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為了抵禦日方的侵略,在國共兩黨的商議下決定合作,國民政府把紅軍主力改為八路軍並且分成為3個師來管理。這三個師分別是由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帶領的115師,師長賀龍和副師長蕭克帶領的120師;和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帶領的129師。然而在戰爭結束後,這6名師級幹部中有5名幹部都被授予了開國元帥軍銜,唯獨只有一個人是被授予的上將軍銜,他就是120師的副師長蕭克將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蕭克為我國建立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說起來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蕭克,1907年生人,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可以說是科班出身。曾經在葉挺的獨立團中擔任連長,蕭克將軍在那時候起就有著出色的指揮能力。之後在葉挺的帶領下參加了南昌起義,憑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在不到三年裡他就升為了師長,更是在兩年後接連又升為了軍長。1937年,成為了八路軍六位師級領導的其中一名。
在抗日戰爭期間,蕭克曾負責在多個戰場的前線進行指揮作戰,而且多個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工作也都參與過,為抵禦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後來前線打的火熱的時候,突然被調回了延安進行華北軍政大學的創建,並被委命為副校長。一直到了1949年才被調回了部隊擔任第四野軍參謀長。所以到最後授銜的時候,蕭克只是上將軍銜。後來在1980年才被當選為政協副主席。
不過蕭克將軍的志向並不在於軍銜的高低。晚年時候的蕭克將軍成為了一名作家,將自己的經歷都寫成了回憶錄,還曾寫過一篇長篇小說並榮獲了茅盾文學獎,這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