業分會理事 徐煥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3.1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一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房宅地「三權」分置制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要深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
  • 安徽泗縣黃圩鎮:鄉村治理注入鄉村氣息
    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自治是目的。鄉村是否振興,治理是否有效,要看自治能力行不行、強不強。泗縣黃圩鎮通過鄉風文明建設、網格化管理、平安送到家等措施,抵制歪風、弘揚正氣,切實改善鄉村精神面貌,讓鄉村治理更有鄉村氣息,從而不斷提升自治能力。
  • 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立法如何發力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中央一號文件、相關規劃計劃、改革方案、實施方案等政策密集出臺,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用法律將已有戰略和政策、規劃及推進措施等固定下來,有利於為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也表明了『所有鄉村都要振興,一個村莊也不能少』的決心。」王景新說。
  • 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農村實際,大力推進誠信教育,強化村民的社會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提高鄉村群眾人文素養。結合新時代基層幹部群眾的理論需求,加強政策宣傳、知識傳授、價值傳播,提高鄉村群眾人文素養。組織社科專家基層行活動,推動鄉村黨的理論和社科知識普及。不斷推進公共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雙重壓力下,一些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仍然存在環保讓路的問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尚未建立,綠色、有機等認證工作推廣不夠,休閒農業、鄉村民宿也存在同質化現象,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有待提高。三是鄉村振興的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須提升。
  • 【一線傳聲】金融如何支持鄉村振興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5月,中央政治局通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上述兩個文件的出臺,不僅指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還明確了實施的具體路徑,指出金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要「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概況介紹
    張軍(2018)從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對鄉村發展的認識角度出發,概述了日本促進鄉村發展的大體做法。孟祥林(2017)從美麗鄉村建設角度總結日本造村運動的相關經驗。王偉勤(2013)從鄉村治理角度梳理了日本鄉村過疏化風險治理的經驗借鑑。
  • 泉港前黃鎮:學好村官「秘籍」 服務鄉村振興
    近日,泉港區前黃鎮舉辦村幹部暨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培訓班,各村主幹、紀檢員、黨務工作者及財務人員等80餘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以基層治理需求為導向,授課內容包括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及流程規範、村主幹日常監督管理二十條措施、村級民主議事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業務等,精準補齊當前農村工作短板,著力轉變村幹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持續增強政治意識、提升履職水平,當好群眾的「帶頭人」「領頭雁」,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
  • 金寨縣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金寨縣是全國首批115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市、區)之一。為推動試點工作順利開展,金寨縣成立聯合督查小組,採取「望、聞、問、切」方式,對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開展全面督查。「望」任務落實情況。
  • 「三個銜接」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本報訊(記者黃華通訊員楊明華周志恆)「昨天剛發往內蒙古5000株雪松,今天又接到3000株國槐訂單,圍繞花木做文章,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子越走越寬,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12月16日,正在組織工人裝車的汝南縣常興鎮馬屯村村委會主任付正建高興地說。
  • 心得體會範文:鄉村振興的感悟5篇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鄉村振興應該從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五個方面著手。護綠色,生態興。
  • 讓黨建之光「靚彩」鄉村振興願景丨時評
    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黨建引領。當前,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著力推動黨建之光持續照進鄉村振興廣闊天地,繪就最美富春山居圖。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原標題:丁小強到市農業農村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調研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12月15日,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到市農業農村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調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招商引資和新品種推廣等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 王予波在楚雄州調研時強調:加強黨的領導 促進鄉村治理
    王予波在楚雄州調研時強調:加強黨的領導 促進鄉村治理 2020-07-22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推動新鄉賢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有機融合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我們應積極發揮新鄉賢文化的作用,推進鄉村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新鄉賢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有機融合。 一 新鄉賢是一種有著文化根底,同時又能發揮道德引領的柔性力量。與傳統鄉賢文化相比,新鄉賢文化具有新的豐富內涵。一是「新」在文化主體上。
  • 喜獲「廣東鄉村治理示範村鎮」榮譽!佛山5鎮50村上榜啦!
    近年來,佛山將鄉村治理作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作內容,不斷完善和強化鄉村治理組織領導機制,抓好南海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經驗總結推廣工作,做實三級黨建網格工作、持續深入落實村(社區)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強化集體資產監管,推進「應上必上」平臺交易,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