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紅軍師長年僅23歲,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2020-12-03 騰訊網

導讀: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近代中國的革命道路上,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少年。例如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14歲當縣委書記,17歲成師級幹部,22歲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因為太過年輕,很多戰友、領導都稱呼肖華為「紅小鬼」、「娃娃司令」。

其實除了肖華將軍外,在55位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英雄少年,他14歲參加革命,17歲當紅軍團政委,同樣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他就是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

1914年,楊成武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一個窮苦人家,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父母為了讓兒子將來能夠有出息,還是節衣縮食,在楊成武6歲時將他送進了村裡的私塾讀書。

知道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楊成武學習非常刻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私塾畢業後,又考入了當地小學和長汀縣的中學。在中學期間,楊成武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青團。

當時正值清末民初,社會動亂不安,百姓飽受封建階層和軍閥的壓迫。接觸到革命進步思想後,楊成武暗自下決心,將來要做一個能夠拯救人民、報效國家的男子漢,所以在1929年,他毅然決然的參加了紅軍,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加入紅軍之後,楊成武被編入了紅4軍,由於讀過書,有文化,被組織任命為紅4軍第12師的秘書。雖然是在師部,但只要有戰鬥,楊成武都喜歡衝到最前線奮勇殺敵,首長見他作戰勇敢,就將他下放到了連隊,擔任連政委、教導大隊政委。

而楊成武也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下到連隊之後,他帶兵有方,指揮得當,多次在戰鬥中取得大勝,不久後就升任紅32團政委。長徵開始之後,楊成武調任到了紅2師第4團當政委。紅4團的前身是北伐戰爭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向來以能徵善戰著稱。

正因為如此,在長徵過程中,楊成武指揮的紅4團一直是紅軍的開路先遣團,在著名的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戰鬥中,都留下了楊成武和紅4團的身影。在歷次的戰鬥中,楊成武展現出了超高的指揮天賦,他指揮的紅4團作為「開路先鋒」,成功的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任務,保證了中央紅軍大部隊的安全。

紅軍到達陝北之後,進行了大改編,楊成武被任命為紅一師的政委,當時的師長是陳賡。抗戰爆發之後,楊成武提前結束了在「紅軍大學」的進修,被任命為紅一師師長,成了年輕有為的高級將領。

不久之後,國共展開第二次合作,按照要求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由於編制減少,紅軍時期的很多高級將領,只能擔任八路軍的旅長、團長。楊成武則被調任到115師,擔任獨立團的團長。

據楊成武將軍後來回憶:「當時南京政府極力壓縮八路軍的編制,按照規定,各個師不能設立獨立團,所以當時115師獨立團,並不在國民革命軍的序列中,屬於編外部隊。」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時獨立團東渡黃河前往山西抗日,還遭到了晉綏軍的阻撓,原因就是沒有編制的部隊不能過河。最後沒有辦法,楊成武只能帶領獨立團,混入115師343旅686團中,才順利渡河。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楊成武和獨立團的抗戰決心,在進入抗日戰場之後,楊成武立刻帶領獨立團參加了平型關大捷,在戰鬥中,負責狙擊敵人的獨立團,成功狙擊了數倍的日軍,確保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

平型關戰鬥之後,在中央的授意下,楊成武帶領獨立團在靈丘、淶源、廣靈、蔚縣等地展開敵後鬥爭,先後解放了山西、河北的數座縣城,開闢了第一塊敵後革命根據地。為了鞏固根據地,楊成武大力宣傳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思想和政策,很多有志青年了解後,紛紛加入了獨立團。不久之後,獨立團就從1000多人發展到了7000多人。

八路軍總部得知這個消息後,在1937年10月,正式下命令將115師獨立團擴編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由年僅23歲的楊成武擔任師長。作為八路軍第四個師級單位,楊成武是第一個從團長升任師長之人。只不過由於當時編制的限制,這個番號並沒有對外宣布,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知道。

之後,楊成武帶領部隊一直在晉察冀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在1939年,他率領部隊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日軍混成第二旅團,並在戰鬥中擊敗了號稱日本「名將之花」的中將旅團長阿部規秀。而此人也是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

抗日戰爭中,楊成武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帶領部隊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有力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解放戰爭爆發後,楊成武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冀中縱隊和第三縱隊司令員,1948年,華北地區的解放軍進行整編,主力編為3個兵團,楊成武擔任第三兵團司令。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擔任天津警備區司令、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年僅41歲的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將之一。

結束語:

楊成武將軍不僅帶兵打仗的水平一流,教育子女的水平更高。在他的悉心教導下,2個兒子和1個女兒從小便立志要參軍報國,長大之後,3人先後參軍,成為一名人民子弟兵。後來,經過不斷努力,三人都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將領。

其中長子擔任過二炮裝備部部長,少將軍銜;

次子是空軍副司令,中將軍銜,他的嶽父是著名的開國中將秦基偉;

唯一的女兒曾是武警部隊司令部技術裝備部部長,少將軍銜,是武警部隊第一位女將軍。

參考文獻:《楊成武回憶錄》

相關焦點

  • 此人15參軍,23歲當師長,41歲成開國上將,7個子女中有3位將軍
    他23歲就當上了師長,41歲時成為開國上將。虎父無犬子,7個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1914年,楊成武出生在福建長汀縣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為客家人。雖然家裡貧困,但父母沒有放棄子女的教育。七歲那年,他被父母送到村裡的私塾念書。
  • 他23歲當八路軍師長,41歲成開國上將,兒女中走出3位將軍
    土地革命時期,贛南、閩西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這裡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塊根據地,所以說這裡的人民群眾對革命的貢獻也幾乎是最大,建國後福建走出83位開國將軍,絕大多數都來自閩西地區,其中有兩位開國上將,一位是劉亞樓將軍,另一位就是楊成武將軍。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他是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軍,104歲健在,他是誰?
    8月5日,少共國際師即第1軍團第15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第1軍團第15師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少共國際師的前後四任師長都是20幾歲年紀,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2月10日,第1軍團第15師分別編入紅軍第1、第2師」。至此,「少共國際師」也就成了歷史名詞。
  • 57位開國上將,他們活了100餘歲,其中一個是最後入黨的
    ——趙鑫珊 眾所周知,新中國一共授予了57名上將軍銜,那麼讀者們可否知道在眾多上將中,哪兩位將軍壽命最長且是百歲壽星,下面跟隨筆者來認識一下他們。 他們就是蕭克將軍和呂正操將軍,兩位分別隕落於2008年和2009年。
  • 紅軍時期,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5人沒有參加紅軍
    紅軍時期的革命根據地,都是從窮鄉僻壤的山林或者江湖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們喜歡套用民間的話語——「山頭」來形容根據地。紅軍時期,主要的「山頭」有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25軍、湘鄂贛紅軍、閩浙贛紅軍、西北紅軍等。那麼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我們接著往下看。
  • 泰安市開國少將37歲任副軍長,67歲授上將軍銜,他是誰?
    山東泰安有一位開國少將,37歲任副軍長,67歲授上將軍銜,他是誰?那麼他是誰呢?他便是劉振華將軍,劉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江西有25位劉姓開國將軍。劉姓成就最大的是湖北紅安縣的劉華清將軍,劉有一位元帥,劉震、劉亞樓2位上將和13位中將,45位少將,1955年後晉升少將31人,總計92位開國將軍,1988年有劉振華和劉華清兩人晉升為上將軍銜。
  • 57位開國上將,兩人活過100歲!他們都是誰?
    解放軍總計有57位開國上將,有兩人活過100歲,一個來自遼寧,一個來自湖南。呂正操2009年10月逝世,享年106歲。他是一個活過100歲的開國上將。 第二個就是湖南人蕭克。蕭克原名武毅,字子敬。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紅軍時期最年輕軍團長,犧牲時年僅21歲,開國大將曾是他的部下
    他曾是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他在擔任師長期間,多位開國大將都曾是他的部下;他是紅軍中前途無限的青年指揮官,但無奈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雖然曾貴為風光無限的軍團長,但因短暫的軍旅生涯讓他在歷史上聲名不顯,到了現在更是沒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二、楊得志上將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105歲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開國將軍健在者僅存7人
    原標題: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抗美援朝中率部全殲美軍 「北極熊團」澎湃新聞記者從詹大南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
  • 八路軍6位師長中,有5位成為開國元帥,為何只有他是個上將?
    1937年,為了抵禦日方的侵略,在國共兩黨的商議下決定合作,國民政府把紅軍主力改為八路軍並且分成為3個師來管理。這三個師分別是由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帶領的115師,師長賀龍和副師長蕭克帶領的120師;和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帶領的129師。
  • 他是開國上將,職務晉升最快,立最嚴家規,76歲去世,安息將軍嶺
    曾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政委、顧問,中顧委委員等職的開國上將王新亭,屢建奇功,是開國上將中少有的、幾乎是唯一的文武兼備的一代名將,於1984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歲。
  • 這位紅軍女將軍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差點成女上將,前夫大名鼎鼎
    紅軍唯一女將軍1955年,我軍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大授銜時,共有10人被授元帥,10人被授大將,55位開國上將(55年後補授了王建安和李聚奎),175人被授中將(後來補授了聶鶴亭和賀誠),798位少將(後補授了8位)。
  • 2020年僅有4位開國將軍還健在,他們分別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美國幽默作家威爾·羅傑斯 近代歷史,讓我們感到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因為它距離現下最近,還因為所有的革命烈士為國為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銘記歷史,也得為英雄叫好,據了解,我國開國時有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到2020年,僅有4位開國將軍還健在,他們分別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 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
    在當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624萬人,主要分布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等省區。從人口上講,鍾姓人口少於袁姓,不過在開國將軍數量和軍銜上相比袁姓略勝一籌,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那麼鍾姓開國將軍都有誰,有沒有你老鄉呢?
  • 紅軍「少共國際師」,一支僅存532天的神秘部隊,走出15位開國將軍
    部隊成立時由周恩來親自授旗,隸屬紅五軍團建制,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下轄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個團,幹部、戰士70%以上都是共青團員、共產黨員,全師官兵共一萬餘人。英勇犧牲的23歲年輕師長少共國際師的前後四任師長都是20幾歲年紀,在擔任第二任師長時英勇犧牲的吳高群,犧牲時年僅23歲。
  • 2020年僅剩3位開國將軍健在,他們是誰,現在怎麼樣了?
    站在2020年,回首100年前,還活著的老戰士越來越少,而開國將軍,現在只有三位健在。他們曾經經歷了什麼,他們現在過得如何,人民有沒有記住他們?黎光:18歲的排長,獨立營的兵目前依然健在的第一位開國將軍,就是黎光。黎光將軍出生於1914年,如今已經106歲。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彭紹輝被授予上將軍銜。紅三軍團下轄4、5、6三個師。紅四師師長洪超,原為粵軍24師葉挺部將,隨葉將軍參加南昌起義後,又隨朱老總參加了湘南起義,上井岡山後主要擔任參謀工作,思維縝密,軍事素養非常高,最終做到了紅四師師長的位置。1934年十月,在紅一方面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洪超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