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11月爆發的淮海戰役中,當時擔任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官的黃百韜,成為了我華東野戰軍的首要殲滅目標。在淮海戰役爆發之後,黃百韜率領第七兵團從新安鎮撤退,沿著隴海鐵路向西準備撤退到徐州。而我華東野戰軍對黃百韜第七兵團實施了圍追堵截,成功將其包圍在了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進而將其全部殲滅。最初,黃百韜率領第七兵團撤退到碾莊的時候,本來計劃馬不停蹄繼續西撤,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到達碾莊之後,黃百韜接到了上級電令,電令含糊其辭地向黃百韜表示,如果能夠在碾莊發起反擊,再率部撤退也不遲。當時,黃百韜第七兵團倉皇撤退,部隊建制非常混亂,因此黃百韜決定短暫停留進行休整,然後即刻奔向徐州。就在黃百韜部署部隊休整的時候,他手下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擔心脫離大部隊會被分割殲滅,不願意去執行警戒任務,所以劉鎮湘向黃百韜建議說,乾脆不要撤退了,就留在碾莊死守。
或許,劉鎮湘的這個建議並不是黃百韜決定死守碾莊的最主要原因,但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終,黃百韜第七兵團停留在了碾莊地區,而且這一停留就再也沒有走出去,直至全軍覆沒。黃百韜在陷入重圍之後,每日翹首以盼的就是徐州方面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夠趕到碾莊替自己解圍。當時,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親自指揮邱清泉第二兵團和李彌第十三兵團,從徐州沿著隴海鐵路東進,企圖救援黃百韜第七兵團。可是沿途卻遭到了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最終遲遲不能趕到。
黃百韜在碾莊堅持十多天之後,眼看即將全軍覆沒,他帶著少數親信準備潛逃。結果在逃跑的途中,黃百韜被戰場上飛來的流彈擊中,傷口血流不止。這時候,黃百韜知道自己是逃不掉了,於是下令親信們自行逃跑,他拔出佩戴的手槍,對準自己的腦門自殺身亡,年僅48歲。這裡要多說的是,得知黃百韜的死訊之後,蔣介石非常的痛惜,不僅派人偷運回黃百韜的屍體,而且為黃百韜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後來,黃百韜的獨子黃效先在臺灣犯下故意殺人罪,蔣介石還特令免除了黃效先的死刑。
在碾莊圍殲戰的最後時刻,當初建議黃百韜留在碾莊死守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表現得非常死硬。他身著大禮服,腳穿軍皮靴,胸前佩戴各種勳章,準備頑抗到底。可是沒成想,劉鎮湘最終淪為了俘虜。劉鎮湘被俘虜之後,很快被押送到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直到1975年3月才最後獲得特赦。從1948年11月被俘虜,到1975年3月被特赦,劉鎮湘度過了將近27年的改造生涯。不過,劉鎮湘的結局還算不錯,他後來還擔任過廣西政協委員一職,於1986年9月在廣西南寧病逝,終年整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