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南昌起義,揭開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一支武裝力量完全由我黨獨立領導。
1924年,兩黨合作正式形成,為了建立革命武裝,周總理與孫中山商議組建鐵甲車隊,由徐成章擔任隊長,廖乾吾任黨代表,而剛從黃埔畢業的一期生周士第擔任見習軍官(後為副隊長),協助鐵甲車隊的籌建工作。
鐵甲車隊三位負責人都是我黨黨員(周士第24年12月入黨),所以說這是第一支由我黨獨立領導的武裝力量,第二年徐成章趕赴廣寧支援農民運動,周士第就由副隊長升為隊長,正式成為這支隊伍的領導者,從這可以看出周士第在我黨中的資歷是很深的。
在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以及第二次東徵討伐陳炯明戰役中,周士第率領鐵甲車隊立下大功。
有一次沙魚湧工人糾察隊被陳炯明殘部包圍,周士第率鐵甲車隊前去救援,在深圳莢勇與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當時周士第身上七處負傷,仍堅持帶隊衝鋒殺敵,最終率部突出重圍,當時在主席的號召下,廣州曾掀起向「以周士第為首的鐵甲車隊學習」的熱潮。
北伐戰爭前,鐵甲車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為葉挺,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葉挺獨立團,周士第為團參謀長兼一營營長。北伐開始後,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隊率先出發,而周士第率一營走在隊列最前方,所以被稱為「北伐先鋒的先鋒」。
鑑於獨立團在北伐時期的精彩表現,戰後葉挺獨立團擴編為第四軍第25師,師長李漢魂、副師長葉挺,在葉挺的舉薦下,周士第接了葉挺的班,擔任73團(葉挺獨立團改編)團長。
1927年8月1日,他與組織派來領導25師起義的聶帥商議,利用部隊午休時機,以野外訓練的名義將部隊帶出駐地,待師長李漢魂發覺後,周士第已率領起義部隊乘坐火車南下,於次日到達南昌。
部隊改編後,由周士第擔任師長,當時他的部下人才濟濟,很多日後都成為我黨的大人物,如73團指導員是陳毅,下面二營長是周子昆,還有一個連長是林帥。另外75團還有一位見習排長是開國大將許光達,此時周士第的地位和資歷比元帥都高。
南昌起義隊伍孤立無援、接連失利,朱老總就派周士第與李碩勳分別去香港、上海尋找黨組織,11月底周士第到達香港,找到了李立三匯報了南昌起義部隊的狀況,在等待下一步指示期間,染上瘧疾。養病期間,我黨領導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很多同志流落香港街道,不少被逮捕,在緊張的局勢下,周士第在別人幫助下去了南洋,卻與組織失去聯繫。
1928年冬,回國後的周士第一直堅持反蔣鬥爭,1930年11月不幸入獄,幸虧在宋慶齡的周旋下被營救出獄,而與他同期被捕的鄧演達卻遭遇不測,這次危險經歷並沒有擊退他堅持鬥爭的決心,不過直到1934年2月他才重新與組織取得聯繫,回到中央蘇區。
幾個月後,周士第跟隨中央紅軍開始了長徵,1935年初周士第經過審查後允許重新入黨,被任命為幹部團指揮科科長,到達陝北後擔任紅15軍團參謀長,在三大主力會師後,周士第又成為紅二方面軍參謀長。
經歷八年抗戰,周士第已是晉綏軍區副司令員,1948年晉冀魯豫第八、第十三、第十五縱隊組建成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徐帥任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為副司令,後第一兵團改編為第十八兵團,1949年5月,周士第升為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1955年身為正兵團級的周士第被授予上將軍銜,而他當年的部下有大將也有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