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途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娃娃兵」組成的特殊部隊,戰士們大的有十七、八歲,小的才十四、五歲。這支部隊擁有完整的部隊建制、正規軍番號,叫做「少共國際師」(後改為紅十五師)。
為了更好地抗擊和粉碎敵人的瘋狂進攻,保衛革命根據地,在當時的「擴紅」背景下,1933年5月2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正式作出《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
當時從江西徵調四千人、福建徵調二千人、閩贛二千人等等,組成了這支部隊。部隊成立時由周恩來親自授旗,隸屬紅五軍團建制,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下轄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個團,幹部、戰士70%以上都是共青團員、共產黨員,全師官兵共一萬餘人。
英勇犧牲的23歲年輕師長
少共國際師的前後四任師長都是20幾歲年紀,在擔任第二任師長時英勇犧牲的吳高群,犧牲時年僅23歲。
吳高群奉命率少共國際師開赴東線作戰,第一戰就是在福建拿口與國民黨周至群旅先頭部隊的遭遇戰,取得消滅敵軍300餘人,繳獲大量槍枝彈藥的戰績,受到紅軍總部首長朱德、周恩來等領導的電令嘉獎。11月,吳高群率少共國際師在閩北至黎川一線配合紅三、五軍團收復黎川的阻擊戰,面對數倍於己且武器裝備精良的強敵,吳高群帶領戰士們與敵開展了殊死的搏殺,有力牽制了敵軍在正面戰場的兵力,配合了主力部隊對敵作戰。吳高群雄風初試,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幹。
12月下旬,少共國際師進行了參戰以來最艱苦的一仗團村戰鬥。敵人仗著有飛機大炮的優勢,對紅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吳高群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深入前沿陣地指揮戰士們頑強回擊,奮勇衝刺。突然,一顆重型炸彈在吳高群附近爆炸,吳師長頭部和腰部受了重傷,鮮血汩汩湧出。雖經奮力搶救,終因失血過多而犧牲。噩耗傳來,紅軍總部首長十分悲痛,指示《紅星報》編委發表了「悼吳高群」一文,稱讚「他是一個最易深造的紅軍青年指揮員,他為革命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多年後,肖華在重訪少共國際師同敵鏖戰故地後,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悼吳高群》一詩:
青年雄獅戰團村,出奇制勝創敵軍。
惱羞成怒蔣飛賊,奪我戰友吳高群。
智勇雙全好戰將,赤膽忠心為革命。
壯烈青春獻大業,英雄形象高山鷹。
史上最年輕的17歲師政委
少共國際師的政委即是後來的共和國上將肖華將軍,當時他上任時年僅17歲——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當周恩來告訴肖華,中央準備委任他擔任少共國際師的政委時,肖華說自己太年輕,缺乏經驗,怕難以勝任。周恩來鼓勵他說,正因為你年輕,才叫你去呀,經驗是在實踐中積累的。實際上,肖華年僅13歲時,就已經是少共縣委書記了。
在廣昌驛前高虎腦戰鬥中,他身先士卒,率領少共國際師同國民黨軍展開白刃格鬥,一舉擊敗國民黨軍三個師。另外,在其他的戰鬥中都有不俗表現。
1938年6月,年僅22歲的肖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他們曉行夜宿,渡過汾河,穿過同蒲路,橫跨太行山,越過津浦線,深入敵後的冀魯平原。並迅速打開了局面,創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從此,八路軍「娃娃司令」的名字便不脛而走。
1946年10月,肖華與中國少有的西方化名將、黃埔一期學員、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展開博弈。他選擇了杜聿明部號稱「千裡駒」的二十五師開刀,放棄安東城,誘敵孤軍冒進,在新開嶺打伏擊,將敵二十五師八千餘人全殲。新開嶺戰役,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戰爭中首次殲敵一個師的先例。
1948年,肖華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在長春戰役中改任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政委,依據他提出的攻心戰策略,爭取了國民黨六十軍和新七軍先後起義和投誠,最終成功地和平解放了長春。
解放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委員,他著有《鐵流之歌》、《艱苦歲月》等作品,肖華譜寫的《長徵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1955共和國將帥大授銜,肖華被授予上將軍銜,同時獲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紅十五師「娃娃兵」的輝煌
1934年春,「少共國際師」改編為紅十五師。有當地百姓描述那群戰士的模樣:他們大多只有十五六歲,身上穿著略顯得寬鬆的軍裝,有的還沒有槍高。他們不進村民家住,不擾民,還幫村民幹農活,挑水砍柴。
在1934年年底的湘江戰役中,紅十五師要留在江東,負責湘江東岸右翼的安全,防止和阻擊全州縣城的湘軍徑直南下截擊搶渡紅軍。「兩河-魯塘圩-土橋-屏山渡」一線,就是十五師的防守線。
雨天的金雞嶺顯得格外蔥蘢。古道上,紅泥巴、腐葉和碎石攪在一起,泥濘溼滑,不便行走。金雞嶺村曾是湘江戰役中央紅軍右後翼紅十五師防守線上的一個點,就在這裡,「少共國際師」的「娃娃兵」們將偷襲的國民黨民團一舉擊潰。
在湘江戰鬥中,紅十五師作為右翼紅一軍團的後衛,開始在延壽圩阻擊敵軍4個團。此後,他們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以兩個團和窮追不捨的敵人死打硬拼,保護搶渡通道。全師一步步從全州兩河向西推進至縣城南部至屏山渡,防止了湘軍從湘江東岸攻擊搶渡的紅軍。
光輝戰鬥歷程的尾聲
作為一支軍隊,紅十五師的裝備不是最好的,身板也不是最強壯有力的,但是他們的機智與頑強並不遜色。從1933年年底少共國際師在閩北拿口首戰告捷之時,這支隊伍就顯示出其年輕人的蓬勃力量。而在湘江戰役如此激戰之中,連日來行軍打仗、強渡湘江,部隊相當疲勞,但戰士們仍然情緒高漲。
12月1日,紅十五師全師從全州南部湘江東岸陣地收縮兵力,師部率第44團從全州縣大坪渡口浮橋過湘江後,與紅一軍團主力會合。而第43團、第45團則冒著敵機的轟炸,直到晚上才涉渡過湘江歸還主力。湘江戰役結束後,紅15師僅剩2700餘人。
「少年有志報神州,一萬虎犢帶吳鉤。浴血閩贛銳無敵,長徵路上顯身手。」肖華《憶少共國際師》一詩,成了「少共國際師」極佳的註腳。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2月10日,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併,分別編入紅1師和紅2師,紅十五師番號正式取消。至此,「少共國際師」走完了短暫卻光榮的戰鬥歷程。
少共國際師走出的將軍們
少共國際師一共存在了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少共國際師為黨和人民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其中有不少開國將軍和優秀將領就是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
少共國際師中都有哪些著名的將領呢?
肖華上將
肖華
少共國際師第二任政治委員。192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軍委總幹部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紹輝上將
彭紹輝
少共國際師第四任師長。1926年參加農民赤衛軍,曾給考察農民運動的毛澤東介紹過情況。1927年5月,入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1師1團3營12連當兵。7月參加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領導的平江起義,在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第7團任班長。同年秋,由黃公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曹裡懷中將
少共國際師第三任師長。一九二八年參加湘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軍訓部部長,空軍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陳正湘中將
少共國際師45團團長。一九二六年入唐生智部當兵。參加過北伐戰爭。一九三〇年在新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授中將軍銜。
謝明少將
少共國際師第四十五團政委。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政治委員,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政治學院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谷廣善少將
少共國際師衛生部部長。1925年到馮玉祥部當醫兵,先後晉升看護生、司藥生、看護長、軍醫。1931年,谷廣善任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25師74旅2團軍醫,參加寧都暴動,隨後參加紅軍。新中國成立後,任人民空軍首任後勤部部長,後任修建部部長,國防部五院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何廷一少將
少共國際師司令部參謀。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參謀處長、第二副參謀長兼空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彭盛少將
少共國際師連長。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九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後方辦事處政治委員、組織部部長,志願軍後勤部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大連第一療養院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宋景華少將
少共國際師43團通訊員、連指導員。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第二海軍學校政治委員,旅順基地政治委員,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袁佩爵少將
少共國際師第3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師政治部技術書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岱少將
少共國際師直屬隊青年幹事。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副政委、政委,回國後任第38軍政委,旅大警備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共天津市委第二書記,北京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江擁輝少將
少共國際師43團通信員。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代軍長。瀋陽軍區副參謀長兼瀋陽衛戍區副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景瑞少將
少共國際師電臺報務員。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三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副主任兼訓練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譚開雲少將
少共國際師組織科長。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瀋陽軍區幹部部部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遼寧省軍區政治委員,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蘭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楊思祿少將
少共國際師戰士。1917年出生於江西于都縣,1930年加入兒童團,任少共國際師戰士。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第五航校副校長、第十一航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一九六一年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
另外,還有著名的殺敵英雄黃定基等等,都是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從少共國際師中成長起來的這些「紅小鬼」們,多人被授予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綜合整理:非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