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2020-12-22 曹媛浪生活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

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

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邱維達沒什麼名氣,最後也成為我軍的俘虜,不過他的結局非常好。看看前幾任軍長,王耀武被關了9年,而張靈甫直接戰死,邱維達的結局就讓這二人十分羨慕。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1947年蔣介石重建了整編第74師,王耀武就推薦邱維達做了師長,1948年9月整編第74師改稱第74軍,邱維達就成了74軍最後一任軍長。

雖然重建了,但74軍的人員都是新兵,戰鬥力大不如前,一些新兵根本沒打過槍,因此這時候的74軍只有一個空名頭,戰鬥力羸弱,所以後來再次被我軍全殲。

淮海戰役打響後,蔣介石出動了手下全部的主力,要拼死一搏。剛重建的第74軍也派到了前線。其他國軍王牌部隊都慘遭全殲,更別提這支全是新兵的第74軍了,最後被打得落花流水。

原本邱維達準備自殺,可是華野的戰士們動作迅速,第一時間繳了他的槍,因此他沒能給蔣介石盡忠,活了下來。

有意思的是,邱維達是我軍的俘虜,竟然住進了許世友的司令部,後來被送到山東益都縣改造學習,王耀武也被俘虜了,都在這兒學習。

這2個人都曾是74軍軍長,還都被我軍俘虜了,應該說兩人的結局差不多,結果讓人很意外。王耀武被關了9年才被釋放,而邱維達直接被鍾期光推薦去做了華東政治教員。

不過,我軍還是限制了他的自由,但和被關在戰俘營的王耀武比要好太多了。1950年11月,身為南京軍事學院校長的劉伯承,主動邀請邱維達到軍事學院當教員。

我軍對邱維達如此優待,他也對我軍十分感激,所以他全心全意地為我軍的軍事教育做貢獻。1958年10月,邱維達轉業後,在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擔任參事工作,算是安度晚年了。

1998年,邱維達因病去世,他生前寫了一本書,叫《滄桑集》。

相關焦點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第74軍一共有五任軍長,其中名氣最響亮的自然就是王耀武與張靈甫,其次俞濟時和施中誠也算是小有名氣的國軍將領,而最後一任軍長邱維達的名氣就沒那麼大了。 不過邱維達雖然名氣不大,但他在被俘之後的結局卻是最好的。尤其是對比在解放戰爭中戰死的張靈甫和被俘後被關押了九年的王耀武,邱維達的結局已經可以讓自己的兩位前任非常羨慕了。
  • 雜牌將軍施中誠,接替王耀武成為74軍軍長,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1943年,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七十四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此時七十四軍軍長位置空了下來,讓誰當下一任軍長是王耀武頗為頭疼的事。按理說,最適合當軍長的人選是副軍長李天霞。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接替梁興初擔任第47軍軍長的,是原38軍的副軍長:曹裡懷。曹裡懷是湖南資興人,1909年出生。他雖出身農家,但他的父母一想要讓他讀書,高小畢業就送他縣城裡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接受到了進步新思想的薰陶,於是經常參加進步組織活動。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戰死後,他手下有五個軍,各自的軍長結局如何?
    鑑於黃百韜的表現,蔣介石可以說是破格把黃百韜提升為兵團司令,在淮海戰役前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旗下一共有5個軍,分別是100軍,63軍,25軍,64軍以及最後加入的44軍。眾所周知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為了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在碾莊平原堅守了十來天后被我軍消滅了,本人也自殺為老蔣殺身成仁了。那麼他手下的五個軍的軍長們結局如何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 山東「三李」中,他結局最好,說:幸好當年被解放軍俘虜
    山東「三李」中,他結局最好,說:幸好當年被解放軍俘虜民國時期,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有三位李姓山東籍名將,他們是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他們都是黃埔一期出身,職務都是兵團級,軍階又都是中將,因而被時人稱為山東「三李」。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國民革命軍首任軍長結局:第四十一軍軍長孫震
    四十一軍前身為二十九軍,一九三五年川軍整編,因該軍與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番號重疊,遂改稱第四十一軍。原二十九軍軍長孫震改任第四十一軍軍長。
  • 參與北伐的八個軍,各軍軍長都有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後來,廖仲愷遇刺身亡,蔣介石支持汪精衛驅逐胡漢民出國,不久又將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排擠出了廣州,隨後他開始逐漸收編粵軍部分師旅,並安排自己的黃埔嫡系擔任軍中要職,一躍而成為國民黨內握有軍事實力的首要人物。北伐戰爭打響後,蔣介石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下轄八個軍,先後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今天咱們就聊聊當年的「八大軍長」都分別有誰。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那麼薛嶽逃到臺灣後,他手下的五個軍長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62軍軍長李鐵軍 李鐵軍是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49年12月,海南防衛司令部成立後李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同時兼任62軍軍長,配合指揮官薛嶽守衛海南島。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1935年7月18日,根據中央命令,紅1、4方面軍在會師後進行了整編,任命中革軍委主席朱德仍兼紅軍總司令,張國燾任總政委。下轄9個軍,其中紅1方面軍1軍團改為1軍,軍長林彪,3軍團改為3軍,軍長彭德懷,5軍團改為5軍,軍長董振堂,9軍團改為32軍,軍長羅炳輝。原紅4方面軍番號不變,4軍軍長許世友,9軍軍長孫玉清,30軍代軍長程世才,31軍軍長餘天雲,33軍軍長羅南輝。 在這9位軍長裡面,最著名的要數彭德懷和林彪,他們都是公認的軍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 國軍王牌軍長,被抓後沒關在功德林戰犯所,還成為我軍教官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98字,閱讀約2分鐘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是新中國關押和改造戰犯的監獄,裡面關押的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其中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改造的好了,就能被釋放,不過第一批被釋放的時間也在1959年,也就是說,只要被關進去,起碼也要十年才能出來,可是,在當時,並不是所有被俘虜的國軍將領都被關進功德林的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張令甫此舉,就是企圖採取「 中心開花」的戰術,以所部整編第74師為棋子,吸引我華野主力部隊,國民黨軍其他野戰部隊再反包圍我華野主力,以達成全殲我陳粟領銜的華野主力的戰役目的。
  • 在碾莊戰役中,第64軍軍長劉鎮湘主張死守,他後來是什麼結局?
    就在黃百韜部署部隊休整的時候,他手下的第64軍軍長劉鎮湘擔心脫離大部隊會被分割殲滅,不願意去執行警戒任務,所以劉鎮湘向黃百韜建議說,乾脆不要撤退了,就留在碾莊死守。 最終,黃百韜第七兵團停留在了碾莊地區,而且這一停留就再也沒有走出去,直至全軍覆沒。黃百韜在陷入重圍之後,每日翹首以盼的就是徐州方面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夠趕到碾莊替自己解圍。當時,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親自指揮邱清泉第二兵團和李彌第十三兵團,從徐州沿著隴海鐵路東進,企圖救援黃百韜第七兵團。可是沿途卻遭到了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最終遲遲不能趕到。
  • 御林軍第74軍,在誰的領導下名震天下,又是在誰的手中走向滅亡
    而且麾下還有被世人譽為國軍五大王牌軍,這五支部隊可以說是國軍中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王牌軍。請注意了,它們不是被蔣介石寵出來的,而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聲譽。如第18軍在抗戰時期,血戰淞滬打出中國軍人的血性。第五軍在崑崙關戰役一戰成名,擊斃日寇少將。新一軍與新六軍在異國戰場揚我國威。而第74軍在抗戰時期,屬於是年年月月與日軍作戰,因此也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
  • 十五軍軍長是秦基偉,而下轄三個主力師,又是誰任師長
    可能了解 解放戰爭歷史朋友都知道,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就是屬於第四兵團。因此,在解放兩廣時,第15軍在這場戰役中,俘敵第48軍軍長張文鴻、第126軍副軍長王偉倉以下近萬人。尤其是在兩廣戰役結束後,第15軍又馬不停蹄的向雲南進攻軍,又投入了解放雲南的事業中,據統計,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第15軍轉戰一千三百餘裡,創下了輝煌戰績,也為解放戰爭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1949年通電起義,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最後一任「雲南王」的故事,他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閥,名字叫盧漢。盧漢出生於1895年,他是彝族人,是前一任「雲南王」龍雲的表弟。年幼時盧漢與龍雲一起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之後盧漢一直跟隨龍雲,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等職務。
  • 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是眾所周知,而下轄三個主力師,是誰任師長
    可能了解 解放戰爭歷史朋友都知道,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就是屬於第四兵團。因此,在解放兩廣時,第15軍在這場戰役中,俘敵第48軍軍長張文鴻、第126軍副軍長王偉倉以下近萬人。尤其是在兩廣戰役結束後,第15軍又馬不停蹄的向雲南進攻軍,又投入了解放雲南的事業中,據統計,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第15軍轉戰一千三百餘裡,創下了輝煌戰績,也為解放戰爭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國共黑土地較量時,有新1軍、新6軍,怎還有新3軍、新5軍、新7軍
    不過,一般人都認為,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6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1946年,蔣介石把陸軍作戰部隊進行整編,集團軍機構改為綏靖區和整編軍,軍縮編為整編師,師縮編為整編旅。原計劃第一期先整編黃河以南、以西的部隊,第二期整編華北、東北部隊。