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山東紮實推進法治建設...

2021-01-12 山東司法

法者,治之端也。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深入推進法治山東建設。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山東牢記於心、踐之於行。「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堅持厲行法治,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積極探索法治領域改革,夯實發展穩定的法治「壓艙石」,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越來越濃厚,法治山東「金招牌」越來越閃亮。

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紮實開展重點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立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傳染病疫情期間,到同一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對傳染病疫情期間違反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行為,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從重處罰」……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醫療廢物如何有序有效處置?立法規範!3月26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這是全國第一部省級層面關於醫療廢物管理的專門地方性法規,為疫情防控「火線」提供了法律「彈藥」。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回望「十三五」,山東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紮實開展重點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努力做到「立一件成一件」,行得通、真管用。5年來,共制定法規和法規性決定57件,修改法規75件,廢止法規和有關決議、決定32件,宣布失效決議、決定12件。

改革發展的「堵點」「盲點」,就是立法的重點——

制定全國首部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以創製性立法引領和推動改革,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保駕護航;出臺《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上升為法律規範,優化營商環境有了地方性法規可依。

人民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就是立法的焦點——

通過國內第一部省級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規《山東省反家庭暴力條例》,確立首辦負責制,擴大申請人身保護令範圍,向家庭暴力說「不」;出臺《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作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的規定。

2019年5月7日,一場特殊的立法聽證會在煙臺長島舉行。創新聽證方式,下沉聽證地點,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將立法聽證會開到「漁民家門口」,就《山東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聽取生產企業、漁民養殖戶等基層各行各業的陳述。這一打破慣例的探索,拓寬了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也收穫了真實、有效、接地氣的立法意見。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法,就必須開門立法、問法於民。5年來,山東堅持網上徵求法規草案意見建議,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集中召開立法聽證會,創新試點「返場聽評、蹲點調研」立法工作方式,充分發揮立法顧問、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外腦」作用,確保了立法更好地體現民情、匯聚民意、集中民智。

2015年底,全省設區市全部獲得地方立法權。「十三五」這5年,也是各市加緊地方立法、特色立法的5年。《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臨沂市蒙山保護條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截至目前,各市共制定180餘件地方性法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沿海七市均出臺了海岸帶保護法規,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沿海城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不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殭屍文件」怎麼辦?堅決予以清理,全力破除阻礙發展的制度束縛。2018年,省人大常委會對符合報備條件的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文件766件,督促文件制定機關對其中77件進行了修改、廢止、宣布失效,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山東首個規範性文件基礎資料庫,為運用大數據提高備案審查工作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

履責用權,「法」字當頭

依法而治,循法而行,為政者須率先奉法。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加強法治建設,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十三五」以來,山東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省政府定期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會議,主動向社會公開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邀請我參加討論稿的座談會,不僅是對我們政府法律顧問的重視和信任,也是政府部門履責用權先想『法』的突出表現。」連續三次當選省政府法律顧問,山東康橋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張巧良深有感觸。去年,張巧良對山東多項重點領域立法提出意見和建議,並被相關部門採納。

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一環。山東是全國第一個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省份,目前省、市、縣三級政府普遍建立起法律顧問制度。同時,還積極試點建立黨政一體的法律顧問制度,將法律顧問服務範圍擴大至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各部門單位和各人民團體。三年多來,各級政府法律顧問共參與政府立法、規範性文件審查等1萬多件,參與辦理各類行政複議應訴案件1000餘件。

行政執法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中心環節,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山東通過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給執法部門戴上「緊箍」,敦促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規範文明執法。

「執法人員都是出示執法證件後,再進行執法檢查。整個過程還會全部記錄下來,執法行為更加透明。」在濱州市組織的涉企行政執法隨機回訪中,多家企業為行政執法全程留痕點讚。為化解隨意執法問題,濱州市探索開展涉企行政執法備案管理制度,督促執法部門制訂年度涉企執法計劃,不得超出計劃到企業檢查,為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良好執法環境。

不僅如此,為加強行政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管理,山東還在全國率先啟動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兩清理」工作。清理後,2019年全省行政執法主體共7656個,比清理前減少2664個;行政執法人員共166313人,比清理前減少49137人。

健全「接訴即辦」機制、「免罰清單」機制、「法律服務代理」機制、「限時清欠」機制……良好的法治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全省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優化法治環境便是其中之一。《關於嚴格依法辦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意見》隨之出臺,集中清理一批不利於營商環境和公平競爭的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開展政府違約失信問題治理,探索建立「山東法治指數」等16項改革攻堅舉措紮實推進,山東用法治架起「防護網」、豎起「邊界線」、託起「公平秤」,營商環境更加穩定公平透明。

以示範創建帶動建設水平提升,山東積極參與國家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濱州市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淄博市「行政複議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濟寧市「健全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獲評示範項目。與此同時,省級示範創建也紮實開展,今年10月,第一批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公布,4個示範市、30個示範縣(市、區)、30個示範項目獲命名,營造起良好的法治政府建設氛圍。

辦案質效得到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讓人民群眾感受更多公平正義

369名員額法官,197名員額檢察官!9月28日,山東新一批員額法官檢察官遴選結束,566名遴選出的員額法官檢察官經過相關程序後將走上辦案崗位,成為山東司法一線骨幹力量的重要補充。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回首過去5年,山東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努力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作為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基石,員額制改革實現了法官檢察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截至目前,全省共遴選出員額法官檢察官1.4萬餘人。入額就辦案,辦案要負責,辦案質效得到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優化資源配置,釋放審判活力。山東還普遍建立新型審判團隊,實現了審判權公正高效運行,法官人均結案數量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全省法院共收案837萬件、結案825萬件,反映辦案質量的主要指標持續向好。

2月3日上午9時,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在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而庭審現場,除法官和書記員外,旁無一人。原、被告及委託訴訟代理人通過網際網路法庭進行了法庭調查。

這是山東深化智慧法院運用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省三級法院共建有網際網路法庭1500多個。今年疫情期間,各級法院通過網際網路法庭審理了大批案件,既及時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又有效避免了疫情擴散風險。

不僅如此,為深入落實司法為民便民,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智慧法院帶來的紅利,今年6月起,山東還率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開全流程、全節點、實時在線的網上辦案模式,當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網上立案、繳費、退費、閱卷和訴訟,電子送達用時由原來的平均15天轉變為一鍵送達。

7月14日,威海劉公島碼頭,在檢察官的見證下,工作人員將一袋袋許氏平鮋魚苗送入放流槽,250餘萬尾魚苗流入黃海。投放這些魚苗,是為了修復被破壞的海洋漁業資源,而這200萬元的魚苗費用,全部由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被告人郭某等承擔。

環境汙染、資源保護不力,誰來管?公益訴訟「亮劍」!自2017年7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山東檢察機關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理念,立足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侵害公益的問題,共立案8655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8096件,提起訴訟677件,其中,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7304件,訴前整改率達98%;訴訟請求獲法院支持率達100%,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在齊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回望「十三五」,不論是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還是大力推動解決執行難,不論是積極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還是立足職能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一項項司法重點工作在山東有序推進,公平正義的陽光更多地照進人民心田。

法治的真諦,在於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如何將法治真正融入群眾生活、送到群眾心裡?今年國慶假期,一場「法治清風之旅」讓煙臺市牟平區劉女士一家倍感清新: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到法德文化廣場散步……「既放鬆身心又學到法律知識,有意義也有趣味,孩子很喜歡。」劉女士說。

創新「法德共進」普法模式,豐富「法律六進」載體形式,2017年以來,煙臺市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普法,在發動群眾參與中提高普法效果,讓普法「活」了起來,也「火」了起來。

不只是煙臺,「十三五」以來,普法宣傳在山東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憲法宣傳日」擴大為「憲法宣傳周」,憲法宣傳邁上新臺階;「誰執法誰普法」有力落實,法治宣傳融進法治實踐全過程;緊抓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學法檔案納入幹部人事檔案統一管理……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

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進入新發展階段,山東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法為綱,崇法善治,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關焦點

  • 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
    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  山東紮實推進法治建設,持續夯實發展穩定基石  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深入推進法治山東建設。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山東牢記於心、踐之於行。
  • 法治建設:善治揚正促和諧
    法治建設:善治揚正促和諧法治,安邦治國的基石。2020年,我市把法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一體規劃,特別是以推動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為抓手,不斷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法治建設的體制機制,紮實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長治建設取得新進步、新成效。
  • 繪就鮮亮的法治底色
    12月7日,在西安市政府大院,一樓門楣上電子顯示屏上「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字樣在滾動播放。進入大廳,映入眼帘的是20塊紅色的憲法宣傳展板,鮮豔而莊重,一股濃鬱的法治氣息撲面而來……強化法治意識依法行政成為鮮亮底色「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和實施方案,『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格局基本形成
  • 法治天元丨學思踐行 尚德崇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和工作分工,嚴格對標對表,推動法治實踐,抓好工作落實。以政治、業務、責任、紀律、作風「五過硬」為總要求,強化隊伍建設,以更精準、更及時、更便捷、更廣泛的法律服務,提升新區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設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打造新區法治文化品牌。
  • 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社會建設
    12月7日,黨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出發,在法治社會建設頂層設計中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法治社會建設,要為了人民。馬克思說,「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更要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柳河縣稅務局:三步舉措、精準發力,全面推進系統法治建設
    為加快推進稅務系統法治建設,提升稅務人員執法質量,柳河縣稅務局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開拓進取,精準發力,狠抓落實,全面推進系統法治建設。一、強化領導、完善機制,穩步推進系統法治建設為貫徹落實推進法治建設工作,切實加強對依法行政、依法治稅工作的領導,該局一方面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組建了以縣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的國家稅務總局柳河縣稅務局全面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組長為第一責任人。
  • 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這樣煉成
    法治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保障。在《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涉「法」術語成為高頻詞。圍繞「法治城市示範」藍圖,深圳勇擔使命,務實進取。 如何用好用足特區立法權?深圳深入思考,更創新實踐。
  • 「法治衡山」的幸福底色——衡山縣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紀實
    「改革發展,法治先行。」衡山縣委書記尹培國認為,只有從群眾感受出發,從盲點隱患入手,紮實推進法治衡山建設,才能做好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新文章,讓老百姓成為「法治衡山」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讓「法治衡山」擦亮老百姓的幸福底色。  前不久,2020年湖南省縣域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風險報告出爐,衡山縣被列為三類風險(低風險)縣(市)區。
  • 法治湖南,鏗鏘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法治建設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關鍵環節,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省,法治湖南建設蹄疾步穩、鏗鏘有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 樂平市醫療保障局積極推進法治機關建設(圖)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繼華報導:2020年以來,樂平市醫療保障局圍繞樂平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點,緊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多措並舉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健全運行機制。注重發揮法治建設在依法行政中的核心作用,嚴格落實「三重一大」規定,強化事項事前、事中、事後監管。
  • 大柴旦推進依法治區和法治柴旦建設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19年以來,大柴旦統籌推進健全機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依法治區和法治柴旦建設。健全機制,凝聚工作合力。並統籌用好線上線下資源,在抓好學習強國、幹部網絡學院、法宣在線等線上平臺自學的同時,通過召開工委會議、理論中心組學習會等,集中學習《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不斷強化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 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記者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 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文化和旅遊系統紮實深入推進法治建設
    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建設法治政府擺在工作全局重要位置,推進文化和旅遊法治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一方面著力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重點立法項目宣傳貫徹落實,一方面圍繞新情況新重點,出臺、印發一系列工作方案和通知,同時加強監督管理工作。
  • 山東魯中戒毒所法治戒毒所建設收實效
    ,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省魯中戒毒所」)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戒毒管理局示範創建、先行先試要求,積極探索開展法治戒毒所建設實踐,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6月30日,山東省戒毒管理局印發了《關於開展法治戒毒所示範創建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法治戒毒所建設主要內容,重點完善制度、執法、依法管理、法治監督、法治保障「五大體系」,確定了加強規範性文件管理、完善戒毒執法程序、加強合法性審查、推行所務公開等28條工作內容。省魯中戒毒所結合實際提出法治戒毒所「1+1」特色目標,即完善「一個網格」、做好「一個結合」。
  • 邁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邁向良法善治新境界李敏春  古語有云: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
  • 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積極推進涉外法治立法要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 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王立德主持會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王立德強調,全區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準確理解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握全面依法治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等內容。
  • 山東啟動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法試點,首批包括棗莊市
    年工作要點》工作安排,省委依法治省辦近日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部署在棗莊、煙臺、濰坊、泰安、濱州5個市,以及濟南市章丘區、五蓮縣、冠縣3個縣(區)開展試點工作。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記者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