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2020-12-22 騰訊網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總兵力大約三萬餘人,一共8個軍,後來,紅七軍和紅五軍團(下轄三個軍)先後成立,紅一方面軍建製取消,歸中央直轄,中央紅軍兵力達到了11個軍之多。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五個軍,軍長分別為黃公略、林帥、羅炳輝、曾炳春、陳老總五人。黃公略是跟隨彭老總一起指揮平江起義的名將,在中央蘇區的發展過程中功勳卓著,深得主席的欣賞。我軍在反圍剿作戰中擒獲張輝瓚後,主席親自作詞慶祝,黃公略的名字赫然被寫入這首漁家傲中,可見黃公略當時地位之高。可惜的是,黃公略後來犧牲在反圍剿戰鬥中。

林帥,紅軍時期的戰爭魔鬼,人民軍隊傑出的元帥,指揮四野在解放戰爭中所向無敵,縱橫南北,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可謂是水到渠成之事。羅炳輝,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曾在抗戰中率新四軍創造出「梅花樁」戰術,將日寇打得一敗塗地,可惜病逝於1946年,未能成為開國將帥。

曾炳春,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參加革命後指揮了東固暴動、贛西南路暴動等一系列革命活動,並成功促成了羅炳輝率靖衛隊起義,是一位功勳卓著的革命元勳,1932年5月犧牲。

陳毅,人民軍隊傑出的將領,十大元帥之一,赫赫功勳就無需多言了,作為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帥,陳老總不僅指揮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錯,還寫得一手非常不錯的詩文,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一位人傑了。

紅三軍團下轄5、8、16三個軍,軍長分別鄧萍(兼任)、何長工、孔荷寵。鄧萍是彭老總指揮平江起義的重要助手,後來犧牲在長徵途中。何長工大革命時期就是警衛團的連長,後來參加了秋收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一位高級將領。授銜時,何長工因為不在軍隊工作,所以未能被授予軍銜。孔荷寵是平江農民運動的領袖,加入紅三軍團後表現還算不錯,成為軍級幹部。紅軍主力長徵後,孔荷寵留在南方打遊擊,很快便叛變了革命,做了可恥的叛徒。

紅七軍軍長先後由張雲逸和李明瑞擔任。張雲逸參加過辛亥革命,革命資歷在全軍中是數一數二的,他在紅軍時期除了參與指揮百色起義外,搞政工較多,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則是專職軍事幹部,功勳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李明瑞,指揮龍州起義的革命元勳,進入中央蘇區後率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表現極為搶眼,1931年10月犧牲。

紅五軍團加入紅軍後,下轄13、14、15三個軍,軍長分別為董振堂(兼任)、趙博生(兼任)、黃中嶽。董振堂與季振同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參加紅軍後成為人民軍隊中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尤其是長徵中,他作為紅五軍團軍團長,率領紅五軍團多次擔任阻擊敵人的任務,表現極為出色,可惜最後犧牲在西徵中。

趙博生,與季振同、董振堂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成為人民軍隊政工工作中的一位模範人物,1933年1月,趙博生在反圍剿作戰中壯烈犧牲。黃中嶽,曾經做過商人,後來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西北軍中做到了團長。1930年,黃中嶽參與指揮了寧都起義,起義後被任命為紅15軍軍長,1932年8月犧牲。

紅一方面軍重新恢復建制後,除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三個軍團外,另外直轄4個軍,分別是11、12、21、22軍,軍長分別為周建屏、張宗遜、尋淮州、羅炳輝。羅炳輝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再來看看其他三位軍長。周建屏,出身於滇軍系統,後來參加南昌起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義失敗後,周建屏被派往閩浙贛蘇區,紅十軍成立後即成為軍長,後來犧牲在抗日戰爭中,十分可惜。

張宗遜,人民軍隊的開國上將,戰功赫赫的名將,曾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等職務。尋淮州,紅軍時期的傑出將領,不到21歲即做到了紅七軍團軍團長,堪稱是一位軍事天才。可惜的是,我軍組建北上抗日先遣隊時,尋淮州與方志敏部組成紅十軍團,犧牲於譚家橋之戰中。

相關焦點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紅一方面軍的六位軍團長,在1955年分別授什麼軍銜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帥,自不必說了,贛南、閩西蘇區時期就是毛委員手下的四大名將之一(另三位是彭老總、黃公略、伍中豪)。紅軍時期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他指揮的龍崗伏擊戰、草臺崗伏擊戰都是足以載入教科書的經典戰役。抗日戰爭時期,林帥雖然很早就因傷赴蘇聯療傷了,但他依然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指揮了平型關大捷、廣陽伏擊戰兩場大勝仗,足以稱得上抗日名將了。
  • 懋功會師之後,紅四方面軍的5個軍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現在是四川小金縣)勝利會師,不斷壯大了紅軍力量,極大地振奮了紅軍取得長徵勝利的信心。在懋功會師之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深入交流,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下轄有五個軍十二個師。
  • 八路軍成立前,紅一方面軍有六名師長,後來出了四位上將
    在成為八路軍前,紅一方面軍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當時紅三軍團已經併入了紅一軍團),這兩個軍團又下轄了三個師,所以一共是六個師,那你知道這六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嗎?先說紅一軍團吧,紅一軍團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紅一師、紅二師、紅四師。
  • 紅一方面軍成立時有8位軍長,有幾位活到建國後?55年授什麼軍銜
    引言 1930年,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經會議決定兩軍合編為第一方面軍,當時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軍,共5個軍,紅三軍團下轄5、8、16軍,共3個軍,此時能夠擔任軍長職務,那都是在我軍發展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大人物,那麼八位軍長都是誰?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空降兵成立以來,有多少位軍長?他們後來都擔任什麼更高職務?
    第五任軍長:李良輝中將,任職時間:(1983.5--1987.10)1940年5月生,河北深縣人。1958年6月參加工作,1961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第二位從空降兵戰士成長為軍長的將軍。
  •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是誰?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中央革命軍分為了九個軍,而在這九位軍長裡面,拎出來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熱血男兒。其除開一兩位著名的軍事家被人們所熟悉,其他幾位軍長也各有各的傳奇故事,讓我們一一來看看。年少有為在這九位軍長中,最為年輕的一位軍長就是程世才。
  • 紅一方面軍犧牲的十大名將,若活到1955年會是元帥或大將軍銜嗎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朱毛會師後組建的紅四軍,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先後發展成為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是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也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榮耀的一支部隊。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在碾莊戰役中,第64軍軍長劉鎮湘主張死守,他後來是什麼結局?
    就在黃百韜部署部隊休整的時候,他手下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擔心脫離大部隊會被分割殲滅,不願意去執行警戒任務,所以劉鎮湘向黃百韜建議說,乾脆不要撤退了,就留在碾莊死守。 黃百韜在陷入重圍之後,每日翹首以盼的就是徐州方面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夠趕到碾莊替自己解圍。當時,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親自指揮邱清泉第二兵團和李彌第十三兵團,從徐州沿著隴海鐵路東進,企圖救援黃百韜第七兵團。可是沿途卻遭到了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最終遲遲不能趕到。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1928年5月井岡山會師後,創建了最早的紅四軍,這也是第一支打出「紅軍」旗號的部隊,這支紅四軍後來與彭老總的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二支紅四軍是賀老總領導的湘鄂西紅四軍,後來發展成為紅二方面軍;第三支紅四軍是鄂豫皖紅四軍,逐漸發展成為紅四方面軍。那麼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一方面軍
  • 第十三兵團成立後,三位副軍長分別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第十三兵團在五大野戰軍16個兵團中非常特殊,為什麼呢?原來在1955年大授銜時,16個兵團中唯獨13兵團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剩下的15位,其中有12位都是開國上將,還有三位更是開國大將,那麼除了司令員沒有參與授銜,兵團下轄的3個軍的負責人都是什麼軍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讓我們先看看4野授勳的將領都是誰?
  • 紅一方面軍七個軍團長,3人成開國將帥,3人早逝,1人不知所蹤!
    紅軍時期,紅一面軍和紅二方面軍都成立了軍團這一建制,軍團一般下轄若干個軍或者師。紅四方面軍沒有設立軍團,實際上它的軍就相當於軍團,長徵前,其一個軍的人數在2萬左右,實力一點也不亞於紅一方面軍的軍團。
  • 直屬二野司令部有兩個軍,軍長政委都是誰?後結局如何?
    上回說過,第二野戰軍轄有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後又加了一個第十八兵團,除這四個兵團之外,還有二野司令部的2個軍,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2個軍的軍長政委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第58軍的軍長是孔慶德。孔慶德(1911年—2010年),山東曲阜人,他儘管出自中華名門的孔家,但並不是每個孔姓家人都是大富大貴,所以他在16歲就投軍,國民黨陳調元部第46師當兵。1931年隨營長參加安徽六安兵變成為鄂豫皖蘇區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的一員。此後,在紅軍的隊伍裡從排長一直升任到紅4軍獨立師師長。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一、兩位集團軍司令1、張自忠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
  • 北平起義,中央軍不聽傅作義指揮,只有2位軍長籤字,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綏遠將領全部支持起義,而為了控制剩餘的中央軍部隊,傅作義採用了將兵分離的辦法,事實上將中央軍將領扣在會場內,且沒有提前告知會議內容,這樣即便中央軍各軍長、兵團司令有異心,也無法第一時間指揮城外的大批中央軍譁變,這一招非常高明。當然中央軍系統不乏死硬頑固之人,最終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的中央軍嫡系軍長,竟然只有區區兩個人。第一位是92軍軍長黃翔。
  • 彭老總領導的紅三軍團,後來去哪裡了?長徵之後為何沒有恢復番號
    一九三○年八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合併為紅一方面軍。為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後來又對紅一方面軍進行了多次改稱和整編。比如1931年11月底,紅一方面軍總部被撤消,隸屬於軍委的部隊由軍委直接指揮,也就是紅軍總司令部。一九三二年六月,紅一方面軍又恢復了番號。
  • 解放戰爭時期,軍長級別的將領眾多,為何這七位軍長是上將軍銜
    當時,改編後的部隊共有16個兵團,每個兵團是三個軍,那樣的話,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擁有48個軍(不包括起義部隊,或者各野戰軍直屬隊)。 48位軍長都是我黨能徵善戰之將,他們都在革命戰爭年代經歷了十年國共內戰,亦稱第二次國民革命戰爭。八年抗戰時期,三年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才活到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