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2020-12-24 江西老徐讀歷史

現代的年輕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老家和姓氏文化,已不懂得家學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財富,更不去理會家學文化的承傳與發揚。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馬爾克斯說,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憶的日子,是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小編最近幾天在研究我們袁姓的開國將軍,發現袁姓可不只是袁世凱、袁紹,我們袁姓開國將軍也非常優秀,有兩位開國中將,九位開國少將。那麼他們是誰呢?有沒有您的老鄉?帶著疑問,小編一一和你道來。

一、袁子欽,中將軍銜,1908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上杭縣人。有「儒將」的美譽,曾任解放軍第六十軍政委、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此後還擔任了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二、袁昇平,中將軍銜,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騖湖村,1929年初中畢業後參軍,1952年至1954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政治委員,志願軍幹部部副部長。他是秦基偉上將的前任,1954年至1958年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1982年再次擔任北京軍區政委。

也就是說,袁昇平兩次擔任北京軍區政委。

袁昇平

在兩位袁姓開國中將中,最為出名的是袁昇平。

其餘九位,都是少將,少將中,較為出名的是袁也烈。袁也烈(1899年-1976年)湖南省洞口縣人,是黃埔軍銜二期畢業生,學習成績優異,並留校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此後他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時期,袁也烈在華野,擔任渤海軍區司令員,是渤海軍區的創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擔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的廖容標、宋時輪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

此外,還有8位少將,他們分別是:

四、袁佩爵少將,曾用名袁能鍾、袁潤生,1914年 出生於江西吉安市泰和縣,袁佩爵1933年參加紅軍,誕生於少共國際師, 曾任少共國際師3團技術書記、師政治部技術書記,軍委總政治部秘書科科長。參加了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建國後,曾任解放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1951年率部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第64軍副政委。回國後,歷任第64軍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政委。旅大警備區比一般的軍分區級別高,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在全國各重要城市、地區設置了許多警備區,不僅負責所在城市和地區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還擔負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他們的任務要重於一般的軍分區。

旅大警備區1992年撤銷,是我軍歷史上級別最高的警備區,是為了和蘇聯駐軍對接而成立的,屬於正兵團級,屬於軍和大軍區之間的級別,相當於副大軍區級別,現在解放軍已經取消兵團這一級別。

五、袁克服少將,原名袁克福,1907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1929年底,黃安縣委為溝通上下聯繫、及時了解情況,建立了黨團巡視員制度,他是第一批巡視員之一。1932年1月,袁克服被選為鄂豫皖省委委員,2月,任共青團鄂豫皖省委書記,11月,任四方面軍政治部團委書記,隨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至川陝邊,參與領導開創川陝革命根據地。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四十三軍副政委,隨主力揮師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後,袁克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撫保部部長、總後勤部營房建築部政委、陝西省軍區政委。

六、袁學凱少將,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陂,1931年參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參加了麻城、長治、日龍關等戰役戰鬥,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政治處主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團長等職,參加了浮山、韓略村戰鬥和百團大戰。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防空作戰和國防科學試驗保障任務等。

1965年,在中國第一次地爆原子彈成功後,軍委決定進行一次空爆原子彈試驗,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袁學凱參與指揮這次行動。擔任空爆試驗的是航空兵獨立4團。當時要求把原子彈投到距靶心100米以內,獨立4團訓練成績不穩定,一顆訓練彈離靶心2000多米,一顆離靶心690米,差點炸到用於試驗的橋梁,還有一顆因高空氣流影響,扔下去後乾脆沒找到。袁學凱鼓勵機組人員克服困難,最終機組提出一整套提高投彈精度的方法,訓練成績顯著提高,實際投彈時,距靶心僅40米。

七、袁意奮少將,1917年出生於湖南慈利三官寺鄉人,原名袁詒奮,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他是袁姓最後的開國將軍,2007年去世,享年90歲。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連政治指導員、358旅714團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海軍第1分校政委,他是榆林基地司令員兼政委!曾參與南海護航任務,後來還擔任過南海軍區副司令員。

1954年入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1958年畢業回國後,歷任南海艦隊湛江基地政委,榆林基地司令員兼政委(注,榆林海軍基地,位於三亞市郊,是解放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是中國潛艇艦隊的核心基地)。

八、袁福生少將,1916出生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1964年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任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獨立營政委,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兼軍法處副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滿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第四野戰軍47軍139師政委。建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委,第四十七軍幹部部部長,志願軍司令部軍法處副處長,武漢軍區炮兵政治委員,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工程兵特種工程指揮部後勤部政治委員。

九、袁彬少將,1916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鎮謝店村,1928年參加革命,任少先隊小隊長。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戰爭時期,奉命參與創建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第二大隊中隊長、副大隊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第三師師長,建國後曾任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顧問。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十、袁 淵少將,1903年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縣,原名袁煥卿、袁章斐,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蘇區第二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和舉世聞名的長徵,曾三過草地。解放戰爭時期,袁 淵歷任冀東軍區獨立第十二旅旅長,第十四軍分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參謀長。1955年,第二高級步校代校長的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還擔任了中南軍大第五分校校長、步兵學校校長、1982年定為正兵團職待遇。

十一,袁 光少將,他是第一位出庭主審日本戰犯的解放軍開國少將 。袁光,名袁邦光,1909年出生於江西吉安市泰和縣,1930年參軍,在軍委無線電學校(即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袁 光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政治處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特務團政治委員,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綏蒙軍區騎兵旅政治部主任。建國後,袁光擔任鐵道兵團2師政委、鐵道兵團幹部部部長。

袁光少將

1955年,袁 光在軍事法院工作,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軍事法院改為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袁光任副庭長,那一年,我國決定對在押的1000多名日本戰爭罪犯進行審判。袁光將軍出任瀋陽特別軍事法庭審判長,他威嚴地坐在主審臺上,對日軍中將師團長藤田茂、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偽滿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師團長佐信之介、師團長齊藤美夫等30名罪犯進行審判。

(出庭受審的日本戰犯)

由此,袁光也成為我軍第一位出庭主審日本戰犯的開國少將。在審判庭上,鈴木啟久跪倒在地,連連乞求饒命。藤田茂也曾在山西安邑縣屠殺我平民百姓180人,他供認不諱,表示願意接受任何嚴厲處罰。其中,鈴木啟久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另有7名戰犯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至18年。

開國將軍用生命書寫忠誠, 敢為正義而戰,舍小家,為大家,願為民族獻身。時光流逝,總有些記憶會隨之模糊,但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一個民族之根、為誰戰鬥是萬萬不能背棄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奮鬥史,需要銘刻在每個中國人心間。可惜,有些袁姓將軍資料不全,歡迎補充。小編在世界瓷都景德鎮等您,歡迎來景德鎮做客,共繪將軍輝煌,讓將軍精神歷久彌新,一起緬懷開國將軍的過往。

如果您有幸看到本文,說明您對袁姓開國將軍有好感,請為袁姓開國將軍點讚!

謝謝!

相關焦點

  • 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
    在當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624萬人,主要分布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等省區。從人口上講,鍾姓人口少於袁姓,不過在開國將軍數量和軍銜上相比袁姓略勝一籌,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那麼鍾姓開國將軍都有誰,有沒有你老鄉呢?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讀歷史」原創,侵權必究方姓,是姬姓,姬姓因黃帝長居姬水而來。姬姓後來又分出不少姓氏,方姓就是其一,出自方雷氏,至今有近4700年歷史,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前面小編和大家提到過,開國將軍中,方姓軍銜高的是中將——方強中將(湖南平江縣人),那麼方姓有多少開國將軍?這裡要更正一下,有一些史料中將江西方槐列入方姓將軍,其實不然,方槐將軍本名姓賴,名芳槐。由於革命需要,賴芳槐,更名為方槐。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九、楊銀聲,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在南方堅持戰鬥三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雁北軍分區支隊副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35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上饒開國將軍創造了多個第一!他們是誰?
    上饒有兩位開國中將,一個是弋陽的吳克華,一個是德興的饒守坤,上饒還有兩位百歲開國將軍,江西唯一的正國級開國將軍汪東興就來自我們的上饒。 弋陽開國將軍:吳克華中將(1913年-1987年),方震將軍(1911年-1917年),謝銳少將(1914年-1987年),汪東興少將(1916年-2015年); 德興開國將軍,饒守坤將軍(1915年-2006年); 橫峯縣將軍劉毓標,(1908年—1997年);
  • 陳姓四位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個不同的省份!他們分別是誰?
    陳姓是第一個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也是我國人口大姓,歷史上陳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戶籍人口數量達6000多萬,人口姓氏數量排名第5位,那麼陳姓有幾位百歲開國將軍呢?
  •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楊姓出自姬姓。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楊姓總人口有4000多萬,是繼陳姓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姓。
  • 「開國將軍」中,排名第一的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開國將軍」中,排名第一的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現在我們國家發達軍事強大。而從建國之初的百廢待興到現在的繁榮也僅僅經過了幾十年。我們現在強大的國家是當時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軍人們換來的。他們戎馬一生,用生命譜寫了今天的成功。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劉姓威武:開國將軍89人,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川和山東!
    劉姓威武:開國將軍89人,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川和山東!湖北劉姓開國將軍職務高,四川劉姓開國將軍軍銜高,而江西劉姓開國將軍人數多,筆者發現:每個省份的劉姓開國將軍都有特點。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原創,侵權必究!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很多的姓氏都是有自己的歷史。姓氏是一個家族的血緣符號,是中國人永遠割捨不掉的家族情懷。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八位龍姓開國將軍都是誰,其中兩位,為革命立下了大功
    那麼,龍姓的開國將軍有嗎?十大元帥中,沒有姓龍的,十大將中,也沒有姓龍的,開國上將和開國中將中也都沒有姓龍的。姓龍的開國少將有八位,他們都是誰呢?先說第一位,龍潛,「潛龍在淵」,江西永新人,16歲參加紅軍。龍潛是一位老革命,親身經歷過三灣改編,參加過井岡山的鬥爭,跟隨中央紅軍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
  • 1961年授銜的開國少將僅有兩位健在,他們是誰,生平如何?
    隨著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的去世,我開國將軍僅剩9位,其中1961年授銜的開國少將更是只有兩位,那麼他們是誰,生平如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將軍楊思祿,出生在于都縣葛坳鄉一戶貧苦農民家裡,革命生涯中擔任過紅一軍團第二師警衛班班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警衛連排長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記:1955年授銜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目前僅存少將9位人物速讀:楊思祿早年照片2005年,時的楊思祿少將楊思祿少將近照楊思祿1614名開國將帥中,現在僅餘8位。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有很多戰士犧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幾十年過去了,很多將軍已經去世,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當年的千位開國將軍,目前也僅僅剩下四位。那這四位如今怎麼樣了呢?他們又是誰呢?第一位將軍是,今年106歲的詹大南將軍。詹大南出生在1915年,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位資歷非常深的老紅軍,老革命家。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歷史上1048位開國將軍,至今仍健在的僅剩4位,他們是誰?
    據記載,當時的開國將軍有1048位,其中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10位,開國上將55位,中將175位和少將798位。不過,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都被分配到各個地方,繼續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今天,離1955年舉行的授銜儀式,已經過去65年了,不知不覺,半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了,原來的開國將軍也陸續離開了我們。現在,在世的開國將軍只有四位。
  • 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4位還健在,他們都是誰,現狀如何?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如今的生活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我國之所以在眾多戰爭面前一戰又一戰的告捷,離不開很多優秀的用兵之將。他們都是有功之臣,能活下來必將會得到重用。除了給予應有的表彰之外,還會授予一些軍銜。有元帥、有大將、有上將中將以及少將等等。據統計,一共授予將官1048名,直到1965年,我國一共授予1614名將官。他們都是有功之臣,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
  • 105歲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開國將軍健在者僅存7人
    原標題: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抗美援朝中率部全殲美軍 「北極熊團」澎湃新聞記者從詹大南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我們都知道,軍銜是綜合了開國元勳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貢獻和資歷,最終綜合評定的。參加革命時間的早晚,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