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燈光,將衛生員周翔的側臉映得通紅。
此刻,臺下觀眾未必能看清演員的表情,周翔還是努力保持著堅毅的神情。
周翔知道,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衛生員周翔,而是69年前的「英雄衛生員」康漢亭。
戰友婁殿貴犧牲,「他」忍著悲痛戰鬥;扛起戰旗,「他」視死如歸;支援的衝鋒號響起,「他」欣喜若狂……
相隔69年,兩張青春的面龐,在此刻合二為一。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代表陸軍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連」,那一定是紅色。在周翔眼中,這是熱血的顏色,是忠誠的顏色,也是衛生員袖標上代表生機的紅色十字。
2018年9月,18歲的周翔來到「中元山英雄連」當兵。在祖國大陸最南端,這位「00後」遇見了一位陌生的英雄。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周翔仍清晰記得,連史館白色的磚牆反射著陽光,晃得人睜不開眼。汗水從額頭流到眼睛裡,牆壁上黑色的浮雕,在他視線中模糊成一片。
後來,周翔才知道,牆上的浮雕講述的,正是1951年中元山阻擊戰的故事。「英雄衛生員」康漢亭在這場戰鬥中浴血奮戰、表現神勇。
這是周翔第一次「遇見」康漢亭。
來到連隊的第一年,周翔如魚得水。他的訓練成績一直很好,基礎課目排在前列,專業也拔尖。周翔起初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指導員會讓他去學衛生員?
那天,周翔剛結束實彈射擊回來,手掌還留著硝煙的味道,炮彈出膛時的巨大轟鳴,仿佛仍在耳邊迴響。才摸過武器的他,又怎麼肯放下武器、拿起藥箱?
於是,指導員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69年前,朝鮮戰場上,中元山一戰格外慘烈。衛生員康漢亭在槍林彈雨中,一次又一次救回傷員。當他最後一次返回戰場,一排已經打光,二排能戰鬥的只剩3個人。康漢亭沒有離開,他放下手中的藥箱,端起犧牲戰友的槍。連隊戰旗一直飄蕩在中元山上,直至最後一刻……
這是周翔第一次了解到「英雄衛生員」康漢亭的故事。他迫不及待地尋找更多細節——
一件印有康漢亭英雄事跡的軍郵被發現了;
1951年6月29日《人民日報》上康漢亭光榮入黨的新聞被找到了;
在軍旅作家張永枚筆下的紀實作品中,康漢亭如趙子龍一般神勇……
與連史館內康漢亭的雕塑對視的那一剎那,周翔終於認同了衛生員這個崗位。
在「中元山英雄連」當衛生員,和周翔想像中不太一樣——原本要訓練的內容一樣沒少,還加上了救護專業訓練。最初,面對戰友們不信任的目光,他一度有些洩氣。
提起周翔的軍事素質,戰友們信服。但是這個半路出家的衛生員醫術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為什麼當年康漢亭能當戰鬥員,帶領剩餘戰友堅持到最後?現在我一個戰鬥員來做衛生員,卻得不到大伙兒信任?」這個問題,困擾了周翔很久。
直到那次,周翔成功處置一起官兵訓練中暑情況後,來找他包紮拿藥的戰友才多了起來。
恰逢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官兵們計劃排演歷史情景劇《為什麼戰旗美如畫》。周翔主動報名,扮演康漢亭這一角色。演出前,他一遍又一遍問自己:「我能不能把康漢亭演好?」
然而,當周翔站上舞臺,一切的疑問,全都煙消雲散。
聚光燈下,衛生員又一次「遇見」了「英雄衛生員」。這次,周翔抬起頭,大膽與他對視。
來源:解放軍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