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這些忌諱可信嗎?

2020-12-05 文澤帝君

雖然現在科技都非常的發達,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智慧不得不讓人敬佩!在古代科技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還能夠遺留下來許多歷史瑰寶,使後世的我們能夠研究學習,帶給我們無窮的智慧。

在古時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意思,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改變很多俗語在今人眼裡都有點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還是多見,其實俗語話糙理不糙,非常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今天要說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生七不娶

這句話其實是特指一些古代男性的休妻規矩,要知道雖然在古代男性的地位要比女性高很多,畢竟男性在古代是可以三妻四妾的,而且言語權也更大一些,但是娶妻容易,想要休妻卻並不容易,除非滿足七點情況之一,否則是不可以隨便休妻的。

這七點分別是:無子、淫蕩、口舌、偷盜、妒忌、惡疾、不事舅姑。

這前面六件事都很好解釋,就是不能生下子嗣、淫蕩、惹口舌是非、偷盜、女子要賢良淑德,不能有妒忌的心理,有一些不好的疾病,最後一個的意思是對父母不孝順,兄長不敬。古時候的舅姑指的是公婆或者女子娘家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舅姑。

但是惡疾這件事情未免對女子要求的有些不公平,為什么女子一患上疾病就要被婆家拋棄?在古代相對比較封建的年代裡,嫁出去的女兒家一旦被休,命運都是非常的悽慘,有些娘家人都會比較嫌棄,認為比較丟臉,倘若在有疾病,娘家也不管,那這個女子最後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暗九不過

古人對「九」的迷信是從九頭龍開始的,九是最大的陽數所以代表著天。人們將「九」視為吉祥尊貴的象徵,九讀音又通久,古人的醫療沒有今天發達平均壽命沒有這麼長,能活到六十歲的都比較稀少了,所以六十之後的每次到關於九的倍數生日就不過,認為是犯了九的忌諱,比如63歲、72歲、81歲等。

還有說法是,假如一個人過了60歲生日,也就是一個「甲子」,那麼就算是高壽老人了。所以古人認為,活過了一個甲子的歲數以後,就不能再去過以「九」為倍數的生日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暗九不過」。

在我們的古人們看來九作為最大的數字,它所代表的意義自然也是不一樣的的,又有哪個人不希望自己能活的更久呢?而六十歲又對古人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六十歲之後的九的倍數的生日則是一個劫數。這些年齡的生日不過似乎就意味著人們的年齡並沒有達到最大的限度,還可以繼續生活在這個世間。

就像是家裡有些老人不過80大壽,或者是79對生日的時候當做80大壽來過是一個道理。

這些是古人迷信和心理作用,就像大家在喜慶的日子裡喜歡「十」寓意美好一樣。

這句俗語對現在的社會而言幾乎起不到作用了,男女平等是時代的產物,婚姻並不能單靠男性一方做主,女性也有絕對的話語權。一段婚姻裡面,可能會有爭執與不和,但這些都是小事,只要彼此相愛,給對方一點包涵與忍耐,有何不可?

但是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這樣的句子應該被後代所銘記,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學習。

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當然時光荏苒轉瞬即逝,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俗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俗語,更加流光溢彩。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重多「金句」,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裡面除了這一句之外,經典語錄還有更多,比如: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這樣的「金句」,文中還有很多,想要讀到更多的話,建議大家還是自己讀一讀。

讀《增廣賢文》,真覺得字字精闢,句句經典,在沒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讀讀,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學到不少為人處世的智慧。

《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它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看似無情如穿腸毒藥,實際上卻是字字璣珠的真知灼見。

書裡邊的句子多數是對仗的、以對聯形式出現的,文義也相對比較淺白,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又飽含哲理的話。

有些看似負能量,卻飽含智慧的句子: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哪一句不是我們可以用血淋淋的現實驗證出來的?

當然,書中也有勸導人們及時行孝的句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激發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可以說,《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的好書,我們自己讀了之後,還可以把其中的道理教給自己的孩子,不僅自己學到處世之道,還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珍惜時間等等。

總之,想要吸取國學精華,從簡單文字中獲得處世之道,看《增廣賢文》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也會有點擔心,不是大白話,我們會看不懂。不過沒關係,我們只要選擇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的版本就可以了。

《增廣賢文》精裝正版,只需要49元,也就是2包煙錢,就能讓你收益終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教給孩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重要的是這本書的評價也非常不錯,夥伴們可以買來看一看。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想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那些忌諱可信嗎?
    在古時出現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平常說起來也較為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趣,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轉變許多俗語在今人眼中都有一些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依然多見,實際上俗語話糙理不糙,十分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現在要講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什麼是「生七」?老祖宗的智慧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有句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比如說下面這句"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可能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看不出來的什麼意思,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下吧!生七不娶娶妻,自古以來都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就古人認為,妻子只有犯了這"七出"才可以休掉。至於是哪7個呢?分別是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忌妒、惡疾。比較有爭議的則是不孕和頑疾。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首先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顯然跟婚姻嫁娶有關,說到婚姻之事,從古自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事情,更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而子女的婚姻是每個父母尤其看重的事情,畢竟婚姻好壞直接影響到子女一生的幸福。
  • 古人云:「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老祖宗的智慧,即使在古代落後的情況下,他們仍然能夠給我們創造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就算到了現在也很讓人吃驚。古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在字數上和韻律上都非常講究,一般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另外古代還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
  • 老話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有啥忌諱?古人傳下來的經驗之談
    而除去廣為流傳的成語故事、詩詞歌賦外,還有老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通俗簡單,又蘊含著很多道理。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成簡短的幾句話,留給後人做參考,有些俗語到現在都很適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部分俗語已經不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了。甚至有些俗語在我們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當時的人們和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並不一樣。
  • 老話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生七」指的是什麼嗎?
    但是在以前可不是這樣,有句俗語叫做:「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而「生七不娶」的意思就是指:犯過這七種錯誤被丈夫休掉的女人不能娶的,也就是說一旦被夫家休掉,就再也嫁不出去了。
  • 俗話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生七」和「暗九」是什麼?
    但是在以前可不是這樣,有句俗語叫做:「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以前的女人地位低下,首先在娘家的時候就沒有地位,如果家裡有兄妹倆,一旦哥哥和妹妹發生爭執,無論對錯,家長在心裡肯定是向著男孩的。而且女孩從小就被束縛在道德的牢籠裡,被灌輸一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然後心安理得的不讓女孩上學。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老人常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嗎?
    有時出於趨利避害的本性,人們會不自覺地遠離對自己不利的事物,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以不祥的預兆告終,這種人性來自於最原始的天性,那就是不分時代、不分國界。在古代,人們沒有現在這樣好的生活條件,也沒有那麼多的方法來區分一件事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在這個時候,前人的話特別有用。人們會按照老人們世代相傳的警告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留下的文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俗語說「老人不講古,後生要失譜」,為啥老人不講從前事了,後生就要「失譜」呢?其實,這句俗語反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對於俗語來說,更需要的是傳承,但是在如今很多人忙於生計,已經很少關注這些老俗語了,比如說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都是什麼?
    農村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都是什麼?人生在世,自然離不開生老病死的。而這些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比較遙遠,可是當人老了以後,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情!這是因為老年人年齡大了,身體素質都不如以前了,所以他們對一些年齡也是非常忌諱的,在遇到一些特別的年齡時,總是認為只要能過這個坎、這個關口,未來還是能高壽的。
  • 俗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古人用來進行天氣預測的俗語,由於古代沒有如今這樣發達的科技可以預測天氣,所以他們只能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當作推測天氣的依據。時至今日,這些俗語,也有很大的實用性。不過,既然有比較有價值的俗語,那勢必也有沒有什麼價值的俗語。我們曾聽說過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何意?這句俗語到了二十一世紀還適用嗎?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俗語「明七暗九,暗九穿紅綢」,什麼意思?多數年輕人不懂其真意
    俗語「明七暗九,暗九穿紅綢」,什麼意思?多數年輕人不懂其真意文/文飛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源遠流長,即便經過了千百年時間的洗滌,依然熠熠生輝散發著絢爛金光。在經驗的積累上,人們不斷的進行創新和改進,慢慢形成這些簡單卻又蘊含哲理的短句俗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老人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明七暗九,暗九穿紅綢」,相比很多年輕人都像我一樣,對這句俗語一知半解,後來我特意去問了一問比較有智慧的老人,他告訴我這是關於年齡的忌諱,前面說到的「明七」是指七歲、十七歲、二十七歲等等,「暗九」是指9歲的倍數,比如18歲、27歲、36歲等。
  • 農村俗語「前凸金,後凸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農村的俗語現在也快消失了,只有一些你們的老人才會用,其實農村的俗語是非常有趣的,這些俗語有關於農民的生活的,也有關於農民的人際關係的,也有一些關於預兆吉兇的,雖然俗語裡面確實有一些是很迷信的,但是大部分老話都是非常正面的。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文|一路說古說今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民間俗語那可是相當多的,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俗語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很不好理解的,就是也有一些俗語讓人第一眼看過去就很迷茫,不太搞的懂。
  • 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有的比較容易理解,有的就比較晦澀難懂,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這個詞我們都知道,就是丈夫已經辭世的女人,那麼「生妻」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為什麼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呢?
  • 俗語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老農民為您分析
    不過進入臘月之後,農村結婚卻戛然而止,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農村有「臘不定,正不娶」的老話,有著古老的 臘月習俗呢。那麼,「臘不定,正不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俗語其實說的是結婚禁忌,意思為在臘月不能定親,在正月不能娶親,具體原因與這兩個月份的特殊性決定的。臘月的「臘」為祭祀的意思,祭祀祖先為「臘」,祭祀百神為「蠟」。
  • 農村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好多人不忌諱
    農村俗語都是沿用了很久的說法,甚至是古代的時候流傳到我們現在的。不可否認,這些俗語有些是帶有封建思想的和當時的時代有一些關係。題目中的「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其實就有這種封建思想,也就是男孩子的名字裡是不能帶天的,女孩子的名字是不能帶仙的。這個就是告訴人們,給子女取名字的時候,儘量的避開這些字眼。不管是古人,還是現在人,對起名都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