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衛生員「遇見」衛生員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舞臺上的燈光,將衛生員周翔的側臉映得通紅。

  此刻,臺下觀眾未必能看清演員的表情,周翔還是努力保持著堅毅的神情。

  周翔知道,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衛生員周翔,而是69年前的「英雄衛生員」康漢亭。

  戰友婁殿貴犧牲,「他」忍著悲痛戰鬥;扛起戰旗,「他」視死如歸;支援的衝鋒號響起,「他」欣喜若狂……

  相隔69年,兩張青春的面龐,在此刻合二為一。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代表陸軍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連」,那一定是紅色。在周翔眼中,這是熱血的顏色,是忠誠的顏色,也是衛生員袖標上代表生機的紅色十字。

  2018年9月,18歲的周翔來到「中元山英雄連」當兵。在祖國大陸最南端,這位「00後」遇見了一位陌生的英雄。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周翔仍清晰記得,連史館白色的磚牆反射著陽光,晃得人睜不開眼。汗水從額頭流到眼睛裡,牆壁上黑色的浮雕,在他視線中模糊成一片。

  後來,周翔才知道,牆上的浮雕講述的,正是1951年中元山阻擊戰的故事。「英雄衛生員」康漢亭在這場戰鬥中浴血奮戰、表現神勇。

  這是周翔第一次「遇見」康漢亭。

  來到連隊的第一年,周翔如魚得水。他的訓練成績一直很好,基礎課目排在前列,專業也拔尖。周翔起初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指導員會讓他去學衛生員?

  那天,周翔剛結束實彈射擊回來,手掌還留著硝煙的味道,炮彈出膛時的巨大轟鳴,仿佛仍在耳邊迴響。才摸過武器的他,又怎麼肯放下武器、拿起藥箱?

  於是,指導員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69年前,朝鮮戰場上,中元山一戰格外慘烈。衛生員康漢亭在槍林彈雨中,一次又一次救回傷員。當他最後一次返回戰場,一排已經打光,二排能戰鬥的只剩3個人。康漢亭沒有離開,他放下手中的藥箱,端起犧牲戰友的槍。連隊戰旗一直飄蕩在中元山上,直至最後一刻……

  這是周翔第一次了解到「英雄衛生員」康漢亭的故事。他迫不及待地尋找更多細節——

  一件印有康漢亭英雄事跡的軍郵被發現了;

  1951年6月29日《人民日報》上康漢亭光榮入黨的新聞被找到了;

  在軍旅作家張永枚筆下的紀實作品中,康漢亭如趙子龍一般神勇……

  與連史館內康漢亭的雕塑對視的那一剎那,周翔終於認同了衛生員這個崗位。

  在「中元山英雄連」當衛生員,和周翔想像中不太一樣——原本要訓練的內容一樣沒少,還加上了救護專業訓練。最初,面對戰友們不信任的目光,他一度有些洩氣。

  提起周翔的軍事素質,戰友們信服。但是這個半路出家的衛生員醫術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為什麼當年康漢亭能當戰鬥員,帶領剩餘戰友堅持到最後?現在我一個戰鬥員來做衛生員,卻得不到大伙兒信任?」這個問題,困擾了周翔很久。

  直到那次,周翔成功處置一起官兵訓練中暑情況後,來找他包紮拿藥的戰友才多了起來。

  恰逢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官兵們計劃排演歷史情景劇《為什麼戰旗美如畫》。周翔主動報名,扮演康漢亭這一角色。演出前,他一遍又一遍問自己:「我能不能把康漢亭演好?」

  然而,當周翔站上舞臺,一切的疑問,全都煙消雲散。

  聚光燈下,衛生員又一次「遇見」了「英雄衛生員」。這次,周翔抬起頭,大膽與他對視。

    來源:解放軍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

相關焦點

  • 衛生員or戰鬥員,一名基層衛生員的戰「疫」日常
    作為基層衛生員,他們有著醫生般的仔細和耐心,也有著戰士的堅韌與頑強。今天,就讓我們將鏡頭轉向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某部,一起來看一下基層衛生員疫情期間的日常。當月亮還掛在漆黑的天空中。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某部衛生員任江勃早已經把床上的被褥收拾得整整齊齊。在朦朧的月光中,他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 這個衛生員,太優秀了!
    與同年兵探討戰術動作軍旅是一個不斷攀爬的過程關關難過,但關關總會過他從未放棄過甚至都沒有質疑過努力的意義因為當兵前他就做好了吃大苦的準備成為老兵後他帶過新兵,當過班副做過通信員,負責過新兵體檢他曾打趣道「五年時間我把連隊的崗位幹了一遍,直到成為一名衛生員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武紀星:穿梭在槍林彈雨裡的衛生員
    籍貫:山東省沂水縣城關後善曈村 出生年月:1932年12月1日 服役時間:1948年8月-1963年3月 從軍經歷: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武紀星,1932年12月1日出生於山東省沂水縣城關後善曈村,是一位有著豐富經歷的戰地衛生員
  • 戰友們叫他「貼心管家」,這是衛生員王勇的「士兵突擊」
    正在工作的衛生員王勇突然接到了戰傷救護電話,迅速收拾好藥箱飛奔出來。查看患者狀態,用手把準脈搏,判明情況,經過一連貫處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暈倒的戰士清醒了過來……王勇正給戰友按摩。秦詩凱 攝衛生員也是戰鬥員!
  • 好酷的單兵外骨骼,衛生員穿上力量倍增,背起傷員飛奔
    好酷的單兵外骨骼,衛生員穿上力量倍增,背起傷員飛奔 2020-10-06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是特種兵》中,小莊成為預備役少校,和衛生員、傘兵有何區別
    其中,小耿成為了中校,強子轉業做了警察,而衛生員、傘兵和男主角小莊都成為了少校。不過,衛生員、傘兵和小莊的軍銜雖然相同,但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那麼,小莊的少校軍銜究竟和衛生員、傘兵的少校軍銜有何區別?而衛生員和傘兵則是現役的少校軍銜,這其中的區別就牽扯到了我國關於預備役軍銜的制度。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國便頒布了新的預備役軍銜制度,全軍預備役部隊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而《我是特種兵》中,小耿在成為中校後,與小莊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時,其軍服上的軍銜肩章已經成為了07式軍銜,這代表小莊的軍銜也是07式預備役軍銜。
  • 走近金家嶺石嶺路社區老兵張鳳儀:既是衛生員也是戰鬥員
    曾經,我們聽過很多戰鬥英雄的故事,他們往往都是一線部隊的參戰將士,但是在革命戰場上,衛生員們的戰鬥事跡卻鮮為人知。作為參加過解放濰縣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的革命老兵,近日,石嶺路社區89歲高齡的張鳳儀老人向小編講述了他當戰地衛生員的那段難忘經歷。
  • 無源外骨骼裝備我軍,衛生員化身超人,網友感嘆這就是單兵機甲
    在視頻裡,我軍衛生員穿上外骨骼後,力量倍增,即使是女衛生員也能輕鬆背起140斤重的傷員,即使在複雜地形也能奔跑如飛。而且更厲害的是,這套外骨骼系統還能應用在戰鬥中,刷新了我們的傳統認知,讓人不禁感嘆,科技果然是無所不能的。
  • 電影《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吳炯——永遠難忘「一條...
    和她一起聊天的老人們大多不知道,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是電影《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曾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二等功。吳炯的老家在原四川忠縣。1950年,家鄉迎來了解放軍,她報名參軍。在部隊,吳炯學習了醫護知識,成為一名衛生員。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她堅決要求上前線:「戰鬥就有流血犧牲,我要去救助傷員。」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衛生員謝瑜煥:六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小戰士被炮彈擊中,犧牲在他懷裡 謝瑜煥說,他是浙江杭州人,1951年3月參軍,1952年7月,他從軍分區調到華東軍區二十四軍七十師二〇八團一營三連任衛生員。當年9月,他隨部隊從吉林通化集安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你知道上甘嶺戰役吧?
  • 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人物原型—— 你們死都不怕,我怕...
    王清珍 (84歲) 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45師衛生員,現居孝感。
  • 四川冕寧特大暴雨,森林消防員救援時遇見自己奶奶
    並派出衛生員在曹古鄉農貿市場和大馬塢橋2個災民安置點為受災群眾開展了義務巡診,為200餘名傷病群眾發放急需藥品,並組織對安置點進行了全面的消殺作業。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3名衛生員對該安置點進行義務巡診問診。安置點負責人發現巡診森林消防員聽不懂彝語,就給安排了一個叫邱母克哈的年輕小夥給他們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