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長去幹連長的活兒,班長直升排長,戰後該營卻被縱隊通令嘉獎!

2021-01-09 琴劍說史

解放戰爭期間,曾出現過一場很特別的攻城戰鬥:某營負責主攻,由於戰況異常激烈,該營營長所帶的6個通信全部非傷即亡,營長幹起了連長的活,親自帶一個連打突擊,而他手下一個班長卻火線直升為排長。在這樣的情況下,該營卻成為全旅唯一突擊成功的部隊,並取得了殲敵六百餘人的戰績,為部隊奪取最終勝利立下大功,並獲得縱隊首長的通令嘉獎。

這個打不垮的英雄連隊就是二野一縱隊二旅四團二營,營長名叫梁廷佐。

1946年12底至1月初,解放軍二野部隊主力大踏步前進,相繼解放了聊城、巨野、嘉祥,又強攻金鄉。原駐菏澤的國民黨整編68師劉汝珍部向金鄉增援,途中聽說同樣前去增援的方先覺、張嵐峰部均全軍覆沒。劉汝珍見勢不妙,慌忙率部向西回竄。

解放軍不顧疲勞跟蹤猛追,除劉汝珍及乘汽車的數百人逃至定陶外,其餘三個團六千餘人均於1月14日黃昏,被解放軍包圍於定陶城以東二十裡的西臺集。

西臺集是個有三百多戶人家的圍寨。早年間,為防匪盜,修築了七米多高、三米多寬的寨牆,寨牆外,挖掘了近三米深、四米多寬的外壕,易守難攻。六千多名敵人龜縮在這彈丸之地,利用寨牆、壕溝為屏障,布置陣地,固守待援。

1月15日晚,二野一縱隊按縱隊司令員楊得志的命令,以2旅三個團實行邊擊,其他部隊為二梯隊,向敵可能逃跑的方向潛伏。

21時,戰鬥打響,三個團同時向西臺集發起攻擊,早已防備好的敵人立即開火,幾百挺輕重機槍、上千支卡賓槍一起開火,織成縱橫交錯的火網,阻止解放軍攻擊。

四團二營擔任打開東北角突破口的主攻任務,為縮短衝擊距離,增大突然性,一舉突破敵陣地,減少傷亡,二營長梁廷佐令擔任突擊任務的六連先期匍匐迫近外壕;將全營二十多挺輕重機槍組成火力隊,配置在距離敵陣地150米左右,抵近射擊,支援突擊;全營以梯次隊形配置,進行前僕後繼的攻擊。

槍炮聲中,司號員吹號命令六連衝,不料,只聽號聲響,不見六連衝,梁廷佐當即果斷下令:「通信員,衝上去命令六連衝!」

一名通信員應聲衝了上去。

「再去一個!」

「再去一個!」

為防半路傷亡,命令傳達不到,梁廷佐連續派出三名通信員後,仍不放心,又帶著通信班速躍到衝擊出發地。

先派出的三名通信員已相繼在半路上負傷或犧牲了,突擊連也不見了。梁廷佐躍進外壕一看,突擊連被敵人兇猛的火力壓在壕溝內。連長卻找不到了,無人指揮。

時間就是勝利,戰機豈能延誤,關鍵時刻,指揮員不上,戰士也不會上,梁廷佐當即宣布,他親自帶領突擊連,任命通信班班長王傑任突擊排排長,帶領突擊排攻擊,又令六連投彈組往寨牆猛扔手榴彈,轟隆轟隆響聲過後,煙霧中梯子組迅速架好幾架梯子。

梁廷佐一馬當先,帶領突擊排登上梯子攀上寨牆,向敵人猛撲過去,很快佔領了寨牆的兩所房屋,強行楔入敵陣地,打開了突破口。

五連、七連迅速跟著突入,迅速佔領了敵人的一個機槍陣地。

打開突破口,也就打破了敵固守待援的美夢。敵人像輸光了老本的賭徒拼命反撲,集中各種火器壓制突破口,阻止梁廷佐後續部隊進入。同時,連續發起大規模的反衝擊,妄圖驅逐或消滅突破口上的二營,封閉突破口。

突破口內外,炮彈尖嘯著成排落地炸開,子彈颳風似地呼嘯著掃來,步兵從三面拳起猛烈的反衝擊,其中最兇的是中間的一股,五十多個手持卡賓槍的傢伙,邊掃邊衝,轉眼間就逼到六連的面前。

梁廷佐急了,大喊道:「同志們,不要怕,靠上去打。和敵拼刺刀呀!」順手抓起一支步槍衝入敵群,戰士們緊跟而上。

拼刺刀,敵人的卡賓槍不好使了,前面的敵人被刺倒了,後面的敵人嚇得扭頭就跑。

打退了敵人的反衝擊後,梁廷佐令五連向南發展進攻,六連向西南發展進攻,7連向西發展進攻,與敵展開了激烈的逐街逐屋的爭奪戰,攻擊佔領了二十多個院落,還俘敵一百餘人,繳獲機槍四挺,鞏固和擴大了突破口。但全營的傷亡很大,跟梁廷佐的六個通信員全部非傷即亡。

這時,副旅長鄭統一上來對梁廷佐說:「廷佐同志,七團、八團攻擊受挫,三營也未突破,目前就你們二營突了進來,三營十一連暫歸你指揮,你必須在天明前保障一營、三營和八團從你們營突破口進入後展開。你的擔子可不輕啊!」

「沒說的,堅決完成任務!」梁廷佐斬釘截鐵地回答。

東方現出了魚肚白,解放軍各部隊從突破口進入寨內,擴大突破口,向敵縱深展開。旅、團指揮所也先後進入寨內。

天亮後,敵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撲,飛機出動了,成串的炸彈丟到突破口上,三十餘門火炮、迫擊炮也猛烈轟擊,但二營就像釘子一樣釘在突破口上。

從打開突破口到現在已十多個小時,全營官兵水米未進,忍受著飢餓、寒冷和疲勞,頑強地抗擊著敵人的反衝擊。全營傷亡已達二百餘人飛但傷員們仍堅持戰鬥;彈藥打完了,戰士們就冒著彈雨甸甸到敵人屍體上撿彈藥,一次次地將敵人扔過來的冒煙手榴彈又扔回去;以一當十地多次與數倍於我的敵人拼刺刀。

在縱隊炮火的支援下,連續打退了敵人包括火攻在內的十多次大反撲。16日下午17時,敵人徹底崩潰了,倉惶退出西臺集間曠野逃竄,全營即發起衝鋒,同兄弟部隊一道跟蹤追擊;替伏在野外的部隊也四處出擊,兜捕、圍殲敵人。

此戰,共斃傷敵一千餘人,俘敵五千餘人。僅二營就俘敵六百餘人,繳獲輕重機槍二十多挺,炮兩門,其他槍二百八十多支。

戰後,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籤發命令,通令嘉獎二營全體官兵,授予六連「攻似猛虎,守如泰山」的錦旗。晉冀魯豫軍區《戰友報》也登載了二營的英勇事跡。

相關焦點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4旅旅長、第10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後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第三營營長趙崇德,河南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任紅四軍十二師特務隊隊長。二營營長張學文,安徽金寨人,1928年參加紅軍,從班長一路幹到紅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抗戰爆發後轉任770團二營營長,1942年因病去世,二營營長由擔任過周副主席警衛班長的770團二營3連指導員郭應春擔任。郭應春1955年授大校軍銜。
  • 部隊裡面「義務兵」當班長和「士官」當班長,有什麼區別?
    義務兵則是兩年,士官則是5年、8年、12年等,軍官則是8年、12年等;在部隊擔任的職務也是不同,軍官就在指揮人員,比如排長、連長、營長等,士官當中有一部分是擔任班長和副班長,義務兵當中大部分都是不擔任職務,但是有個人是擔任班長和副班長。義務兵擔任班長和士官擔任班長有何區別?
  • 解放軍連士官長尷尬:有權指導排長 幫忙被拒絕
    他上前刨根問底,戰士的回答很乾脆:「這是連長的命令!」  「雖然我是一個兵,但我的職責讓我不能坐視不管。」在當晚全營的訓練講評會上,他直言不諱地把發現的情況一一講明。  營長氣得拍了桌子,各連連長都坐不住了,那個擅自改變訓練計劃的連長當場作了檢查。  第二天,他又一次來到訓練場,私自改變訓練計劃的現象絕跡了。
  • 對越反擊戰中唯一一次失利,該團200多人被俘,連長帶著部隊投降
    對越自衛反擊戰後,150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從6000多人擴充到了1.1萬人,排長升連長,連長升營長,一些資歷老的班長升排長,入伍兩年的義務兵升班長,副班長,部隊快速擴充使得150師的基層官兵戰鬥力並不是很強。
  • 班長活捉蔣軍中將:我不要功,只想當排長,軍長:準,提兩級
    5連連長隨即命令7班去塔頭附近探測虛實,7班是五連最勇猛的一個班,班長孫繼伯也是一名猛將所以5連連長把這樣重要的任務交給7班他很放心。而事實的最後也證明了7班沒有辜負我軍任何一位領導的期望。在7班抵達了塔頭村附近之後,孫繼伯發現村子裡面已然變成了一片廢墟,國民黨軍個個神色慌張,急於逃命。
  • 《智取華山》八勇士之戰後行蹤
    戰後,此次作戰的指揮者偵察參謀劉吉堯被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其他七人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曾在國民黨地方武裝代號「長城部隊」中任營長,後被保安第六旅收編,任中隊長。華陰縣解放時起義,任解放軍路東總隊副連長。華山戰鬥前,曾奉命與一同起義之原保六旅副官張道元作為信使,帶大荔地委書記的信件上山勸降。但保六旅旅長韓子佩頑固不化,竟下令將二人槍殺。張道元慘遭殺害,孟俊甫在昔日同袍暗中相助下死裡逃生。華山戰鬥幾個月後,於年底復員回鄉務農。1970年病逝。
  • 對越反擊戰中的奇恥大辱,此團200多人被俘,連長指導員帶隊投降
    當時150師的新兵成分很多,由於部隊擴充太快,連長升營長,排長升連長,班長升排長,一些軍齡稍微老一點的士兵升為班長,副班長,所以當時150師基層軍官的戰鬥素質也非常讓人擔憂。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之後,150師從四川沿著川黔鐵路開赴廣西地區,經過3000多公裡的運輸,到達寧明,明江等地域集結待命。
  • 當新排長遇到老班長:別怕、別急、別躲
    旅政治工作部幹事李小亮說,他當新排長時是連黨支部的委員,一涉及到立功受獎、選派學習等問題要研究時,部分老班長就會側面敲打他,暗示要照顧自己排裡的人,一旦沒有達成,就會被說成「胳膊肘往外拐」,排裡的戰士也會受班長的影響,覺得跟著這樣的排長乾沒意思。  「難啊,我們剛到一個新環境,既要對上留下好印象,又要對下處理好關係,真的沒那麼容易。」李小亮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第685團團長是楊得志,3個營的營長是誰
    第685團下轄3個營,這3個營的營長是誰?後來如何了?我們往下看: 第一營營長是劉德明。劉德明是陝西禮泉人。 第二營營長是曾國華。曾國華是廣東五華人。他早年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加入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和長徵。
  • 南昌起義時他是師長,55年授上將銜,手下連長卻成元帥
    有一次沙魚湧工人糾察隊被陳炯明殘部包圍,周士第率鐵甲車隊前去救援,在深圳莢勇與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當時周士第身上七處負傷,仍堅持帶隊衝鋒殺敵,最終率部突出重圍,當時在主席的號召下,廣州曾掀起向「以周士第為首的鐵甲車隊學習」的熱潮。北伐戰爭前,鐵甲車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為葉挺,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葉挺獨立團,周士第為團參謀長兼一營營長。
  • 入伍15年的班長和剛畢業的排長,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昔日在新兵連培養的新戰士,如今回到中隊當了自己的排長,這樣奇妙的緣分就發生在執勤第五支隊某中隊班長陳林建和新排長範亞洲身上。入伍15年的班長和剛畢業的新排長,「一老一新」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來聽聽當事人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