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人物趣事
這三位紅軍高級將領,如果沒有壯烈犧牲,後來可能成為開國元帥
在我國幾十年的革命歷史中,湧現出不少為革命犧牲的人,我國為了紀念他們特地在天安門廣場上為這些英雄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革命道路上,無數愛國將士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流血犧牲。朱德元帥曾說過,他自己不過是戰場上一個沒有被打死的老兵而已。在革命鬥爭中,也犧牲了很多有望成為開國元帥的將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洪超,紅軍烈士。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黃梅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6年參加革命,一年後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8月參與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轉入朱德、陳毅所率領的隊伍,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轉入紅5軍工作。
在紅5軍工作期間,參加了湘鄂贛邊區的遊擊戰爭、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在紅軍長徵前擔任紅4師師長,中央紅軍長徵第一仗打響時,他在江西省信豐擔任第一線指揮。在英勇戰鬥時不幸被敵人的流彈擊中,壯烈犧牲,他是中央紅軍長徵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鄧萍,生於1908年,四川富順人,他是紅軍的著名將領,是紅軍長徵途中犧牲的唯一一位軍團級將領。他在1926年考入武漢中央軍事學校,在校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便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他與彭德懷等人在湖南發動平江起義。
平江起義後,鄧萍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參加領導開闢了鄂贛蘇區,後轉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1933年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時,還擔任了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在紅軍長徵時率部掩護主力突圍,不幸在遵義戰役前線英勇犧牲。
2009年9月14日,鄧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左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他在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參與了紅軍長徵,指揮了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鬥。在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協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在抗日戰爭期間,率部粉碎粉碎日偽軍「掃蕩」,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鬥的勝利。在1942年,日軍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央機關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在犧牲後,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左權縣。
這三烈士都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也都是我們民主革命時的高級將領,可惜都犧牲的太早了,很多他們的部下或他們的後背都成了將軍,如果他們沒有犧牲活到了革命勝利肯定也都是元帥級別的人物了。
但是如果沒有先輩們的流血犧牲,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應該銘記他們的犧牲,向他們致敬,向所有老一輩的革命家致敬,向所有為了祖國美好明天在貢獻自己力量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