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碾莊戰役中,第64軍軍長劉鎮湘主張死守,他後來是什麼結局?

2020-12-18 騰訊網

在1948年11月爆發的淮海戰役中,當時擔任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官的黃百韜,成為了我華東野戰軍的首要殲滅目標。在淮海戰役爆發之後,黃百韜率領第七兵團從新安鎮撤退,沿著隴海鐵路向西準備撤退到徐州。而我華東野戰軍對黃百韜第七兵團實施了圍追堵截,成功將其包圍在了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進而將其全部殲滅。最初,黃百韜率領第七兵團撤退到碾莊的時候,本來計劃馬不停蹄繼續西撤,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到達碾莊之後,黃百韜接到了上級電令,電令含糊其辭地向黃百韜表示,如果能夠在碾莊發起反擊,再率部撤退也不遲。當時,黃百韜第七兵團倉皇撤退,部隊建制非常混亂,因此黃百韜決定短暫停留進行休整,然後即刻奔向徐州。就在黃百韜部署部隊休整的時候,他手下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擔心脫離大部隊會被分割殲滅,不願意去執行警戒任務,所以劉鎮湘向黃百韜建議說,乾脆不要撤退了,就留在碾莊死守。

或許,劉鎮湘的這個建議並不是黃百韜決定死守碾莊的最主要原因,但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終,黃百韜第七兵團停留在了碾莊地區,而且這一停留就再也沒有走出去,直至全軍覆沒。黃百韜在陷入重圍之後,每日翹首以盼的就是徐州方面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夠趕到碾莊替自己解圍。當時,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親自指揮邱清泉第二兵團和李彌第十三兵團,從徐州沿著隴海鐵路東進,企圖救援黃百韜第七兵團。可是沿途卻遭到了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最終遲遲不能趕到。

黃百韜在碾莊堅持十多天之後,眼看即將全軍覆沒,他帶著少數親信準備潛逃。結果在逃跑的途中,黃百韜被戰場上飛來的流彈擊中,傷口血流不止。這時候,黃百韜知道自己是逃不掉了,於是下令親信們自行逃跑,他拔出佩戴的手槍,對準自己的腦門自殺身亡,年僅48歲。這裡要多說的是,得知黃百韜的死訊之後,蔣介石非常的痛惜,不僅派人偷運回黃百韜的屍體,而且為黃百韜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後來,黃百韜的獨子黃效先在臺灣犯下故意殺人罪,蔣介石還特令免除了黃效先的死刑。

在碾莊圍殲戰的最後時刻,當初建議黃百韜留在碾莊死守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表現得非常死硬。他身著大禮服,腳穿軍皮靴,胸前佩戴各種勳章,準備頑抗到底。可是沒成想,劉鎮湘最終淪為了俘虜。劉鎮湘被俘虜之後,很快被押送到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直到1975年3月才最後獲得特赦。從1948年11月被俘虜,到1975年3月被特赦,劉鎮湘度過了將近27年的改造生涯。不過,劉鎮湘的結局還算不錯,他後來還擔任過廣西政協委員一職,於1986年9月在廣西南寧病逝,終年整整80歲。

相關焦點

  • 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戰死後,他手下有五個軍,各自的軍長結局如何?
    鑑於黃百韜的表現,蔣介石可以說是破格把黃百韜提升為兵團司令,在淮海戰役前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旗下一共有5個軍,分別是100軍,63軍,25軍,64軍以及最後加入的44軍。眾所周知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為了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在碾莊平原堅守了十來天后被我軍消滅了,本人也自殺為老蔣殺身成仁了。那麼他手下的五個軍的軍長們結局如何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場局部戰役傷亡6萬多人,為我軍的歷次戰役傷亡之最
    碾莊戰役: 碾莊戰役發生在江蘇邳州市碾莊鎮,為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可以說,這場局部的碾莊戰役決定了整場淮海戰役的結局 在碾莊戰役之中,國民黨在徐州地區的重兵集團第七兵團,即黃百韜兵團(下轄第25、44、63、64、100軍)10萬餘人,在碾莊地區被華東野戰軍殲滅。但與此同時,華東野戰軍也在碾莊戰役中傷亡了6萬多人,為我軍在解放戰爭之中,歷次戰役的傷亡之最。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薛嶽的司令部下轄62軍、63軍、64軍、32軍與第4軍,合計五個軍十餘萬人。在薛嶽的指揮下,他們在海南島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薛嶽把這道防線稱為「伯陵防線」,揚言牢不可破。 那麼薛嶽逃到臺灣後,他手下的五個軍長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62軍軍長李鐵軍 李鐵軍是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49年12月,海南防衛司令部成立後李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同時兼任62軍軍長,配合指揮官薛嶽守衛海南島。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44軍剛接到撤退命令,還沒開始向下傳達,當地幫劉峙做生意掙錢的老闆就找到軍部了,要求44軍帶著他們一起撤退,說這是徐州劉主任的意思。這一來就好了,大家一起玩完。44軍本來就不是什麼精銳,行動速度比較慢,又帶上一大堆機關幹部、學生、商人、地主和家屬什麼的,行軍速度就慢下來了。等趕到七兵團防區,共軍早都開始追上來了。
  • 淮海戰役中,哪支部隊讓解放軍傷亡最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了,這是一次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不佔優勢的條件下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一次大會戰,國軍精銳在這次戰役中損失慘重,王牌兵團幾乎是全軍覆沒,正如戰後毛主席所說的一樣,這場戰役預示著國民黨統治的即將消亡。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 華野最艱難的一場戰役,六萬多人傷亡,對手卻是一支雜牌部隊
    答案就是碾莊戰役,這場戰役中,國軍的第7兵團雖然有12萬人馬,但大都是雜牌部隊,兵團司令官黃百韜更是標標準準地雜牌將領。黃百韜既非保定軍校畢業,也不是黃埔出身,在國軍內也不屬於任何派系。他從軍之初跟的是江蘇督軍李純,後來又追隨張宗昌,張宗昌兵敗後才投奔了老蔣。由於是雜牌出身,所以老蔣對黃百韜並不信任,解除了他的兵權,只讓他在軍委會當了一個參謀。
  • 淮海戰役中,黃維的十二兵團被殲滅後,四個軍長結局如何?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淮海戰役中,國民黨12兵團黃維兵團被我軍包圍在雙堆集。11月27日,12兵團司令黃維組織突圍,12兵團的高級軍官中,除了副司令胡璉突圍成功外,兵團司令黃維與副司令吳紹周都被我軍俘虜,黃維的12兵團幾乎全軍覆沒。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解放戰爭:國軍最死硬的一仗在什麼地方?此戰令華野損兵6萬餘人
    什麼意思呢?一支國軍部隊往往並不躲藏,而是主動尋找前來攻擊的解放軍部隊。原因很簡單,只有在戰場上「接觸」了,才有理由「戰敗被俘」,從而保證生命安全。這種情況在49年的西南方向上最普遍,3個月內90萬人迅速交出武器,很多都是「尋求接觸」後的結果。但也不要認為後期的國民黨軍全是這種頹廢表現,有些將領和部隊還是很死硬的,比如48年碾莊戰役中的8萬國民黨官兵。怎麼回事呢?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參與北伐的八個軍,各軍軍長都有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後來,廖仲愷遇刺身亡,蔣介石支持汪精衛驅逐胡漢民出國,不久又將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排擠出了廣州,隨後他開始逐漸收編粵軍部分師旅,並安排自己的黃埔嫡系擔任軍中要職,一躍而成為國民黨內握有軍事實力的首要人物。北伐戰爭打響後,蔣介石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下轄八個軍,先後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今天咱們就聊聊當年的「八大軍長」都分別有誰。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太原解放,閻錫山部下六大軍長結局如何?一人陣亡,唯劉效暫得善終
    即便彼時,閻錫山手下的六位軍長遵循上司命令,苦苦死守太原城。 但於國民黨來說劣勢的局面已然無法挽救。4月24日,解放軍攻破太原城門,歷時6個餘月的太原戰役宣告結束。 那麼,在太原戰役結束後,當初死守太原城的閻錫山手下六位軍長,他們的結局是否如他們自己所願得到了圓滿?
  • 他是「天下第一軍」首任軍長,拒絕蔣營救,去世後海峽兩岸都追悼
    1926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八團第一營營長,後因功升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3師8團團長,1927年5月,鄭洞國繼續隨軍北伐,後因病調任總指揮部參議。參加龍潭戰役後,病情加重住院治療,病癒後被總指揮部任命為徐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後調任第9軍教導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