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衝刺期,作為匯聚大量人才與資源的智力高地,充分發揮高校的先鋒作用,既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更是大學的職責所在。如何回答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徹底擺脫貧困的時代命題?一起來看看上海高校是怎麼做的。
在上海,有18位純真樸素的山區孩子,他們來自雲南紅河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為了幫助他們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今年5月,他們進入了由上海開放大學和春秋航空共同推出的一個空乘定製班學習。目前,這18位山區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如何呢?一起跟隨記者去看一看。
李生努,今年19歲,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李生努說自己是第一次離開大山,成為一名空乘班的學生,陌生的環境和緊張的學習節奏,一度讓她倍感壓力,但在上海開放大學老師們的幫助下,她很快就適應了在上海的學習生活。
李生努和她的同學們都來自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據悉,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和春秋航空在2020年1月,聯合推出紅河「藍天築夢計劃」,在雲南當地招收了18位——16至22歲的貧困畢業生,組建雲南紅河空乘定製班。
在開大航院,他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空乘,包括服務禮儀、體能訓練等。
經過大半年的學習,李生努越來越開朗自信,目前她已是班級裡的學習委員。在兩年半的時間裡,這批少數民族學生,將通過紅河「藍天築夢計劃」——這一「學歷教育+技能培訓」的扶貧新模式,走出大山、飛向藍天。上海開放大學長寧分校校長、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院長張東平表示,孩子們通過在開放大學學習,並就業於相關的航空公司,將有效阻斷代際貧困的傳遞。
來自西藏的洛桑卓瑪和她的110多位同事在上海參加了為期兩周的雙語培訓,他們都是西藏藏語言文字網的信息員。西藏藏語言文字網是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規文化建設重點工程項目,網站2008年起由上海開放大學負責運營管理,洛桑卓瑪等多批學員經過培訓,可以熟練地掌握藏語和漢語的雙語翻譯工作。
除了空乘定製班和援建西藏藏語言文字網,上海開大15年來還和沂蒙山區的貧困學子結對助學,共有116名開大師生先後走進沂蒙,與孩子們結對。上海開大還通過公開招募志願者的方式,組織了一支由5位退休優秀教師組成的社區教育志願者赴貴州省習水縣義務支教。
教育扶貧,一個都不能少。在2016至2019年,上海開放大學還持續打造「滬喀市民大學堂」,並派出教育專家赴喀什地區開展教育信息化送教培訓。
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上海開放大學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以扶智帶動扶貧,以教育扶貧「拔窮根」,為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上海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高建華表示,上海開放大學通過送出去、走進來和帶著走的方式,先後面向新疆喀什地區、西藏日喀則市、青海果洛州、雲南紅河州、山東沂蒙山區、貴州遵義等地區開展扶貧工作,有效實現扶貧扶智目標,增強了貧困地區人民獲得感,同時也反哺開放教育的創新發展,今後上海開放大學將繼續發揮辦學優勢,夯實脫貧成果,為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作出開放大學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